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對環境過於敏感的狐狸如何像刺蝟一樣去行動?

對環境過於敏感的狐狸如何像刺蝟一樣去行動?

這幾天看了劉易斯·加迪斯《大戰略》,這本書從以賽亞柏林的《刺蝟與狐狸》說起,將歐洲歷史進行了大串聯,分析了西方歷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風格。柏林的這篇文章有一個核心觀點,刺蝟知道一件大事,而狐狸知道很多小事,刺蝟有一個單一的核心目標,狐狸有許多目標,這些目標之間往往無關聯甚至互相矛盾,從這個視角出發,甚至可以對全體人類進行大致歸類。

柏林這篇文章引起熱潮之後,不少人開始考慮自己是偏向哪一種,現實中是做刺蝟好還是做狐狸好?加迪斯通過對歷史人物的分析,試圖證明,只有將這兩種風格進行調和,將「潛在無限的期望與必然有限的能力保持一致」的人才最終成就了一番偉業,比如伊麗莎白一世、林肯、羅斯福。

我們的選擇必須反映我們是誰以及我們所經歷的事情:前者我們事先可以了解,後者則是無法預測的。我們需要在自己的大腦中調和刺蝟的方向感和狐狸對周圍環境的敏感性,同時還要保持行動力。

這本書更多想要警醒身居高位者:常識就像氧氣一樣,越往高處走越稀薄。拒絕隨著時勢改變,一心只想做刺蝟的領導人可能犯下大的戰略錯誤,招致災難。

狐狸的風格更有助於我們適應環境的新變化,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相比刺蝟型專家,狐狸型專家的預測準確率要高得多。

就個人來說,狐狸的風格讓我更有同感。

羅振宇在評論這本書時說狐狸沒有夢想,抖機靈,不敢苟同。這本書里的狐狸不是我們傳統寓言故事裡的偷奸耍滑的狐狸,從加迪斯舉的幾個人物對比的例子可以看出,本書中的狐狸式人物是對周圍環境體察過於細微,或過於看重靈魂(道德、上帝、意識形態、外界期望)而背負包袱,從而產生畏難情緒,對未來恐懼,裹足不前。某種程度上,他們反倒是過於看重夢想,降低了面對現實時的可塑性。


狐狸型專家的預測依賴的是一種直覺式的「對多渠道信息的拼合」,而不是基於一些「宏大圖式」推導出來的結論。他們不信「模糊的政治主題」能夠成為「精確嚴謹的科學界的研究對象」。他們中的佼佼者「都有一種自我貶低式思維模式」,「對任何思想均持批判態度」。

狐狸對周圍環境有一種直覺式的體察,開放性的系統,細微而大體量的觸鬚,看的太清楚,造成內心多維度的對立,就像過載的硬體,要處理完需要時間,又不僅是硬體,因為人腦處理這些信息,會產生價值判斷,價值判斷會衍生情緒。

所以傾向狐狸風格的人往往無法輕易進取,也不甘心後退,常常會被模糊性困在原地。「不是著眼核心問題,制訂計劃,而是像殉道士般承受苦楚」。

書中會用林肯,伊麗莎白的例子告訴我們:並非所有值得稱讚的事物都可能同時存在。要學會生活在這種狀況下適應不相容的東西。要調整一致性以達到自由。

我理解為作選擇的必要性,擁有行動的自由。屈服於什麼,和為自己謀取什麼,與道德和正義本身一樣合理。

而讓狐狸切斷天性變得頓感是不現實的。

我認為,最立竿見影的方法是找一個兼具刺蝟與狐狸風格的老師,研究學習他的處世風格。不必非要是現實生活中的人物,當然可以接受直接教誨最好,此外歷史人物也是個很好的選擇,正像加迪斯這本書一樣。其次,去挑戰並調整長久以來在自己心中形成的相對缺乏可塑性的價值標杆,豐富視角,進行不同解讀。最後,更重要的是,掌握一些推動實踐的技巧,比如《小狗錢錢》中提到的72小時原則,可以選擇一件很久以來就想做的事,因為做過深入了解,清楚前面面對的諸多困難(是啊,狐狸特性),時間衝突,資金占用,較高的失敗率,但只要確認這件事是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且能經得起時間考驗,長遠來看能帶來複利的事。放下心中的擔憂和恐懼,先去做好這一件事,建立行動範例。

先讓未來有傾向性,再去創造未來。狐狸風格的人如何像刺蝟一樣去行動,是個需要長期實踐探索去完善的命題,希望狐狸們都能找出勇氣來去做。

最後,或許如今混在地獄裡但仍舊能自得其樂的馬基雅維利告訴我們,無須擔心,繼續前進。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花園兜 的精彩文章:

小夥同學聚會醉酒失聯56小時後,屍體被發現在這裡
解析日式竹籬笆,讓庭院多點禪意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