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金石碑帖」《北魏楊播墓誌》考釋

「金石碑帖」《北魏楊播墓誌》考釋

「金石碑帖」《北魏楊播墓誌》考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北魏 楊 播墓誌

《北魏楊播墓誌》考釋

陳小青

摘要:本文對《北魏楊播基志》作了一些探討。主要概括為兩個方面:

一、對照拓本找出錄文的失誤:

二、志傳對照,利用志文補充史傳的不足。這些探討使我們對《北魏楊播墓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金石碑帖」《北魏楊播墓誌》考釋

《北魏楊播墓誌》是解放後在陝西華陰縣西五方村出土的。志石長68厘米,寬68厘米。三十二行,行三十二字,正書。首題「魏故使持節鎮西將軍雍州刺史華陰庄伯墓志銘」,沒有志蓋。②楊播墓志銘較長,全文達千餘字。它介紹了楊播的籍貫、父祖簡況,並詳細敘述了楊播本人的生平。與《魏書·楊播傳》相對照,可以起到互相補證的作用。志文中的很多詞語可以推前《漢語大詞典》的例證。以下就以《北魏楊播墓誌》的文字為順序來討論一下。

「金石碑帖」《北魏楊播墓誌》考釋

一、姓楊,諱播,字延慶,司州恆農郡華陰縣潼鄉習仙里人也。祖父仲真,河內清河二郡太守。父懿,廣平太守選曹給事中使持節安南將軍洛州刺史恆農簡公。君年十有五舉司州秀才,拜內小,尋為內行羽林中郎,累遷給事中,領內起部,又以本官進厘北部尚書事。

「金石碑帖」《北魏楊播墓誌》考釋

該段文字所述基本上與《魏書》卷五十八《楊播傳》一致,但也有幾處略有不同。志稱楊播是司州恆農郡華陰縣人。考《魏書》卷一百六下《地形志下》,華陰屬華州華山郡。是否志文有誤?否也。華陰縣晉時屬司州弘農郡,我們以為志文是用了晉時舊稱。志文中「司州秀才」也是如此。志載楊播祖父為楊仲真,《魏書·楊播傳》、《北史·楊播傳》都記載為楊真。參照華陰、潼關出土的楊穎墓誌,可知其祖父確為楊仲真,史書記載疑誤。@這裡楊播父親為恆農簡公,而《魏書·楊播傳》則記為弘農簡公。弘農郡北魏時因避獻文帝拓跋弘諱改為恆農郡。史前稱楊為恆農華陰人,後卻稱其父為弘農公,前後不一致。既然當時因避諱改名,那麼史書應該反映其時現實,而且應做到前後一致。所以我們以為應把史傳「弘農公」改為「恆農公」。

「金石碑帖」《北魏楊播墓誌》考釋

「內小」是一種職官,指皇帝身邊的親信。北魏置,隨侍於皇帝或皇后左右,無固定職掌。①《北魏侯剛墓誌》也有此類記載:「父內,(此處逗號應去掉,因內小是官職,不可分開)小以儒雅稽古,清韻夷放」「太和五年,文明太后調為內小」。然而史傳卻鮮有此職官的記載,志文可補不足。

「金石碑帖」《北魏楊播墓誌》考釋

二、十六年又加征虜將軍,都督北蕃三鎮。討破地豆於賊。其年秋加武衛將軍中道都督,率騎三萬,北出雞鹿塞五千餘里,迫逐茹茹而還。

①《北魏楊播墓誌》錄文引白趙超《漢魏南北朗墓誌彙編》,其它墓誌錄文亦引白此,各圖版參照趙萬里《漢魏南北朝墓誌集釋》,以下不再說明。

②③參見《華陰溢關出土的北魏楊氏墓誌考證》,《考古與文物》1984年第5期。

④參見《中國古代職官大辭典》,張政烺編,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版。

作者簡介:陳小青(1977—),山西交城縣人,南京師大文學院中國古典文獻學碩土研究生。

「金石碑帖」《北魏楊播墓誌》考釋

《魏書》卷一百《地豆於傳》有:「(太和)十四年,頻來犯塞,高祖詔征西大將軍、陽平王頤擊走之。自後時朝京師,迄武定末,貢使不絕。」①《高祖紀》七下有:「(太和十四年)夏四月,地豆於頻犯塞,甲戊,征西大將軍、陽平王顧擊走之。」@《天書志》也有:「(太和)十四年四月,地豆於頻犯塞,詔征西大將軍、陽平王頤擊走之。」@《北史》《南史》等也都記載地豆於犯塞在太和十四年。又查《高祖紀》七下有:「(太和十六年秋八月)乙未,詔陽平王頤、左僕射陸睿督十二將七萬騎北討蠕蠕。」《天書志》《景穆十二王列傳·京兆王》《蠕蠕傳》等也有太和十六年北討蠕蠕事。而《楊播傳》則有:「與陽平王頤等出漠北擊蠕蠕,至居然山而還。」可見楊播帶兵討破蠕蠕為兩次,而不是「討破地豆於」。據此我們以為志文此處「討破地豆於賊」可能有誤。

「金石碑帖」《北魏楊播墓誌》考釋

「雞鹿塞」是古塞名,在今內蒙古蹬口西北哈隆格乃峽谷口,是古代貫通陰山南北的交通要衝。漢代即築城塞於此。雪雞鹿塞附近就是「東起興安嶺西麓,當黑龍江、察哈爾、外蒙古邊境,西盡天山東端,當額濟納、外蒙古、新疆省邊境」的大漠。北魏大軍與蠕竭作戰都是在廣闊無際的大漠。查《廣韻》:「雞,古奚切,平齊,見」「居,居之切,平之,見」,雞與居音相近,我們推測史傳所載的「居然山」可能就是指「雞鹿塞」。

「金石碑帖」《北魏楊播墓誌》考釋

三、初建遷都之始,君參密謀焉。

呂思勉在他的《兩晉南北朝史》中講到:「孝文此舉,必有參與密謀者,今不可考,以意度之,必為漢臣李沖當即其一也。」@根據志文我們知道楊播也是密謀人之一。

「金石碑帖」《北魏楊播墓誌》考釋

四、又修成千金牆,引凝洛二水灌京師。

「千金塌」在今河南洛陽城北。楊衡之《洛陽伽藍記》云:「長分橋西有千金堰,計其水利,日益千金,因以為名。昔都水使者陳想所造。今備夫一千,歲恆修之。」@《水經注碑錄》卷四《魏千金礙石人銘記》:「谷水東流,乾祭門北,東至千金塌《河南十二縣境簿》曰:『河南縣城東十五里有千金塌。』《洛陽記》曰:『千金竭舊堰谷水,魏時更修此堰,謂之千金塌。積石為塌,而開溝渠五所,謂之五龍渠。』渠上立塌。塌之東首,立一石人。石人腹上刻勒云:『太和五年(231)二月八日庚戌,造作此牆,更開溝渠。此水衡上其水助其堅也,必經年曆世,是故部立石人,以記之云爾。』

「金石碑帖」《北魏楊播墓誌》考釋

蓋魏明帝修張王故績也。是都水使者陳協所造。《語林》曰:『陳協數進阮步兵酒,後晉文王欲修九龍堰,阮舉協,文王用之。掘地得古承水銅龍六枚,堰遂成。』水歷塌東注,謂之千金渠,逮於晉世,大水暴注,溝瀆泄壞,又廣功焉。石人東脅下文云:『太始七年(271)六月二十三日,大水進瀑,出常流上三丈,盪壞二塌。五龍泄水南注瀉下,加歲久激嚙,每澇即壞,歷載捐棄大功,故為今揭。更於西開泄,名曰代龍渠。地形正平,誠得瀉泄至理。千金,不與水勢激爭,無緣當壞,由其卑下,水得逾上漱嚙故也。今增高千金於舊一丈四尺,五龍自然必歷世無患。若五龍歲久復壞,可轉於西更開一竭。二合用,二十三萬五千六百九十八功,以其年十月二十三日起作,功重人少,到八年四月二十日畢。』代龍渠,即九龍渠也。後張方入洛,破千金塌,公私頓乏水。積年,渠竭頹毀,石砌殆盡,遺基見存。朝廷太和中修復故塌。」根據以上材料我們知道千金塌修成於三國魏,「張方入洛破」,北魏太和中得以重修。但是我們並不知北魏時是誰主持修干金竭。而志文恰恰彌補了這一不足。正是楊播主持重修的。自古以來興修水利都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大事。楊播參與主持了這一重大事件,應該說是為水利事業的發展增添了新的篇章,水利史也應為其記上一筆了。

「金石碑帖」《北魏楊播墓誌》考釋

①見《魏書》卷一百《地豆於傳》2222頁。

②見《魏書》卷七下《高祖紀》第七下166頁。

③見《魏書》卷一百五之二《天書志二》2366頁。

④見《魏書》卷七下《高祖紀》第七下170頁。

⑤見《魏書》卷五十八《楊播傳》1279頁。

⑥見《辭海》608頁。

⑦見《中外地名大辭典》265頁,人文出版社,1981年版。

③見《兩晉南北朝史》514頁。

@見《洛陽伽藍記校注》238頁。

見《水經注碑錄》141頁。

「金石碑帖」《北魏楊播墓誌》考釋

五、廿三年假節平西將軍,董卒三萬,討逐巴帥泉榮祖於洛州。

關於此事件《魏書》《北史》《南史》等同時期史書都未記載,巴帥泉榮祖也無可考證。但是泉氏家族是上洛名門大族,上洛泉氏在後來的北周倒是活動頻繁,《周書》有《泉企傳》,《魏書》則只涉及到上洛泉會、泉建、泉草等人,且並無傳記。志文所記事件可補史書不足,同時關於上洛泉氏的信息對於上洛泉氏家族的考定也是大有作用的。我們相信這將有利於上洛泉氏族譜的研究。

「金石碑帖」《北魏楊播墓誌》考釋

六、毓問蕃埠,觀光帝寓,金聲玉潤,清規恐矩。

「寓」誤錄,檢圖版作「寓」,當作「字」。《廣韻》:「寓,王矩切,上虞,雲。宇,王矩切,上廖,雲。寓,牛具切,去遇,疑。」寓和宇同音,而和寓根本就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字。「宇」在墓誌中多有作「寓」的。如《北魏元暉墓誌》:「寓量淵富,萬傾未足擅奇。」《北魏元仙驀志》:「而器寓巍巍,千刃未足況其事。」《北魏元昭墓誌》:「京野稱仁,寓縣歌德。」《北魏元融墓誌》:「公含州(川)岳之純液,秉金玉而挺生,寓望魁悟,風清峻異,堂堂乎,物莫能量也。」《北魏元梯墓誌》:「器寓淹凝,風韻閑遠,麗藻雲浮,高談響應。」《北魏元防墓誌》:「峰源之峻邈,遐矣不可追側;搞墳之英秀,烈矣垂佈於區寓。」以上幾處「寓」圖版皆作「寓」。查《大詞典》收有「器字」「宇量」「帝字」「字縣」「窗內」「寓縣」等詞,且有「字」亦作「寓」之說,因此以上幾處錄文皆誤,都應改為「字」。

「金石碑帖」《北魏楊播墓誌》考釋

七、聲逾古今,寵貧身世,陵谷可算,音塵不滅。這裡「算」誤,檢圖版,作「聳」,當為「貿」,表易,改變。

「金石碑帖」《北魏楊播墓誌》考釋

參考書目:

1.趙超。《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M].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

2.趙萬里.《漢魏南北朝墓誌集釋》[M].科學出版社1956年。

3.趙振華《洛陽出土墓點研究文集》[M].朝華出版社2002年。

4.秦公《碑別字新編》[M].文物出版社1985年。

5.思勉《兩普南北朝史》[M1、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6.北齊魏收《魏書》[M].中華書局1974年。

7.唐李延壽《北史》[M].中華書局1974年。

8.唐李延壽《南史》[M].中華書局1975年。

9.《二十五史人名索引》[M].中華書局1956年。

10.范祥雍校注《洛陽伽藍記校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11.施蟄存撰《水經注碑錄》[M].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畫壇品薦」耄耋巨匠——李霞生
家中有鼠是個好運的命,易學高手告訴你怎樣才能步步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