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課程建設:學校發展與教師修鍊之核

課程建設:學校發展與教師修鍊之核

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鹿山中學校長金磊向我述說了他的辦學苦惱:近年來,區政府高度重視教育發展並改善學校辦學條件,但由於多方面原因,學校管理難度加大:一是優質生源流失多,二是學生行為規範意識弱,三是生源結構複雜,缺少本地文化認同感。

為此,學校重視開展以下工作:精心設計「善」文化牆,從校名中挖掘「呦呦鹿鳴」善文化含義;推出「一米責任」專題教育,引導學生從「一米之內」做起,規範自身行為,學校正能量教育效應逐步呈現,湧現了一批守規遵序、勤奮向上的陽光少年;學校連續幾屆舉辦「一米之星」評選活動,促使校風好轉。但有著多年辦學經驗的金磊感到:學校活動年年搞,花費精力巨大。如果能讓近年來的若干辦學經驗成為學校固化的教育內容、成為學校的辦學文化和傳統,則會對學校發展彌足珍貴。

我認為,鹿山中學的辦學困窘具有普遍性。許多學校經過多年辦學實踐,在教書育人方面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也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尚未將亮點變為特點,特點變為特色,特色變為文化。將寶貴的辦學經驗轉化為可以傳承的學校文化,需要課程的黏合作用。鹿山中學雖然在辦學實踐中悟出了課程與活動的差異,有了課程建設的意識,但課程建設需要以學校管理層和全校教師課程能力提高與落實作為支撐。

就學校管理層而言,其課程能力體現在學校課程體系、結構的整體認知與資源統整等方面,具體包括:對學校課程建設的指導思想、實施原則的認識明晰;對學校課程實施的資源、條件、機遇、挑戰等分析;對學校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以及校本課程有效開發建設的思路把控;對學校課程圖譜的科學認識與繪製;對基於學校文化傳統與特色打造的支柱性課程整體設計與重點開發,以及學校課程管理與實施中的組織、制度、物質等保障體系建立與績效落實。

就學校教師而言,其課程能力體現為:對課程目標的認知與分解能力;對課程意義的理解與頓悟能力;對課程資源的發現與提取能力;對課程要素的組織與整合能力;對課程內容的理解與統攝能力;對課程實施的互動調控能力;對課程意蘊的發掘生成能力;對學生素養的關注與落實能力;對課程評價的設計與反思能力;對課程價值的發現與提升能力等。上述課程能力維度體系所涵蓋的各種具體指標,共同組成了教師課程能力的評價體系。

當然,對於處於不同發展階段和水平的教師,可採取分層遞進發展的策略,既緊扣課程建設目標規範,有效建設落實,又實事求是,尊重差異,最終實現學校課程建設高質量和全面推進。

例如,依據教師在課程實踐過程中能力發展的不同水平,大體上分為課程能力的初始階段、重塑階段、生成與創新課程階段。在課程能力的初始階段,教師實施課程的主要方式是「忠實」地反映課程設計者意圖,並根據教材要求組織課堂教學,努力達到課程預定目標;在課程能力的重塑階段,教師對教學資源選擇以及課程評鑒能力有所提高,教師能夠比較準確地判斷何為課程實施中的干擾信息和有效信息,能夠較好地把握「可教與不可教、當教與不當教」的界限,其對課程的設計與開發往往會產生自身觀點,尋求對自身課程能力及其結構的重塑;在課程能力的生成與創新階段,教師已不滿足於對課程內容的「品頭論足」和展現細節的教學個性,他們更希望憑藉自己的力量去創生與完善執教的課程。在對已有課程的評價、整合、改變、創生的過程中,教師擁有了依據具體教育情境調整教育資源或生成教育要素的能力,具有了課程的設計與開發的能力。

我從鹿山中學開發、實施基於學校特色文化建設的支柱課程,搭建課程框架起步,分析了歷史悠久的地域文化為學校挖掘「善」文化、提煉「善」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學校可以按照「知行一體」的原則,圍繞「序列」「階梯」「實踐」三個關鍵詞,設計「呦呦鹿鳴、善行真我」課程,並將課程目標設計為:讓充滿生機的校園裡處處洋溢著「善」文化的濃厚氛圍,讓每一位鹿山中學的學子存善心、有善念、行善舉、做善事、成善人、揚善學、創善業。

課程建設,是每一所學校發展與教師內功修鍊之核。提高課程能力,既是每一所學校、每一位教師實現課程建設境界提升而必須逾越的「坎」,又是課程深化實施新階段、新時代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師隊伍建設必須回答的問卷。

(作者繫上海市虹口區基礎教育課程管理與指導中心專職副主任)

《中國教師報》2019年12月04日第7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北京舞蹈學院:原創舞蹈詩詮釋初心
在幼兒面前適當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