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怎樣建設一個佛化家庭?

怎樣建設一個佛化家庭?

怎樣建設一個佛化家庭?

在我們這一生中,想想看,經歷了多少事,有過多少煩惱,有過多少挫折。這些煩惱從哪裡來?這些煩惱又是怎樣一個一個地消失掉?可能有一個共同的規律:很多時候,都是我們自尋煩惱,到最後,所有的煩惱也都消失了。

怎麼消失的?時間久了,你不理它,煩惱也就無影無蹤了,所謂不理自退。這應該是我們上了年紀的人的一種共同的經歷,我們就把這種經歷總結一下、回憶一下,不要再去自尋煩惱,即便是偶爾有了煩惱,不要理它,不要被它牽著鼻子走,我們就自由自在了。

煩惱即菩提,因為離開了煩惱又到哪裡去找菩提呢?如此看來,煩惱也是好東西,它可以轉化,是成就菩提的土壤,沒有這塊煩惱的土壤,菩提智慧的花朵無處產生。

雖然說煩惱是個好東西,但是它需要轉化,如果不轉化,這個煩惱是會害死人的。所以說,好與壞,也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以一種覺悟的心態去看煩惱,煩惱具有兩重性,能夠幫助你覺悟,那就是好事;如果你以煩惱的心去看煩惱,煩惱就永遠都是煩惱,它也轉化不了。

煩惱無盡誓願斷,這是四弘誓願中的一願,它就是告訴我們要天天斷煩惱,天天證菩提、求覺悟。

在家庭生活當中,我們會覺得力量不夠,覺得家庭事多一點,煩惱也就多點,住在寺院,清閑自在,各種關係都是一個嶄新的面貌,同在家裡不一樣。在家的時候,總覺得家裡人就像幾十年的冤家一樣,天天聚首,見了面都不開心,這也是我們生活當中天天存在的一件事。實際上,我們也要正確地對待自己的家庭生活,正確對待跟自己相處了幾十年的家庭成員。

在家庭成員中,年輕的時候,有父母、兄弟、妻子,年老的時候,有兒女,有孫子,有老伴,苦在其中,樂也在其中。那麼我們為什麼就不知道使有樂趣的地方更加快樂一點,把那些煩惱的地方也轉化為快樂呢?之所以轉化不了,就是因為我們自心的力量、我們智慧的力量還不夠。如果智慧力量夠了,就能夠轉化,就能使家庭更加和諧,使冤家對頭轉化為菩提眷屬,那就真正把家庭建設成為道場了,那也就是所謂的佛化家庭。

作為在家佛弟子,應該有一種責任,要把自己的家庭變為佛化家庭,要使自己所有的眷屬都成為菩提眷屬,這樣就真正把家庭建設成為一座道場了。

要想家庭成員都成為菩提眷屬,那也不是一件能夠勉強做到的事,一是要看家庭成員每個人的善根怎麼樣、覺悟怎麼樣。然後,就要看作為一個家庭中,首先信佛的那一位心態如何。

我們在信佛的路上,先走一步的人,不要太著急,不要希望家庭的所有人都馬上信佛,皈依三寶,吃齋念佛,這些都要慢慢地來。首先自己要有一種以身作則、吃苦在先的精神。要想家庭的其他成員都照你學,你起碼要做出榜樣來,要有值得學的地方。

如果我們在學佛的路上先走的人,比那些沒有學佛的家庭成員更加自私,更加懶惰,更加斤斤計較,榜樣的作用起不到,想要家庭其他成員心服地跟你走,那是無論如何都辦不到的。

在我的印象中,很多和諧的家庭、全家信佛的家庭,大部分都是那些在信佛的路上先走了一步的人做出了好的榜樣,所以才能影響全家的人都認同學佛是一件好事,學佛不但有利於個人的身心健康,更有利於家庭和諧、社會安定,所以大家都來皈依佛教。

家庭是道場,如果這個理念能夠在家庭生活中得到落實,我們每一個信佛的家庭,都能按照這個要求去做,佛教在社會上的形象就一定會截然不同。人人都會對佛教有個好感,人人都會在佛法的甘露法雨中得到利益。所以說,我們學佛的人,每時每刻,每一件事怎樣表現,怎樣發揮作用,對於佛法的弘揚和推廣,影響非常之大。

節選自《生活禪語》

「諸布施中,法布施最」,也許您的一次轉發,就能給他人帶去解脫的希望,歡迎分享,自利利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平常新語 的精彩文章:

李開復與星雲大師的對談:面對疾病,什麼是最有效的葯?
頓悟漸修二門是佛徒的軌範,各宗行人俱應奉行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