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年紀輕輕的,用來焦慮正正好。」

「年紀輕輕的,用來焦慮正正好。」

1

在座的各位,還有不到三十天,就要2020年了哦。

以前覺得2018年還能遙遠呢,一眨眼連2019年都要過去了,就像前幾天網上那個熱門梗,2017和2019,人們紛紛感嘆歲月如殺豬刀。

有種感覺是,年齡越大,時間越快,以前覺得熬一堂45分鐘的課和要了命一樣,現在一天天地好像無知無覺就這麼忽閃而過了。

還有一種感覺是,一到年底,我們的焦慮就開始呈幾何倍的增長。

斗膽問一句,年初定下的flag,你都完成了嗎?

坦白說,一個記性不好的人——比如我——連年初定下什麼flag都特么忘記了。

攤手。

昨天看上網上說,年輕人的焦慮,是一種都市病。

甭管你多大,是否畢業,是否有工作,是否有對象,是否結婚,是否有孩子,是否成功,反正都焦慮。

整個社會都呈現出一種每天緊巴巴的焦慮狀態。

之前年輕人感嘆被同齡人拋棄,後來感嘆被社會拋棄,如今感嘆被時間拋棄,不管你是二十幾歲還是三十幾歲,只要聊起來,都是焦慮。

於是,我們看多了有關「反焦慮」的文章,想盡辦法去抵抗焦慮,每天努力也好,猛灌雞湯也好,各種嘗試都做過。

結果發現,焦慮依然如影隨形。

有一些文章痛心疾首地發問,年紀輕輕,做什麼不好,幹嘛非要焦慮?

聽起來是一個直擊靈魂的問題。

但我今天特別想反問一句,

年紀輕輕,既然做什麼都好,為什麼不能焦慮?

於是,我想和你重新解剖下「焦慮」這件事。

2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焦慮是一個全年齡段的問題,這並不是年輕人的專有特徵。

只是每個年齡段的焦慮表現和方式不同,焦慮的內容也不同。

年輕人焦慮成功,中年人焦慮安穩,老年人焦慮養老,順便還要再焦慮子孫後代的問題。

總而言之,焦慮是一種人生常態。

那是否有人不焦慮呢?

有。

它分為兩種。

一種是真的看透活明白了,既來之則安之,但這種人也不敢保證自己內心真的毫無波瀾。

人生在世,不會不經事兒,遇事就會有情緒波動,焦慮就像是情緒下的暗礁,稍有不慎就會被觸及。

另一種,是麻木的人,對自我認知和情緒感知能力比較薄弱。

要我說,焦慮總比麻木好。

我之前講過一個極端例子,我爸同事的兒子,畢業多年在家呆著,也不找工作也不找對象,不交際不溝通,問起就說不樂意。

家人都很著急,各種溝通,甚至帶他去看心理醫生,身體和心理都沒問題,但就是不願意走出家門,也說不出具體的原因。

人在什麼情況下會廢掉?

一閑下來,長期無所事事,就會廢掉。

心裡感受不到任何正常的情緒,麻木,冷漠,對未來也沒有任何的規劃,不願意多想,也不願意做出改變。

漸漸地,人就呆在家裡,出不去了。

如果你還焦慮,恰好說明你還是一個正常人。

焦慮時會想「為什麼」和「怎麼辦」,迷茫和彷徨並非一無是處,說明你還有想要變好的動機。

只要有這個渴望向上的動機,那麼就

希望。

總比「算了吧」、「就這樣吧」要強,總比自暴自棄要強。

3

要知道,年輕人的焦慮,實際上並不可怕。

先要搞清楚,我們很多時候在焦慮什麼?

大概率而言,年輕人的焦慮是在焦慮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焦慮到了一定的年紀卻沒有發生曾經期待的變化,焦慮眼下社會的快速變化與自己的成長不夠匹配。

說直白點,就是沒更多的錢,沒更好的工作,沒更好的家庭,沒更好的成功。

但細琢磨一下,這種焦慮是否真的無法可解?

並不是。

眼下的焦慮,並不是走到了一個死胡同,眼前漆黑一片,摸不到任何方向,也找不到任何解決的辦法。

年輕人的焦慮,更多的是一種年齡焦慮。

是對未知的焦慮,對存在感的焦慮。

在進入社會幾年後,發現想像和現實存在巨大落差,首先是會質疑社會,然後再懷疑自己。

當你發現無法改變世界時,就會退而求其次地想要改變自己。

而改變自己這件事,就會產生焦慮。

背井離鄉生活,無休止地加班,一個人獨來獨往,你所面對的,不再是曾經那樣只要考試通過就可以萬事大吉的生活,而是要面對更多未知。

其中最關鍵的一個問題是,改變了自己,成效卻不是立竿見影的,並不是一旦付出就可以馬上得到回報。

就像你加了許久的班,卻依然換不來升職加薪,它可能需要你更加努力和付出。

這種等待回報但卻遲遲不來的煎熬,就會讓年輕人無比焦慮。

但這些,都不等於你無路可走,不等於毫無希望。

焦慮是迷茫方向和未來,它同樣也意味著你還有許多未知,未知雖然模糊難辨,但起碼它也代表你有許多明天。

所以,焦慮的另一個價值,就是比無路可走要強很多。

4

同時,焦慮要比只能選擇一條路走要強。

年輕人一說起焦慮,就等同於迷茫,不知道該怎麼辦,工作好像不如意,生活好像不完美,想辭職想換環境但又不太現實,想想就頭疼。

遇到這種情況,我經常採取一種「比較安慰」法則。

比起中年人的焦慮而言,年輕人的焦慮,真的沒什麼了不起。

現在年輕人也特別喜歡說「中年危機」,網上動輒就說年輕人提前進入了中年危機。

但實際上,恕我直言,你們都不懂什麼是真正的「中年危機」。

你以為中年危機是不知道未來該怎麼辦嗎?

不,中年危機是未來只能繼續這麼辦。

年輕人是迷茫該走哪條路,中年人是只有一條路可以走,只能繼續走眼下的這條路。

他們既不能改變,也不敢改變。

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當一個中年人在面對有家庭有父母有兒女的時候,他們就更加不能多做選擇了。

每一次選擇,都意味著要付出代價。

越到中年,這種代價就不是人人都可以承擔的。

所以網上才會有在職場要罵就罵中年人這種段子出現,引發無數共鳴。

在一個中年人面對只能走一條路的時候,那種境況才會真的讓人感覺失落,在能力和現實的雙重壓力下,不敢改變,無法超越,只能按部就班,那才是中年危機。

如此比較之下,年輕人的焦慮,境況要輕鬆許多。

同時,年輕人也應該有一個意識是,如果你在年輕時處於焦慮中患得患失,毫無作為,那麼到了中年真正遇到了中年危機時,你就很有可能只能走一條路,甚至無路可走。

到了那時,在現實里實打實的壓力,要比此刻的焦慮可怕千倍。

5

如此,就來到了我們的終極問題。

一個年輕人,該如何面對焦慮?

靠誰呢?

靠自己。

既然人人都有焦慮,年輕人更是焦慮的代名詞,那麼每一個你我,都要學會靠自己。

面對焦慮,我們要學會「自我脫困」和「自我破局」。

這裡面有兩層含義。

自我脫困,是對自我情緒的管理。

今天我在嘗試用各種不同的角度,為你再次解構焦慮,實際上就是在教你情緒管理。

焦慮是負能量,但負能量不代表它毫無價值,不代表它毫無積極的因素。

不要把焦慮局限在自我這個層面,而應該把它放在你的周遭,放在你的環境,甚至放進整個社會中去看待和認知它。

努力尋找焦慮中積極的一面,哪怕迷茫,也要深刻意識到,焦慮的背後,是你依然想要更好的這種動機。

再說一遍,有了動機,就還有希望。

自我破局,是對自我行動的管理。

關鍵不是你是否焦慮,關鍵你是否能夠在認知到它後去突破它。

很多年輕人,都是迷失在了破局焦慮的途中,以為沒有路可走。

但很顯然,你以為的無路可走,大部分都只停留在了想像的層面,並沒有付諸到行動之中。

萬事開頭難,只有踏出一小步之後,你才可以真正去意識到破局這件事的深刻寓意。

不要總是覺得好難我不行,而是應該想著既然這麼難我要怎麼才行。

我堅決反對年輕人光想不做,反對光看不做。

我欣賞的,是那種哪怕撞破了南牆也要再闖一闖的勇氣。

但必須要說明的是,這種勇氣,可能僅有那麼幾年存在的時間,而且稍縱即逝,如果這一次你錯過了,可能這一生都會錯過了。

生活的勇氣,有時比真愛還難得。

你可要抓住了。

自我脫困和自我破局,從焦慮中發現正面的力量,就是我今天想要對你說的話。

發家致富,還是要靠自己。

翻山涉水路正長。

好好加油吧。

?

? / 雪梨的夜拿鐵 —— Mickey Huang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年危機 的精彩文章:

曾經的「頂級流量」鹿晗,才不到30歲就嘗到「中年危機」的滋味
面臨眾多工作危機,「鐵飯碗」是當代年輕人最好的選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