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歐羅巴不再哭泣?歐洲創企重獲矽谷風投青睞

歐羅巴不再哭泣?歐洲創企重獲矽谷風投青睞

【獵雲網(微信號:ilieyun)】12月5日報道(編譯:油人)

Index Ventures的合伙人Danny Rimer花了七年的時間,逐步在美國站穩腳跟,並持有著Dropbox、Etsy和Slack等公司的股份。事實上,他一直在計劃從矽谷搬回倫敦。但是當Rimer在一年前回到英格蘭時,他發現美國風險投資公司Benchmark、NEA和紅杉資本的投資者也出現在了這裡。他們同樣參加了創企晚宴,領投融資,甚至希望開設辦事處。

「我們一直對美國同行飛越大西洋來到歐洲感到驚訝,」現年49歲的Rimer說道。他出生於加拿大,並在瑞士長大,他於2002年在英國開設了Index的倫敦辦事處。再次成為歐洲居民的他,參與了包括Discord、Glossier、Farfetch和Squarespace在內的諸多跨國投資。Rimer說,他曾目睹著投資者紛紛湧向印度、中國和拉丁美洲。他說:「一個非常成功的威爾士人曾表示歐洲正在成為一個博物館,」他所提到的是億萬富翁投資者Michael Moritz——紅杉資本合伙人以及谷歌和雅虎的投資者,Moritz數十年前從威爾士搬到了矽谷。「現在,他的公司遍布各地。」

現在,流向歐洲技術領域的資金比起以往任何時候都多,而且來自美國知名風投的資本也越來越多。根據投資公司Atomico的數據,歐洲初創公司今年可能會收到創紀錄的343億美元投資,其中19%的融資輪有美國公司參與,這一數字是2015年的兩倍。這些美國投資者貢獻了約100億美元的資金,占投資總額的近三分之一。

事實上,美國對歐洲公司產生興趣並不新奇:來自加利福尼亞州帕洛阿爾托市的Accel,於近20年前在倫敦開設了辦事處,其他公司也紛紛效仿。但是,Philippe Botteri表示,許多公司在隨後的經濟下滑周期中退縮了。身為法國公民的Botteri在舊金山的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開始了他的風投生涯,並於2011年在倫敦加入了Accel。美國公司重返歐洲市場的那幾年見證了全球金融危機,與此同時,客戶獲取、工程人才和諸如Y Combinator等創企加速器的出現,也促使大量歐洲創始人,如Stripe的Collison兄弟,搬到了美國。考慮到地區法規和語言分裂的市場,歐洲在英國脫歐方面面臨新的障礙。歐盟也已經制定了一項政策,對大型高科技公司如何使用數據提出了質疑。

Blossom Capital創始人Ophelia Brown表示,當她在2012年至2016年期間作為Index Ventures訪問西海岸同行,並描述歐洲技術機會時,很多人對此非常懷疑。她說:「幾乎每個人都會退縮,總是認為歐洲市場成事不足,覺得沒有什麼實質內容。」2017年,當她開始籌集Blossom的第一隻基金時,許多美國投資者告訴她,在美國和中國成立新公司的機會似乎更大。Brown說,僅僅兩年後,她不斷地從各機構那裡聽到消息,詢問如何使他們更多地接觸歐洲的初創企業。

所以,到底發生了什麼呢?Adyen和Spotify等備受矚目的上市活動以及成熟的生態系統,使得面對國內激烈競爭的美國公司,更容易向歐洲投資數百萬美元。總部位於斯德哥爾摩的音樂流媒體服務Spotify於2018年4月通過直接上市上市,而兩個月後上市的阿姆斯特丹支付公司Adyen創造了近500億美元的總市值。巴黎Criteo和倫敦Farfetch的IPO也催生了一個百萬富翁網路,這些人很樂意以「天使投資者」的名義,向規模較小的科技公司進行投資。根據Atomico的數據,如今有99家獨角獸創企,而2015年這一數字僅為22家。

Botteri說:「過去的問題是,歐洲能否產生10億美元的收益,而現在Spotify和Adyen卻創造了數百億美元的市值。」他也指出,這些創企贏家分布在歐洲的12個科技樞紐,並非全部來自倫敦和特拉維夫。「現在的問題是,歐洲能否產生一家價值1000億美元的公司?我的答案是,再過幾年也許就會有。」

對於來自愛沙尼亞塔林(Pipedrive成立於2010年)或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UiPath成立於此)等遙遠地區的初創公司來說,美國風險資本的湧入不僅涉及金錢,還意味著它們可以接觸到曾幫助Facebook、谷歌和Slack等公司擴大規模的運營商,還可以向紐約的客戶進行介紹或在舊金山進行高管招聘。投資者表示,有了他們的認可,可以顯著提高一家初創企業的品牌知名度。

但是,它們也存在風險:交付壓力加大,董事會成員可能相距5000英里,以及潛在的過熱估值,如果創始人失誤,可能會帶來沉重負擔。Dawn Capital的倫敦投資者、女性科技通訊電子報Femstreet的發行人Sarah Noeckel追蹤了許多近期的種子期交易,發現美國投資者的報價過高,與當地投資者的報價相差甚遠。她說:「我認為目前對於他們的實際表現尚無定論。」

對於美國投資者來說,有明顯的財務動機去「涉足」。根據Atomico的報告,在過去一年中,平均而言,在A輪融資中,一家歐洲初創公司價值1美元的股票在美國的可比份額為1.60美元。投資者堅持認為,對於歐洲需求最大的公司,例如倫敦旅遊創企Duffel(該公司在10月從Index Ventures融資了3000萬美元),其價格已經可與矽谷的高點相提並論。

更重要的原因是,美國投資者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在歐洲「狩獵」:他們總是悄悄地進行投資。儘管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於10月宣布聘用倫敦合伙人Rytis Vitkauskas,但其他美國公司仍未公開刊登廣告。消息人士稱,管理著200億美元資產的NEA領導人最近幾周在倫敦進行了一次風險投資之旅,因為該公司計劃加大對歐洲的投資力度。與此同時,紅杉資本的合伙人Matt Miller和Pat Grady被發現出現在了市政會議上,與潛在的求職者進行了面試(紅杉以前從未在歐洲僱用過職員)。NEA和紅杉拒絕置評。

現在,更多的美國投資者會來到倫敦出差。有些人甚至通過長達數月的逗留來遊覽這座城市。「我以前常常不得不去西海岸採訪節目,」Harry Stebbings說,他在其頗受歡迎的播客「The Twenty Minute VC」中採訪了數百名美國風險投資家。「現在,我一周可疑在倫敦採訪三到五名投資者。」在過去的幾個月中,長期居住在矽谷的Accel合伙人Ping Li與家人一起住在倫敦。當被問及是否要在未作任何公開宣布的情況下搬到這座城市時,Li表示異議:「我要花很多時間在英國航空公司上,事實上,我計劃在三到六個月內回到加州。我認為,如果沒有全球化,您實際上不可能成為一家頂級風險投資公司。」沒有計劃在倫敦永久存在的公司也正在引起當地投資者的關注。他們確認,Kleiner Perkins的投資者Mamoon Hamid和Ilya Fushman最近也在歐洲活躍。曾支持Snap和Uber的風投Benchmark投資了阿姆斯特丹開源軟體製造商Elastic,來自倫敦的Duffel和位於海牙的設計軟體製造商Sketch。合作人Chetan Puttagunta說:「歐洲現在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在英國脫歐的背景下,這種投資興趣可能讓人感到意外。然而,倫敦的投資者似乎正在擺脫擔憂情緒,並希望取得最好的結果。Index Ventures的Martin Mignot說:「就其本身而言,脫歐並不意味著什麼。唯一真正的問題是人才,脫歐是否會讓人們來倫敦工作變得更加困難,這還有待觀察。」或正如他的同事Rimer所說的那樣:「我在美國呆了七年,但我並不認為美國的政治氣氛一定會更受歡迎。」

當Rimer於11月在赫爾辛基參加一場2.5萬人的技術會議Slush時,他帶來了一位嘉賓:舊金山設計軟體製造商Figma的首席執行官Dylan Field。由於Figma的業務有80%位於美國境外,因此Rimer希望Field能夠親身體驗歐洲科技界的活力。Rimer解釋說:「這只是當今現實的反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雲網 的精彩文章:

金沙江創投朱嘯虎:布局下一個十年的周期性機會
水滴籌再回應掃樓式籌款:辜負愛心、深感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