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元朝書法,不止有趙孟頫

元朝書法,不止有趙孟頫

元朝書法,不止有趙孟頫

行草專學鮮於樞

時有亂真者

從整體上看元代書法,元初書法崇尚復古。以趙子昂為首的書法家認為宋代的書法已經走到末路,唯一的成就就是因為政治的開放,使書法家能夠隨心而寫、隨心而發,為明代草書名家的出現奠定了基礎。其次是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元朝統治者用武力征服了漢族,而漢族卻在文化上征服了少數民族。元朝政府還專門設置了奎章閣等文化機構,所有的這些都促進了書法的發展。

元時,書體復興以及與"詩、書、畫"的結合是一大特徵,元代書法家注重複古的同時也使各種書體全面復興。由趙子昂開始的詩、書、畫的結合,是藝術品的形制上的突破。

今天,我們介紹六位比較少見的書法家,供大家借鑒。

01邊武

元朝書法,不止有趙孟頫

作品鑒賞

邊武書跡甚稀,所知可信作品僅為上海博物館藏《行書七絕詩》,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千字文冊》,及本件行書《龜雖壽》。本件尺幅大,保存精善。是元代書法中罕見之作。邊武(元後至元—至正間,14世紀),生卒年不詳,字伯京,甬東生、玉蓑漁者。燕京(今北京市)人,一作隴西(今甘肅)人。行草專學鮮於樞,時有亂真者。善墨戲花鳥。有枯木竹石圖。

釋文: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徐邦達(1911-2012)題邊跋:元人邊武字伯京,書學鮮於樞,時有亂真者。此書作甚類伯機行書體,實為難得之真跡也。一九九七年冬十二月,東海徐邦達題之於京華客次。

局部放大欣賞:

元朝書法,不止有趙孟頫

元朝書法,不止有趙孟頫

02覺隱

作品鑒賞

覺隱,生卒年不詳。初名文誠,更名本誠,字道元,一作道玄,後名道元,字覺隱。自號輔成山人、大同山翁、凝始子、蜀畤坾公。嘉興(一說四川)人,寓吳下。住興聖禪寺,嗣法虛谷陵禪師。又主本覺寺。居無常處,明洪武初尚在人世。

元代最著名的詩僧、畫僧。與天隱圓至、笑隱大欣名聲相埒,時呼為「詩禪三隱」。與宋代的「九僧」並稱。

品高潔,喜詼諧,善書畫,山水學巨然,翎毛竹石俱有洒脫之韻,是有得於道而簸弄精光於筆墨間者。自雲「以喜氣寫蘭,以怒氣寫竹」,大為後人讚賞。每畫畢,輒喜題跋其上。有《凝始子集》、《夢觀集》行世。

03趙麟

元朝書法,不止有趙孟頫

作品鑒賞

趙麟《衡唐帖》鑒藏印有「安岐儀周書畫之章」、「無恙」、「樵李氏鶴夢軒珍藏記」、「景賢」等16方。按《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書法編》,可知此帖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關於趙麟的藝術評價,後人記載亦少。明陶宗儀《書史會要》所言:「麟書更益以工,便可造其父之域。」據《書史會要》和《畫史會要》記載,趙麟雖無盛名,但書翰皆出規入矩,筆意流動,灑落超逸,亦不失家法。其學畫較其兄(趙鳳)勤,成就也較其兄大。沈大年跋《趙氏三世人馬圖》捲雲:「吳興趙公文章政事見重前代,又以其餘力適情於翰墨之內,故字畫之工點染之神妙天下,而子孫亦克承其志焉。」從上述題詠中可以看出,趙麟在繼承家學傳統方面,是深受其父趙雍、其祖趙孟的影響,而從其書畫作品的筆墨特徵及創作題材來看,趙麟更多的是直接承襲趙雍的藝術風格。

元朝書法,不止有趙孟頫

趙麟(約1320-1374),字彥徵,趙孟之孫,趙雍次子。關於趙麟的生平,元、明以來的文獻中記載很少,僅在趙雍的一些記載後面提到他是「雍之次子」,以國子生登第,曾為江浙行省檢校、莒州知州等職,當屬元朝層次較低的官員。元末趙麟及其家族為避戰亂,隱居在江、浙地區,入明亦不仕。

04倪瓚

元朝書法,不止有趙孟頫

作品鑒賞

倪瓚(130l--1374),字元鎮,又字玄瑛,別號荊蠻民、凈名居士、朱陽館主、滄浪漫士、曲全叟、海岳居士等,又曾署名東海倪瓚、懶瓚,變姓名曰奚玄郎,題名詩畫時常用雲林。元大德五年(1301)倪瓚生於無錫梅里詆陀村。祖父為本鄉大地主,富甲一方,貲雄鄉里。父早喪.弟兄三人,同父異母長兄倪昭奎字文光,是當時道教的上層人物,曾「宣受常州路道錄」、 「提點杭州路開元宮事」、 「賜號元素神應崇道法師,為主持提點」、又「特賜真人號,為玄中文潔真白真人。」二哥(同胞)倪子瑛。

元朝書法,不止有趙孟頫

在元代,道教的上層人物地位很高,有種種特權,既無勞役租稅之苦,又無官場傾軋之累,反而有額外的生財之道。倪瓚從小得長兄撫養,生活極為舒適,無憂無慮,倪昭奎又為他請來同鄉「真人」王仁輔為家庭教師。倪瓚受到這樣的家庭影響和教育,養成了他不同尋常的生活態度,清高孤傲,潔身自好,不問政治,浸習於詩文詩畫之中,和儒家的人世理想迥異其趣。故而一生末仕。

故宮博物院藏倪瓚《淡室詩》軸是倪瓚行楷書的代表作。尺幅不大,但卻能小中見大、意味無窮。倪瓚筆法從古隸中出,故他的書法都非常注視起筆與收筆,尤其在字的捺腳上,是極為用心和講究的,隸法表現極為明顯,古氣森森。在橫畫上,則起筆輕闊,收筆重挫,吸收了唐人褚遂良的用筆特點,只是將褚的秀媚化為勁健,視之,頗見力透紙背之功。倪氏楷書的另一個特點是結字扁長互用,穿插參差,左右結構多左低右高,重心右傾,因而字勢生動、奇趣橫生,於勁健峻拔中多了些令人玩味的成分。

元朝書法,不止有趙孟頫

小楷的章法是較難把握的,呆板、逼仄、沉悶,都是常見的毛病。然倪氏這件小楷章法不知是信手拈來,還是匠心所為,尋常的六行字,卻處理得如此隙世駭俗!於小楷而言,把「禽與往還」作為一行,若不是早已成竹在胸,斷不可為;而「八月廿日」跋與正文平齊書寫,又是一個大膽的創造。這樣就使本來趨於平穩的章法一下子通透、空靈起來,彷彿湖上向晚的空中,一聲嘶鳴,白鶴—掠而過,又如幽靜的洞室里忽然透出一道天光,使人頓覺花明柳暗。

倪瓚的優美詩文確實幫了他在書法、繪畫上的大忙。實質上,倪氏純書法作品極為少見,他的詩文和書法大多散落在其簡遠高古的繪畫上。他的不少題畫詩文頗有魏晉人之風神。這種美學思想的形成與他閑雲野鶴般的生活有著緊密的關聯,因而他的書法、繪畫、詩文都散發著簡遠、疏闊、古淡的氣息,是較為典型的文人書畫藝術的代表。讀其詩、味其書、賞其畫,都能使人塵慮盡消,彷彿五臟六腑都得到了一次美的洗禮。

倪瓚《淡室詩》通篇布局疏朗、錯落有致,淡古神韻,無一俗塵。《淡室詩軸》,單就技法而言,似乎不足稱道。其結體十有八九是東倒西歪,不成體統的。用筆也多出鋒尖梢,顯得勢竭力虛。但從審美的角度看,不計其細節,而從整體觀賞它時,卻化腐朽為神奇。其筆法,雖然點畫多不工,卻瘦勁通神,行筆又悠然自得,使字態顯得搖曳生動。其章法,雖然結字多不周,卻行氣貫通,時大時小、時長時扁,令整篇布局疏朗錯落,琳琅滿目。

05顧祿

元朝書法,不止有趙孟頫

顧祿,約生活在元末明初,字謹中,華亭(今上海松江)人。以太學生除太常典簿,後為蜀府教授。少有才名,嗜酒善詩,才情浪漫,有「西京詩博士,一代酒神仙」之美譽。精於隸書、行草。書法宗漢隸,結體工整,筆法圓轉靈動,厚重古雅。著有《桐橋倚棹錄》。

元朝書法,不止有趙孟頫

此詩記述張氏在淞江治水之佳話。楊維楨書有《張氏通波阡表》卷,是應其學生張麟所請為張氏祖上而作。文中歷述自張氏先人張商英於南宋時渡江來杭,至後人居松江疏通波塘,張氏家族五世以來的積善修德之功。顧祿所書詩意與此吻合,可知也是贈與張氏某位後人的,或即贈與張麟的。此帖書法宗漢隸,結體工整,點畫波尾靈動圓轉,具有厚重古雅的風度。

元朝書法,不止有趙孟頫

顧祿的創作態度非常認真,每一筆、每一畫都追求妍美精緻。就像他做文章一樣,樸實中展現精微,縝密中呈現瀟洒。顧祿嚴謹紮實的學風在他的《清嘉錄》自敘中有很好的說明:「是書皆躬自採訪,山前山後,雨風無間,或 舟訪古,或載筆討今,抑且詢諸父老,證以前聞,始采入集。若謬誤相沿,即久在人口,不敢據為臆斷。」為了達到實事求是、追求本真的目的,顧祿可謂風雨無阻、披星戴月、上下求索。這種精神體現在他的書法作品中亦是如此:每個筆畫皆可覓得古人蹤跡,在處理一點一畫的時候儘可能做到盡善盡美。

元朝書法,不止有趙孟頫

06張雨

元朝書法,不止有趙孟頫

張雨(1283—1350),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年名澤之,字伯雨,一字天雨,號句曲外史。年二十餘棄家為道士,道名嗣真,道號貞居子。博學多聞,善談名理。詩文、書法、繪畫皆工,皇慶元年(1312),30歲登茅山(江蘇句容縣句曲山),受《大洞經》,豁然有悟,並從王壽衍真人入杭州開元宮。在杭州,張雨得以拜見回吳興為先人立碑的趙孟,並侍趙孟學書。次年,張雨又隨王真人入覲大都,以詩風清麗名震京華,與在京的趙孟、楊載、虞集、范槨等友善,並拜在虞集門下。

元朝書法,不止有趙孟頫

不久,張雨父卒,在回杭州守廬三年後,辭去杭州福真觀主持,隨茅山四十五代宗師劉大彬至茅山學道,曾主修《茅山志》。六十歲時他脫去道袍,埋葬冠劍,還其儒身,隱居杭州,時往來於三吳,與楊維楨、黃公望、倪瓚、俞和等文士交遊酬唱。其中受楊維楨影響,思想與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貪圖「一刻春無價」,耽溺酒色,尋歡作樂,晚年的詩風、書風都有朝放縱、恣肆發展的傾向。

元朝書法,不止有趙孟頫

張雨詩文書畫在元代都很有影響,且名重一時,倪瓚評謂:「本朝道品第一。」他的書法初學趙孟。後在趙氏指點下上追李邕,並旁涉懷素、米芾。李日華說:「張伯雨書性極高,人言其請益趙魏公,公授以李泰和《雲麾將軍碑》,書頓道,日益雄邁。」風格清虛雅逸,有晉、唐遺意。張雨書性極高,他能從趙氏入而又不被師囿,變趙氏的雍容平和為神駿卿遒,有明顯的個人風格,作品流露出隱逸文人清虛雅逸,孤傲不群的氣息。袁華評謂:「貞居先生清詩妙墨,飄飄自然有一種仙氣,信非沉俗中人也。」他是趙氏門牆中能夠自成一種風氣的代表。

元朝書法,不止有趙孟頫

- end -

—版權聲明—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需轉載請聯繫書法屋

總監丨馮錯

主編 | 凌晨

編輯 | 土曾 小君 祁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屋 的精彩文章:

黃庭堅:書法,在小精緻中見大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