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越是性格內向的人,越容易擁有「開掛」的人生

心理學:越是性格內向的人,越容易擁有「開掛」的人生

世上最堅強的人就是獨自忍受一切的人。——易卜生

每三個人中,至少存在一個內向者,外向者和內向者的比例約為三比一。大部分人都認為,內向是一種天生的性格劣勢,是「孤僻」、「怪小孩」、「書獃子」的代名詞。

心理學:越是性格內向的人,越容易擁有「開掛」的人生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然而,內向者往往面臨著相悖的兩種境遇:一面是從歷史到現在,大量出現的內向性格的傑出人物;一面是社會傾向於認可外向者,忽視內向者。

美國內向性格研究學的權威馬蒂·蘭尼博士在其書中寫到:

「內向者,自卑於自己的內向、羞怯、膽小、敏感、宅,卻看不到自己冷靜多思、謹慎專註、善於傾聽、獨立而具備領導能力」。

在成長過程中,人的性格特徵具有兩面性,好與壞不是完全對立的,而是一個連續體的兩端。

心理學方面認為,內向的性格並不是一種貶義的描述,相反地,內向性格的人,他們的能力普遍被低估。

那麼,內向者具有怎樣的特點呢?

心理學:越是性格內向的人,越容易擁有「開掛」的人生

共情能力強

內向者對周遭信息有極強的感受力。蘇珊·凱恩從敏感的角度出發在對內向性格研究的《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專著中提到:


內向者由於天生敏感,使他們對旁邊事物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警覺注意力,對平常不具備危險的事物也同樣保持著警覺注意力。

因此,內向者性格的人更容易看到未知事情的危害。


內向分析師宗武認為,內向者的敏感,其實就是內向者對危險的敏感,這也就是他們大腦中「先弊後利」所引起的。

我們都知道,後天條件會直接影響大腦對信息的分析,在某種程度上會直接改變對信息利弊的本能分析順序。

經過研究發現,高度應激群體最終會成為內向的人,而低度應激群體則大部分是比較外向的。

心理學:越是性格內向的人,越容易擁有「開掛」的人生

科學家Albert Einstein也是內傾性格,他從小被老師評價為「安靜且孤僻,是個旁觀者」、「智力上存在缺陷」

愛因斯坦曾在他生命後期這樣說道:「不是我如何聰明,而是我思考問題的時間更多而已」

對於內向的人來說,他們更具有敏銳的觀察力、敏感度,無論是外部環境,還是內在情緒感受,他們比常人的感受更加深刻。

這樣也就導致了,內向者更容易承受痛苦,負面情緒更重的原因。

在相處過程中,能明顯的察覺出他人的不悅,同時也能感知到自己內心的消極、不安,因此,他們的情緒波動往往較大。

其他人在這方面的能力就不那麼明顯了。「共情能力」讓內向者在短時間內能快速的捕捉細節,他們的感知能力準確,擁有豐富的創造水平。

心理學:越是性格內向的人,越容易擁有「開掛」的人生

沉浸體驗

美國心理學家米哈伊·西卡森特在上世紀60年代提出了FLOW概念,並於1975年系統地建立了FLOW理論模型。


FLOW是一種重要的積極情緒體驗,即是「福流」,主要是一個人在自覺的前提下,對某項事物表現出強烈的情緒,並沉浸其中的狀態。

積極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產生福流,能給學生帶來更多的積極情感體驗。

心理學:越是性格內向的人,越容易擁有「開掛」的人生

福流(FLOW)理論有四個方面:

  • 學習新技能;
  • 內在動機;
  • 目標、適度競爭和規則;
  • 製造和尋求反饋。

內向者都有個共同的特徵,就是更喜歡獨處,並運用獨處的時間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在這段時間內,他們常常會形成「沉浸體驗(Immersion experience)」。

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在做博士論文期間訪談過數百位藝術家、攀岩愛好者、作曲家、運動員等。

這些受訪者解釋自己之所以持續不斷地從事這些活動而不感到厭倦,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在活動中獲得了一種非常相似的、令他們十分興奮的情緒體驗。

特別是當他們從事的活動能順利進行時,這種情緒感受如同「觸電」一般,火花四射且源源不斷。

「沉浸體驗」,也稱為沉醉感,則是個體將精力全部集中在某種活動當中,以至於到達無視外物存在、甚至產生忘我時的狀態。

內向者更能體會到這種狀態,它帶給人一種積極的享受,這種感覺能夠使人出現充實感、幸福感,因此,也被叫做「最佳體驗(optimal experience)」。

心理學:越是性格內向的人,越容易擁有「開掛」的人生

科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也是個內向性格的人,他曾說:


「引導男人走向藝術和科學殿堂的最強烈的動機就是逃避日常生活。即便是性格最溫和的人,如果他想進入認知和思考的世界,那他一定會逃離個人生活。」

外向者面對人群,內向者面對內心。

人在追求理想之時,便是墜入孤獨之際。

參考資料:

1. 《внутреннее преимущество》,Мэтти Райл.2008.

2. ванбо,хаогинг.площадь.английского языка 2018 (0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趙小明心理團隊 的精彩文章:

沒人會告訴你,但卻很重要的三條社交法則
心理學家:最高端的四種心理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