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山大博士連續兩年年級第一,拿國獎,獲評學術之星,全校僅8位

山大博士連續兩年年級第一,拿國獎,獲評學術之星,全校僅8位

尹林,山東大學文學院2017級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博士。博士入學以來連續兩年綜合測評年級第一,榮獲2017、2018年度山東大學研究生一等學業獎學金、2019年度研究生校長獎學金、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研究生優秀學術成果獎、臧克家獎學金,論文、評論、小說、翻譯四十餘篇散見於頂級、核心刊物《文學評論》《文藝爭鳴》等以及部分高校學報。2019年11月,作為全校八位獲獎者之一,榮獲山東大學「學術之星」獎。

結實累累,措置裕如

「學術之星」是山東大學研究生在學期間最高科研水平的學術認可。今年是「學術之星」評選的第二屆,而早在第一屆的時候,尹林便接觸了解了這個獎項。「但那時候覺得自己希望不大,因為當時在各種刊物上發表的成果不夠多。」尹林說。但是首屆「學術之星」獲獎名單上那八個閃亮的名字就在時時刻刻在激勵著尹林,他決心在這一年繼續潛心研究,以更好的自己和成果迎接第二年的評選。

經過將近一年時間的努力,2019年至今,尹林在CSSCI源刊上發布了4篇學術論文,其中3篇是獨作,更有一篇發佈於文學頂級期刊《文學評論》。這一年的學術成果證明了他的學術能力,在最終的評選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若非之前的發文經歷積累了經驗,一年之內在核心期刊上接連發表數篇論文的難度著實很大。在文學相關方向上,尹林在碩士期間便已經在CSSCI源刊《當代文壇》上發表獨作論文,此後再接再厲,相繼在《小說評論》《當代文壇》《延河》《時代文學》《當代作家評論》《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等文學期刊及高校學報上發布了40餘篇作品。

勤寫多寫,合理規劃

鑒於尹林豐富的學術寫作發文經歷,尹林常常受邀為文學院的師弟師妹講授經驗,「勤寫多寫」「合理規劃」是他總結出的最重要的兩點經驗。

「勤寫多寫」是指在平常生活中多讀多寫,重在積累中體現成果。余華的一句話「寫作唯一的捷徑就是寫」一直被尹林記在心裡。從本科開始,尹林便養成了寫作的習慣,將青春的悸動一股腦都寫進校園小說中。那時候「披星戴月」地寫作,讓他練就了快速結構文章的能力,寫出的文章也具有了一種「烏蒙磅礴走泥丸」的氣魄。讀研讀博期間,他也堅持寫作,一直向各種文學期刊投作品。在持續不懈的寫作中,他的論文框架設計得越來越具有系統性、遞進性,全面兼顧了自己研究的文學特色和整個文學史之間的邏輯性,這種後天形成的寫作思維程序成了他能夠寫出優質論文的基礎。

「合理規劃」既指根據研究生期間的不同階段,規劃自己想要達到的學術目標,又指在生活中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而規劃自己的時間。回顧博士生涯之初,尹林說:「剛剛成為博士時,總覺得自己缺乏一種目的性。」在導師黃髮有教授的幫助下,尹林通過對八十年代《文藝報》的探索,確定了研究八十年代文學史的方向,規划出了博士階段的目標。在生活中,尹林想把每一個環節都變成積累的機會,把垃圾時間都變成有效時間,努力提高自己的閱讀和寫作效率。

遞相祖述,轉益多師

未及前賢更勿疑,遞相祖述復先誰。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戲為六絕句(其六)》——杜甫

在杜甫的生活時期,詩壇上「好古遺近」者對「初唐四傑」的批評日益加劇。面對這種現象,杜甫創作了《戲為六絕句》,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這首詩對尹林的影響很大,他的碩士畢業論文題目便是《論杜詩的「追憶」傾向》。尹林從中學到了做文學的三個道理,一是謙虛,二是清醒,三是靈活。

尹林告訴記者,曹丕在《典論·論文》中講到「自古文人相輕」,而謙虛可以避免這種現象,讓我們得以去學習和理解前人,以建構一段學術或者文化史;清醒能夠讓我們提高分辨能力,知道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時代值得去學習,不至於走歪路耽誤功夫;而靈活可以讓我們在不同的學術階段選擇不同的學術目標,在成功的路上循序漸進。

當今時代,文學教育得到推廣,人們的知識不斷提高,「一些過於具有個人特色的東西,可能難以『以理服人』了」。尹林有著清晰的思考。他認為,當今文科學術研究的一個重要脈絡就是「經典化」,也就是現代版的「遞相祖述」,必須謙虛地去了解古人的基本言行,以及這其中所包含的基本邏輯,才能夠獲得做學術所必需的經驗。也正是因為如此,他覺得對文學史的研究是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的:「只有了解了我們現在處於發展史的什麼階段,我們個人在這個階段中處於什麼樣的位置,才能夠對自己的下一步工作一目了然。」

名師為領,虛心受教

2017年,剛剛考上博士的尹林並不清楚自己未來的路在何方。在博一的時候,由於缺乏方向感,尹林過得很迷茫。在博二的時候,尹林主動找到黃髮有教授請教,導師使他在迷途中懸崖勒馬,並且指引他找到了一口「井」——八十年代的《文藝報》,讓他去挖掘。起初,尹林的研究進展並不太順利,但在堅持了許久之後,他從《文藝報》意外地地發現了八十年代的文學礦藏,一下子發表了兩篇C刊。在今年的學術成果中,發表在《文學評論》上題為《「改革文學」的個人權利書寫與文學轉型》的論文也正是在此方向上研究的成果。每次尹林拿著剛寫好的論文去找黃老師,黃老師都會當場批閱,不厭其煩,認真地提出批評性意見,言必有據、言之有物。在黃髮有教授嚴謹治學風格的影響下,尹林的學術水平不斷提高。可以說黃髮有教授是尹林整個博士生涯的領路人。

尹林談到,在為人處事方面,導師也給了自己很大的幫助,從面試的時候就一再告誡他:「你知道的就說,不知道的就別說。」長期生活在校園中,尹林身上難消「書生意氣」,有時候說話會不假思索,黃老師也毫不客氣地指出:「你的問題就是話太多,這樣對你是沒有好處的。」後來尹林也漸漸地開始學習黃老師身上行高於言的品質。

風氣育人,環境育人

馬克思說過:「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造就了人。」尹林在博士階段能夠取得這樣的學術成果,和山東大學文學院的環境密不可分。

尹林感慨,山東大學素以文史見長,文學院更是擁有百年的悠久歷史傳統,長久以來形成了良好的學術風氣。山大「學術興校」政策的提出激勵了整個文學院,杜澤遜院長帶領領導班子成員提出衝擊A 學科的雄心時,所有文學院的師生都為之精神一振。近年來,學院成功預聘溫儒敏教授為人文社科一級教授,葉國良教授、龔鵬程教授受聘講席教授,趙生群教授、黃髮有教授、李桂奎教授受聘特聘教授,每周2到3場國內一線學者的講座,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的立項……文學院濃厚的學術氛圍激勵著師生向更高的學術成就奮鬥。從2017年9月到現在兩年多的時間,師生齊心協力,已發表12篇《文學評論》。尹林認為,能代表整個人文科學學部獲得「學術之星」的榮譽,既是自己個人的成功,更是整個文學院學術發展的縮影。

結束了七年的省外求學,作為自己新的起點,尹林在博士階段選擇了家鄉的山東大學。在博士生涯中,他明確了關於未來的志向,堅定了繼續從事學術工作的信念。在山大,一次又一次的獲獎是對他不斷進步的最好證明。

時代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個新時代里更加講究實幹精神,響亮的口號少了,但默默耕耘的人多了。在山大,很多跟尹林一樣寒窗冷月、負笈苦行讀到最高學位的人必定都是如此,在他們心裡,一定有一個信念不斷支撐著他們:強院興校、強校興國。尹林相信,自己在未來的道路上將會保持學術的專註和熱情,在國家、社會、學校的發展進程中作出屬於自己的貢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士 的精彩文章:

失聯20年北大出國博士之舅:一家人也不想再找他了
天眼查創始人柳超博士:互聯網下中國誠信體系建設的結構性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