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跳出去,「深入」思考一下

跳出去,「深入」思考一下

有一件事情,大家都知道,但是做起來卻很難,那就是在面對一件事,看一本書,了解一個人時,要保持一種「跳出三界外」的上帝視角。

打個比方:

當一個人對你評論的時候,跳出去,然後你眼前是那個人在評論另一個你熟識的人。

當你看一本書的時候,跳出去,擺脫本屬於你的讀者身份,而是去想一下,作者為什麼要這麼寫。

再深入一點點,就是為何作者會有這些奇特的想法呢?他的出身,他的經歷,他的性格?他的性格形成的原因?

可能你會說,有些厲害的作者本身就跳出自身所寫的文字了(也就是極善於「偽裝」)。這點不真,文字的背後是情感,也就是一個作者他的風格,如果你感覺一個人風格多變,而且輕鬆駕馭超多的文風以及題材不留痕迹,神龍見首不見尾。這個時候你要留個心眼,要麼他是大神,要麼可能借鑒的成分多一點。

其實,跳出去,很有意思。

他能讓我們儘可能少的帶入自己的情感。也就是拋開自己的成見。

更好地專註。

比如在開會,或者在學習,你不會去在乎領導是否穿了件老氣的襯衫。而是更多的將那件襯衫當作一件衣服而已。而是更多地關注會議的內容。

一些小措施的制定,你不要去在乎那些措施是否針對員工,不是要你去理解領導,而是去發覺措施背後蘊藏的公司可能正在出現的問題。

我們拿一個老師趴後門的例子。趴後門也就是老師想要知道究竟是誰在背地裡偷偷說話,作為老師很刺激,因為就像是一個神出鬼沒的偵探,很享受那種刺激感,同時也喜歡那種嚇到學生的快感。

但是拋開這些,跳出去後,我們會發現可能老師並沒有更好的方法去處理這種有人說話的問題。而且老師會沉浸在這種成就感中。

再有就是學生自習時,可能並不能充分利用時間和專註。是否是學習的內容或者作業比較枯燥,需要閑聊兩句放鬆下。總之等等,如果你是老師,只是局限於眼前他說話了,我要叫出他來訓斥下,如果你是學生,哎呀媽呀,老師來了,別說了,可別看到我。那就實屬沒啥意思。

再有,跳出去可以讓我們更好地共情。

很多時候,我們和一件事,一本書(小時候讀不懂魯迅)沒有共情,可能會將這點歸因於沒有經歷,但若此生都沒有某種經歷,你豈不是錯過了事情的美好。

是事情的美好,而不是美好的事情。因為事情就只是事情,世間就只是存在事情而已,沒有好壞之分。好與壞都是發於你的心,是一種「成見」作祟。而事情就在那裡,不好不壞。

如此,你就會發覺你可能會更好地理解。

你不會去想是否那個人小氣,是否那件事做得不對,是否他在有意針對我,林林總總,其實人家只是在做他自己罷了。

簡而言之,

一件事情=那個時間 那個地點 那個人物

有點像記敘文的三要素哈

三要素中一點如果你想知道,我們可以推導出來一個大概。不過你要更多地去想。

時間下面還有歷史背景,社會潮流趨勢,而潮流趨勢下還有產生的原因等,人物下有他的閱歷性格、家庭等等,這些都需要你客觀的分析來選擇最重要的。

假使人物,恆定了性格,但是做出了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情,那就更有意思了,一定是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

你說這些真麻煩,亂七八糟的。

簡單一點一句話:

跳出去也就是凡事不當成自己的事就可以了。

接觸了一些身邊的人,發現越來越多的人不喜歡深入去想一些事,「深入」其實也是一個維度很廣的詞,不只有「鑽牛角尖」一種解釋。

自己在一念間也有一個錯覺,就是這種思維方式的產生和這些年我們的應試是否有關聯。

上學時語文的閱讀理解和作文、找工作時的公考等,答題時都要儘可能貼近原文,「適當」引申,而引申也是在既定的框架內,所以我們很害怕超綱或者跑題(超出答案範圍),也就讓我們的思維在培養的過程中,就強迫自己要「適可而止」,不要再深入了。

但生活,不是考試,永遠不會有錯誤答案。不要擔心深入思考後,答案答偏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減脂君 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