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家智慧,為人處世要懂得退讓!

道家智慧,為人處世要懂得退讓!

祖師爺曾提出「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颣。」,他力主以柔克剛,以退為進,無論是戰場還是商場,無論是勝利後的退卻還是失敗後的退卻,這是只知猛打猛衝的人所無法理解的。「退」僅僅是手段,而不是最後目的,只要有利於整體目標的實現,「退」又何嘗不是上策呢?

《孫子兵法》曾雲:「先知遷直之計者勝。」曲中有直,直中有曲,這是辯證法的真諦。誠然,兩點之間直線最短,但在有些情況下,近,成了真正的遠;遠,卻變為實際的近。

不要凡事都幻想著走直線,在迂直問題上要學會轉換角度。在適當的時候,學會「退」不是屈服、軟弱,而是非常務實、通權達變的智慧,退可改變現狀、轉危為安。

東漢末年的司馬懿就是利用以退為進的方法奪得兵權的。

孔明取下陳倉,魏主曹睿面對如雪片般飛來的陳倉告急文件,又聽聞郝昭已死,諸葛亮再出祁山,不但收了陳倉,更攻下了附近的城池,一時間,竟不知如何是好。

另一方面,文告又到,說東吳孫權稱帝,與蜀國結盟,陸遜在武昌練兵,隨時會入侵中原。兩處告急,如何是好?此時又傳出曹真病危的消息,曹睿只好再次找司馬懿商量妙策。

司馬懿說:「以我猜測,東吳孫權只是增號稱帝,偽稱與蜀國結盟,故作興兵。我們不用派兵防吳,只要集中兵力防蜀就可以了。」曹睿認為有理,立即封司馬懿為大都督,總攝西邊各路兵馬。又吩咐左右,說:「去曹真府取總兵將印來。」

司馬懿阻止說:「讓我自己去取吧!」說完辭別而出,直往曹真大都督府。

司馬懿見了卧病的曹真,說:「東吳、西蜀聯盟興兵來犯,孔明又再次出祁山,你知道嗎?」

曹真大驚,說:「我因為病重,家人封鎖了消息。現在國家危急,只有司馬兄才有能力拒蜀兵呀!」

司馬懿謙虛地說:「我才薄智淺,怎可稱職呢?」

曹真命左右,說:「取總兵將印來!」

司馬懿說:「都督不用擔心,我願助你一臂之力拒敵,只是受不了這個帥印呀!」

曹真聽了,整個人躍起,央求道:「你如果不擔此重任,國家就危急了!我今日病重,也要面見皇帝推薦你呀!」

司馬懿見他如此有誠意,便只妤說:「天子已有恩命,唯我不敢接受罷了!」曹真大喜,說:「你若肯擔當此任,蜀兵可退!」

司馬懿再三推辭後終於接受了。

司馬懿明明是去曹真府上取總兵將印的,但又怕曹真被奪權後會記恨於他,於是恰當地運用了一招以退為進的方法,明裡退讓,暗處奪權,巧妙化解了曹真被奪權的怨憤,真是官場高手。

以退求進是高明的處世哲學,因為只有後退才能跳得更高,只有收拳才能出拳有力,只有退一步才能進兩步。

以退讓開始,以勝利告終,也是人情關係學中不可多得的一條錦囊妙計。你先表現得以他人利益為重,實際上是在為自己的利益開闢道路。在做有風險的事情時,冷靜沉著地讓一步,方能取得絕佳效果。

成功的第一步便是讓自己的利益和意圖絲毫不露,讓對方因為你能投其所好而情願做你要他做的事。尊重並突出別人的觀點和利益,這是我們欲求他人合作的最有力的法寶。

人們不會正確使用這一法寶,是因為他們常常忘記了,如果我們過分強調自己的需要,那別人對此即便本來是有興趣的,也會改變態度。

退中求勝的積極意義可概括為:保存實力、重整旗鼓以及待機戰勝。

人生在世,為人處世要學會退讓。讓則通,通則順,一順百順。退讓是一種智慧,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走向成功的謀略。

道教ID:daoismcn

福生無量天尊

青陽道人

修行交流,請加道長私人微信,長按左側二維碼添加。

文章整理 | 青玄 編輯排版 | 青素

道教是天尊對人間最慈悲的叮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 的精彩文章:

你在修鍊中體會到過「丹放毫光」嗎?據說功夫有成者都經歷過!
終於發現:心練好了,一打坐就能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