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兩個月嬰兒哭到失聲,爸爸在一邊看著,腦科學家:別再虐待孩子

兩個月嬰兒哭到失聲,爸爸在一邊看著,腦科學家:別再虐待孩子

前段時間我有一個特別好的朋友小剛家裡新添了一位小公主,小公主兩個月的時候我和幾個朋友一起去看望了小剛的妻子和小寶寶。

在小剛家我發現

小剛對孩子的哭聲好像特別的淡定,孩子哭了以後,小剛不僅自己不去抱孩子,也禁止妻子和母親去抱孩子,

小剛說:孩子一哭就抱長大了就會形成依賴,將來是沒有辦法獨立的。

本來對於別人的家事我不想過問太多,但是孩子的哭聲實在太讓人心疼了,孩子一開始哭的時候聲音還比較洪亮,

可是到後面我聽著孩子越哭聲音越小,漸漸的呈現出了一種失聲的狀態。

我善意的提醒了小剛,該去抱抱孩子了,沒想到小剛反而教育了我一通,

他說國外有一種育兒方法,叫做哭聲免疫法,

就是說孩子哭了以後不要立刻去抱,這樣孩子長大以後才能夠更加獨立。

出於對孩子健康的考慮,我還是沒有管住我的嘴,我告訴朋友:提出哭聲免疫防這種育兒方式的人約翰華生,

他家的孩子在這種方式的訓練之下,下場都非常的凄慘,

約翰華生的大兒子在30多歲的時候自殺身亡了,女兒也多次嘗試自殺,而最小的兒子一直在外面流浪,生活沒有著落。

孩子早期安全感的建立,全部都依賴於和父母之間的親密關係,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哭聲置若罔聞,那麼孩子的安全感,根本就無法建立,將來也很難形成健全的人格。

兩個月後小剛給我打電話,他說聽從我的建議改變了對待孩子哭聲的方式,通過這一段時間對孩子呼奶喚抱,

他漸漸發現孩子哭鬧的次數越來越少,而且也越來越容易安撫了。

我們為什麼提倡嬰兒只要一哭就趕緊抱起來?這是因為撫育者的擁抱能夠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也能夠刺激孩子的大腦生長。

腦科學家洪蘭在《給父母的科學養育課》里說:孩子哭鬧的時候,大腦中管理情緒的相關神經元處於一種狀態,而家長及時給孩子的擁抱和復為,能夠讓孩子的大腦受到良心的自己,從而使被抑制的神經元得到活化,這樣能夠促進孩子的大腦多方面的發育,也能夠幫助孩子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緒。

洪蘭還提到,

家長抱起孩子並且進行有規律的輕拍,能夠使大腦變得更加活躍,

這是因為大腦最喜歡的就是有節奏的動作,如果對孩子的哭聲置若罔聞,那對孩子就是一種虐待。

其實只要掌握了孩子哭鬧的原因,及時的對症下藥,孩子的性格會發育的更加健全。而孩子哭鬧通常只有三個原因。

1、在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在新生兒時期,孩子剛剛脫離了母體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個體,首先他是對這個環境感到陌生的,就像我們突然之間進入到了一個新的環境里,

就環境與我們之間的聯繫,一下子被切斷了,我們當然會感覺到不適應。

同樣

孩子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上也會有這樣的手足無措的感覺。所以當他們餓了或者尿濕了或者困難的時候,他們會通過哭聲來表達自己的需求,

這個時候就需要媽媽及時地把孩子抱起來,用行動來告訴孩子,他的需求已經被媽媽接收到了,這樣孩子的情緒才會漸漸的平復。

2、對分離會有焦慮感。

從孩子八個月以後開始,孩子已經開始能夠分辨出媽媽和其他人的區別,所以

當媽媽不在自己時間範圍內的時候,孩子會感覺沒有安全感,彷彿失去了和這個世界的聯繫,

所以他們會通過哭鬧來表達對媽媽離開的不情願。

媽媽在這個時候一定要及時地把孩子抱起來,這樣才能夠安撫孩子焦慮的心情。如果媽媽有必須要出門辦的事情,要和孩子鄭重其事的告別,告訴孩子媽媽大概什麼時候回來,

不要以為孩子小就什麼都不懂,他們其實比我們想像的要聰明和敏感得多。

3、情緒控制能力差。

對於兩歲以上的孩子來說,他們已經具備了與人交流的基本能力,所以他們可以清楚地表達自己想要什麼和不想要什麼,而這個時候孩子沒有理由的哭鬧,

很有可能是因為情緒控制能力比較差。

就像成年人也會有心情不好的時候,孩子的情緒也會沒有理由的低落

,但是由於他們辭彙量的匱乏,所以他們很難表達自己心裡的真實想法,如果家長在這個時候,責備孩子不懂事,那麼只會讓孩子的情緒更加低落。

這時候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把孩子抱起來,

安撫好孩子失落的情緒,然後站在孩子的角度幫孩子分析哭鬧的原因,

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孩子的無助感。

其實家長在平時的生活中可以多多的陪伴孩子,這樣可以有效地降低孩子哭鬧的概率

,但是陪伴並不是只單純的和孩子在一起。

真正的走進孩子心理,和孩子建立更加親密的關係。

首先,要保證自己足夠專心。

孩子通常比我們想像的要更加敏感,我們一邊玩手機,一邊陪孩子的時候,孩子能夠清楚地認識到,

父母的注意力並沒有在自己身上,所以在這段時間裡的陪伴就被是作為無效陪伴。

家長專心致志地陪伴孩子,能夠讓孩子感覺到和父母的節奏處於同一頻率,從而他們會感覺特別的安定。

其次,不要強迫孩子去做我們期望他們做的事情。

很多家長認為,積木和拼圖能夠幫助孩子注意力更加專註,所以就會強迫孩子去玩這樣的玩具,可是孩子明明對挖掘機或者汽車更感興趣一些,家長的這種強迫會帶給孩子一種壓力吧,陪伴的效率也會大打折扣。

什麼叫陪伴?就是在陪孩子的時候做孩子的玩伴,

和孩子一起玩孩子喜歡的東西,能夠拉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孩子也會更加願意去表現自己,陪伴只有建立在這種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的基礎之上,才能夠達到讓父母預期的效果。

最後,不要刻意的去迎合。

陪伴的最終目的應該是要達到彼此成就的結果。

讓孩子更加親近父母,也讓父母能夠更加了解孩子,如果家長刻意的去迎合孩子的喜好,那麼會逐漸地讓孩子形成一種唯我獨尊的想法和心態,所以所以真正的陪伴中一定要有正向的引導。

比如家長可以陪孩子一起閱讀,讓孩子看書本里的畫,然後自己在一旁進行講解,孩子可以提出自己對書本的疑問,家長,在耐心的對孩子進行講解,

這樣一來一往的過程中,不僅能夠讓孩子多學習到一些知識,更能夠讓孩子的表達能力更強。

家長要知道孩子的哭鬧是一種天性,這是他們探究這個世界的方式,

家長盲目地對孩子的哭鬧置若罔聞,本身對孩子就是一種傷害,

所以給孩子更多的陪伴,給孩子更多的擁抱,才適合孩子相處的正確模式,親子關係就是在彼此接觸,彼此了解的過程中變得更加緊密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情緒管理 的精彩文章:

孩子犯錯時,你的反應,決定他的情商
內心強大的人,早已戒掉了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