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慈不掌兵」!做領導、當老闆,悟透這一定律,該懲罰時切勿手軟

「慈不掌兵」!做領導、當老闆,悟透這一定律,該懲罰時切勿手軟

「慈不掌兵」!做領導、當老闆,悟透這一定律,該懲罰時切勿手軟,這一定律就是管理學中的恐懼效應。所謂「恐懼效應」,是一個人企圖擺脫、逃避某種情景而又感到無能為力時的一種情緒體驗。善用恐懼效應,該懲罰下屬時,切勿手軟,因為過於手軟只會降低權威,不利於團隊和公司的發展。

來看一個管理案例:

某公司的行政部門,有一位員工上班經常遲到,工作也還不認真,經常犯一些不該犯的錯誤。剛開始時,部門經理經常給這個人暗示,希望他能夠主動改正,但一直沒有什麼效果。公司老闆看到這個情況後提醒部門經理,說你應該找他認真談談,必要的時候要給他一次嚴厲的批評,實在不行了,就將他辭退吧。部門經理按老闆的指示找這個人談話。但談到關鍵地方的時候,經理繞來繞去,就是無法狠下心說出批評的話,因為他不願意「傷害人」。

時間一長,部門其他員工對這個人就習以為常,視而不見了。然而,他要完成的工作還得有人做,不得已部門經理就自己承擔起來,做了越來越多本來該這個員工做的事情。後來,部門經理實在受不了了,就要求老總加人。老總為行政部門加了人,但新來的員工看到前面的「榜樣」,也不認真工作。雖然連續加了幾個人,行政部門的工作還是並沒有起色,而部門經理也比原來更累了。

上面這個案例中,經理作為一個管理者的問題在哪裡?就是他的「老好人」心態在作祟,讓他無法做一個經理有時應該做和必須做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冒著得罪人的風險,去指出員工的錯誤,懲罰員工不合理的行為,尤其是在新人收到消極影響時,依然手軟,不能「殺雞儆猴」。

不僅是中層管理者,有些高層領導乃至老闆也總是喜歡做「老好人」,該懲罰時過於手軟。下屬工作沒做好,他寧可自己去處理,也不願意指出他們的不足;下屬犯了錯誤,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裝作沒有看見;下屬頂撞、拒不執行命令或者變相拖延,他也不作出應有的懲罰,等等。之所以會如此,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缺乏能力,或者是業務技能不過關,心裡不自信,不敢理直氣壯地提出批評,怕下屬有意見,在具體工作中給自己製造麻煩。所以,便極力遷就,甚至不惜逢迎、恭維一些下屬,失掉了作為管理者應有的權威。

第二,不想得罪人。這種領導者大多比較官僚,怕下屬不服氣,頂撞自己,下不來台;怕被懲罰的下屬有成見,對自己不利。他們的宗旨是「多栽花、少栽刺」。他們的真實思想是「工作好壞是大家的,有了意見是自己的」,所以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第三,有些領導者或老闆出於好心,怕批評和懲罰會傷害下屬的自尊心,所以對下屬只是哄著。這種管理方法屬於「老奶奶」型,和藹可親,婆婆媽媽,儘管能和下屬「和平共處」,但在下屬內心缺乏足夠的權威。這種作風往往助長了某些錯誤行為的泛濫。

第四,有些領導者或老闆是非不清,對下屬工作的優劣好壞心中無數。下屬的行為已發展到危害團隊、影響公司目標完成的程度,卻仍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更不採取積極措施加以解決。也有些領導者或老闆則是對下屬偏聽偏信,對屬下的錯誤不能及時發現並予以糾正。

正所謂「慈不掌兵」!作為領導者和老闆,如果只想做「老好人」,該懲罰時一味手軟,不能恰當地運用懲罰的手段來糾正下屬的錯誤,那就是沒有盡到應有的責任。

當然,懲罰畢竟是一種相當難以運用的管理藝術,這就如同是在別人身上動手術,稍微出點偏差就會傷人。所以,作為領導者或老闆,要像醫生一樣,正確地使用懲罰手段,抱著治病救人、與人為善的態度去懲罰員工。從理解員工的真情實感出發,懲罰就能起到其他方式不能起到的作用。如此,團隊或公司內部不但不會有衝突,反而會呈現出真正的和諧狀態。(百家號獨家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子女回歸定律 的精彩文章:

詹姆斯:老邢,定律咋失效了呢?波普:我有定律,裁判有真理啊!
小小的水星是如何撼動統御宇宙200多年的引力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