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孩子犯錯時,你的反應,決定他的情商

孩子犯錯時,你的反應,決定他的情商

人無完人,更何況是孩子呢

問一個問題,如果你的孩子犯了錯,你的第一想法是什麼?

是「打唄,這麼調皮,屢禁不止,除了打還有什麼用?」

還是先思考:「我要怎麼做,才能讓他聽話?」

在記憶中,如果孩子不聽話或耍小脾氣,再甚者違抗爸爸媽媽的指令,一般來說,都會是被批評大罵一通或挨一頓打,這也是「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中國式教育傳統。

想想看,是不是我們也經常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那何況是一個小孩子呢?

小孩子是最真性情的,他們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不開心時,他會哭;遇到困難和打擊時,他會哭;目標沒有實現,願望未被滿足時,他也會哭。

身邊很多朋友,當孩子哭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別哭啦!」「不許哭!」,每次孩子哭的時候,我說:「沒事,想哭就使勁哭吧!」,朋友們會感到不可思議,覺得我這樣做,會教出懦弱的孩子,以後她動不動遇事就只知道哭。

甚至還遇到過一個媽媽,只要她女兒一哭,她就動手打,並且教育孩子「要勇敢點,流血不流淚」。真是軍事化管理呀!

什麼是情商高?情商里最重要的是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

所謂控制情緒,不是說壓抑著,不讓釋放出來,憋在心底,而是說我承認我不高興,我不滿意,我接受自己的精神狀態,但是我不會讓這個情緒控制我的生活,我會解決問題的。

所以,父母在孩子哭鬧發脾氣時,首先做的不是要去壓抑孩子的情緒,而是先控制好我們自己的情緒。

記得,周末,吃完中午飯,兒子主動提出要幫我洗碗。

我在書房,剛坐下,準備看書,聽見廚房傳來「砰鐺」一聲。

我暗想:壞了,又摔壞東西了。果不然,妹妹跑過來,告訴我:「媽媽,你快去看,哥哥把鍋摔壞了。」

我一看,心都涼了。我才買的陶瓷燉鍋,才用一次,就英勇就義了。

兒子站在凳子上,不哭不鬧,但很恐懼地看著我,兩個手還沾滿了洗潔精的泡沫。

我輕聲地問了一句:「怎麼了?」

兒子收到我並不責怪他的信息,「哇」的一聲,哭得稀里嘩啦。他邊哭邊告訴我,鍋太沉了,手太滑,一不小心就摔壞了。

我趕快跨過一地碎屑,抱著他。兒子再三向我確認:「媽媽,我是不小心摔壞的。」

我一邊撫摸著他的背,一邊安慰說:「沒關係。摔壞了,我們就再買一個吧。」

到了晚上,兒子本該去睡覺,我在客廳忙工作,發現他老往客廳走。

我覺得奇怪,就問他:「怎麼還不睡?十點了。」

兒子跑過來和我說:「媽媽,我中午不是摔壞了你的鍋嗎?我現在有一個好主意。」

我說:「什麼主意?」

兒子的行為太出乎我的意料,我把這件事發到朋友圈,引來一眾媽媽的羨慕,都說「這樣的兒子太暖了」「這孩子情商太高啦」。

也有媽媽私下討教養「暖男」秘訣:孩子培養得這麼好,有什麼高招?

我想了很久,也沒發現自己的方法有多高明。只不過是在孩子犯錯時,給時間讓他緩衝情緒,不自亂陣腳,更不隨意責怪和謾罵。

當然,孩子犯錯,接受懲罰是應該的。但大部分父母似乎忘記了,懲罰孩子的真正目的,不是讓孩子去懼怕某件事,而是能從這件事里良性轉換。

在現實中,我們看過太多關於「熊孩子」的輿論新聞:潑火鍋湯燙人臉、往電梯上撒尿、公交上踢人、用可樂洗鋼琴;甚至鬧出各種人命的……

而往往說到這些熊孩子的所作所為,網友們紛紛都會 說:「熊孩子欠揍!」

孩子挨打就可以跟他的道德品質成正比了嗎?

恐怕不是。歐美國家有明令規定:禁止打孩子;那麼,他們國家難不成熊孩子就多了?事實恰恰相反。

在歐美,雖然大多數孩子活潑好動,玩起來瘋瘋癲癲的,但是卻很少出現「熊孩子鬧事」的新聞。

去過歐美國家的人都知道,無論是在遊樂園還是公園,孩子們扎堆玩在一起,卻很少發生矛盾。

孩子們玩歸玩,卻井條有序,尤其是在公共場合,都會有基本的教養。即使孩子出現不正確的行為,也會有大人及時管教,認錯。

在國外,過度體罰孩子是犯法的。

當孩子犯錯時,先處理情緒,後處理問題

孩子情緒失控的時候,是油鹽不進的,這個時候講道理最沒用。

可我們偏偏會因為這個,把自己也弄的氣憤不已,最後演變成大人跟孩子之前的權利之爭。

有可能你的「以暴制暴」,因為孩子的弱小,暫時把他壓制住了,可他會在青春期,自以為「翅膀變硬」的時候等著叛逆你呀。

所以,當孩子有負面情緒時,不要想著粗暴壓制,或者不當回事兒地嘲笑他,而是要先接納理解孩子的情緒。

「媽媽知道你現在很傷心對不對?來抱抱,你是不是覺得……」

先用共情的方式,讓孩子明白,他是被理解的,而且有壞情緒是很正常的。

引導孩子通過合理的渠道發泄負面情緒

對大腦成像的研究證明,用語言把一個人心中強烈的情緒說出來,有利於這個人的心情逐漸地平復。

所以,如果孩子會說話了,不妨引導他把情緒表達出來。

如果孩子還小,讓孩子和「情緒」呆一會,哭就哭一陣。還可以找一個專門的發泄工具,比如枕頭。

當然你也可以讓孩子通過畫畫,塗鴉,盡情地把心中的不滿都畫出來。還可以讓他唱歌,隨便什麼詞什麼曲,瞎編亂造也行,吼吧。

通過引導讓孩子明白,有壞情緒不是他的錯,是人之常情,但如何發泄就是門學問了,不是對家人亂髮火,也不是指責孩子,看啥都不順眼,隨便亂扔亂砸東西,而是有這麼多合理的途徑可以發泄出來,同樣讓自己心情舒暢,又沒有傷害到別人。

孩子的成長,最需要的就是親身體驗,那才是他生命的價值所在。

也只有嘗試過,才知道結果怎麼樣,問題出在哪兒,進而迸發更多的熱情,優化認知,提高力。

孩子犯錯時,也是父母的絕佳教育時機,父母選擇懲罰還是糾正型結果,養出的孩子很可能就是熊孩子和暖男的區別。

真希望每一對父母,能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可以不帶評判的看待問題,而不是抓住孩子犯錯的小辮子,利用孩子的脆弱來彰顯自己是多麼的正確。

放大孩子過錯的父母,不僅僅會失去教育良機,也會失去孩子的信任。倘若孩子內化成,犯錯是不能告訴父母的,這便是失去孩子的開始。

所以,抓住教育良機,做智慧的父母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情緒管理 的精彩文章:

父母教育孩子、與孩子共同成長,要懂得管理情緒,給孩子思考空間
博士講情緒管理培訓「種子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