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玩玩具3分鐘熱度,看電視看一整天,這樣的孩子心裡在想什麼?

玩玩具3分鐘熱度,看電視看一整天,這樣的孩子心裡在想什麼?

閨蜜最近跟我聊到了一件讓她苦惱的事情,女兒妞妞玩什麼玩具好像都只有三分鐘熱度。家裡一柜子玩具,玩一個丟一個,外婆跟在後邊替她收拾扔了一地的玩具,一邊說:「什麼都圖個新鮮,買回來的玩具3分鐘熱度就不喜歡了。」

很多寶爸寶媽其實都有和閨蜜一樣的疑惑,現在的娃玩具少說也有一箱兩箱,但是比起童年時兩塊小石子玩一下午的我們,似乎他們對每個玩具的興趣都沒有那麼大,常常玩兩下就丟掉,換另外一個。

蒙特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提到:「成人給兒童準備的玩具,就像餘燼中的小火星被點燃但很快又會熄滅一樣,這些玩具很快就會被兒童扔掉。」

她認為,孩子擁有各種玩具,他可能會好奇地玩一會,但是這些玩具並不能讓他了解真實而富有建設性的生活,只會產生一些無用的幻想。所以他拿到玩具會很快將它丟棄,甚至破壞。

兒童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和創造力,這種內在能量需要通過一定的途徑,釋放和表達出來。如果他心裡能量沒有得到很好地釋放,就會出現心理「偏離正軌」的現象。

孩子「偏離正軌」的表現

孩子構建內在,需要有真正意義上的專心致志,即對某一件事能全神貫注地活動並進行思考。如果行動沒有目的性,那麼他的心理則容易偏離「正常軌道」。下面這兩種情況,就是孩子「心理偏離」的表現。

a.心理神遊

孩子心靈離開了眼前的現實生活,卻將專註力集中在遊戲和虛幻世界裡,心理分析學家將這種現象,稱為「心理的遊離」。

老公的外甥放假過來住時,從起床到睡前,一整天都是躺在沙發上看電機,不厭其煩將奧特曼和狙擊遊戲視頻看了一遍又一遍,叫吃飯他嘴裡應著,身體卻一動不動,婆婆直接過去關了電視,他才不情不願地挪到廚房。快速扒了兩口,又馬上跑回去了,好像稍微慢一點,電視機就會自己跑了似的。

當孩子不願意探索真實世界展示自我,卻只是一味地進入幻想之中。他們就會將外界世界隔離開來,沉浸在漫無目的的虛假世界裡,這其實是一種自我封閉,對現實的逃避。

b.心理抵觸

心理學家將兒童對外設置防禦,消極接受外部命令和觀念的現象稱為「心理抵觸」。

偏離正軌的孩子往往得到的不是精心呵護,反而是成人的指責、批評。大人常強制性要求孩子做出改變,卻只會適得其反,得到孩子的反叛。

有次我們一家人圍坐聊天,外甥對我們話題不感興趣,便自顧騎著自行車繞圈圈。繞了一會直接便直接在我們人群縫隙間穿梭,他爸爸大聲制止了幾次,他不但沒有停止,反而笑嘻嘻回答:「沒聽見!沒聽見!」爸爸無奈嘆了口氣說:「孩子大了,管不了了。不要他做什麼非得去做,就要跟你唱反調。」

這種抵觸就像孩子在內心構建了一堵厚厚的城牆,將來自外界他不願遵循的指令通通隔絕在外。雖然為自己打造了一個不受干擾的世界,但他卻也會將自己某些天賦隔絕在外他先是對成人的抵觸,後又會對某些學科進行抵觸,進而可能對更多人和事物抵觸。

為什麼兒童心理會偏離正軌?

蒙特梭利認為兒童偏離正軌的根本原因是:他處在一個無法實現內在發展計劃、無法發揮自己潛能的有害環境中。

兒童是自然界的一員,便有著可遵循的自然規律。他從出生開始,各種敏感期如期而至,在內在的驅使下,他會按照自然意願成長。但大部分家長們更在意孩子的能力發展,卻往往在不經意間忽視、阻礙他的內在發展。

拿外甥來講,他從小生活在「聽話才是好孩子」的環境,就小想吃什麼、該買哪個玩具都是他爸媽做決定,自己的主見和想法很少被考慮和採納。在這種權威但又物質滿足下長大的他,內在的能量很難得到釋放。

孩子需要有實際可操作的事情,將內心所想通過實體運動表達出來,使心理能量有一個可專註的落腳點,心靈才不會遊離,更不會逃避到虛擬世界中去。

如何幫孩子釋放心理能量?

心理學上認為,要將孩子內心能量正確地釋放,就需要他通過身體活動將思維 「實體化」,人格才能統一。

也就是說,孩子的想法一定要付諸行動,才能夠釋放他的能量。那麼在生活中,改如何給孩子創造釋放能量的條件呢?

讓孩子承擔一定的家庭事務

斯坦福大學前校長助理朱莉在TED演講時,也提倡讓孩子多做家務,且越早越好。她認為,小孩在兒童時期就懂得貢獻一份努力,這是獲得幸福的源泉。

讓孩子釋放「心理能量」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孩子參與到家庭事務中來。這不僅能讓孩子體驗到參與成人世界的樂趣,還能增加他對他人和社會的責任感

在我家,大寶和二寶都有自己的「家庭義務」,每天早晨二寶要在早餐之前,給小咪倒上貓糧。而大寶需要幫忙分發碗筷,以及給幫助弟弟穿衣服。他們並不覺得這是麻煩的事情,也不需要額外獎勵,反而樂在其中。

孩子通過雙手勞動來塑造自我、表達個性,並且實現自己智慧和意願,這能讓他們更好地去適應和征服現實世界。

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會觸摸、使用環境中的物品,我們需要提供給他感興趣的價值不高、安全的物件讓他自由擺弄。

尊重孩子的日常活動

大寶有次拿著他水杯的杯蓋一次次往杯上套,試了幾次,都沒有成功將蓋子套在水杯上。老公正準備過去幫忙,我立馬制止。老公不解地說了一句:「我幫他蓋好很快的啊!」

我們總是遵循最大效益原則,覺得替孩子完成他做不好的事情他會很開心。但其實孩子更願意自己嘗試探索,他在研究活動時動用自己的智慧潛能,增加力量獲得成長

我們越俎代庖,雖能短時間達到目的,卻無意識破壞了孩子的內在秩序。他自己的事情如收拾玩具、整理書本等放手讓他自己去做,必須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成長,沒有人可以替代。

創造豐富的環境

寶寶有探索的本能,想讓他心靈不遊離、不抵觸,就要尊重他活動的規律,創造有益的環境,給孩子啟迪性或創造性的玩具,如積木、沙土、黏土等。並且放開他雙手讓他去活動、去觸摸感知環境中的物件。並且別因為弄髒衣服,弄髒手等原因,去打擾孩子探索的過程。

當孩子處在專註活動的激情中,他的內在力量就像噴薄而發的激流,擁有生機勃勃的活力。自然不會死氣沉沉的沉溺於幻想,也不會常常叛逆對抗。


枕邊育兒寄語:

一個孩子若對某件事真正感興趣並願意付諸心血,他就會集中注意力沉浸於創造的喜悅中,而不會被一些無意義的事物吸引。他心靈便不會遊離於虛幻的畫面和遊戲,也會內心平和不對外界充滿敵意和抵觸。明白了這點,我們才會對他寬容,允許他健康成長。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路,侵立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兒童心理學 的精彩文章:

日本幼兒園裸體上課,是走在前沿的教育理念,還是單純的BT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