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蘇軾是才子代表,魯迅是批判家,李白堪稱仙人!個個都有秘密武器

蘇軾是才子代表,魯迅是批判家,李白堪稱仙人!個個都有秘密武器

一、蘇軾

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中的巨匠,彷彿文學歷史中的一顆恆星。從朝廷到民間,都有他的存在。他率真豁達,對待生命從容獨立,從人格和才華上都同時彰顯了古代文人的風骨和才氣。總結起來,就是皇帝知道,百姓喜歡。為何蘇軾如此風靡?他的秘密武器有哪些呢?哲學詩畫個人覺得,跟他的做人態度和超級才華有關。

1,才華

蘇軾的散文、詩詞都取得很大成就,蘇軾之後很少能有人把詩詞寫的他那樣的境界。可見蘇軾的才華有多絕。

說蘇軾是天才,大概沒有人會否認,一個人只活了66歲,就取得古文、詩詞、書法和繪畫等領域的諸多成就,沒有過人的才華,這恐怕不是誰都能達到的。

當然,這才華的基礎就是他的心胸寬廣,抱負遠大,不甘於做一個平庸之人,但在落魄時他又能忍受平民生活,對官場和功利看的很淡。既能伸又能屈,真可謂大丈夫真君子了。

2,做人

蘇軾在做人上幾乎已經超越了塵世,經過儒釋道的文化熏陶,他已經把人生的幾多風雨看透看破。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這後面的半句正是蘇軾一生的真實做人寫照,也是他一直堅持的人生態度。

由於蘇軾看的高遠,看的透徹,所以他的性格很率真,即便是被貶到民間最底層,依然沒有喪失生命的樂趣和人性的本真。

關於做人,蘇軾融入了儒釋道是三家的學問為一體,比如在下放民間時,他就遵循了釋家思想,懷著一顆出世的心,用心修為,自在解脫。一旦時機好轉,朝廷重用,他又回復到儒家姿態,全力入世,拼搏作為,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理想。最後隨著年齡增長,經歷的多了,內心的認識再次升華,於是他看到道家的諸多益處。通過回歸到大自然,與草木為伴,獲得了心靈的寧靜和天人合一的永恆之追求。

總之,蘇軾由於才華出眾,總能贏得很多人的喜愛,因此造就了傳奇和藝術的偉大人生。同時又由於他的做人態度符合很多人的時代需求,給人一種自由獨立和曠達率真之感,蘇軾在歷史上自然就站到了一般文人所難以企及的高度。

二、魯迅

魯迅是中國文化的戰將,他的筆就是刀,指到哪哪就見血。尤其是在批判國人劣根性,破除舊文化,建立完善人格方面,魯迅的思考最深,批的也最恨。

奴化思想、盲從思想、看客心態、精神勝利法、吃人社會等等,這些都是魯迅發現的中國特有之現象,處於如此環境,我們如何做人,如何立己達人呢?

讀魯迅,我們感受最多的是民族魂,是對奴才相和獻媚相的決絕與無情反抗,在向這種惡俗事物和罪惡社會永遠抗爭到底的精神表現上,魯迅是最徹底的,也是最值得我們去學習和改變的。

那麼,魯迅為何能洞察到如此多國民劣根呢?魯迅的秘密思想武器有哪些呢?哲學詩畫個人覺得,要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人性洞見

在中國文學歷史上,魯迅對人性的洞見和刻畫無人能比,無論對傳統文化,還是外來文化,他都進行了自己的理解和洞見,從中梳理出人性的假醜惡,然後真實的展示給我們,讓我們意識到哪些是應該的,哪些是不應該的。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從來如此,就對嗎?

由於從一開始就對人性有所洞見和覺察,所以魯迅是敏感的,也是睿智的。通過對人性黑暗部分的觀察,對國民劣根和奴性的深層思考,他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寫作風格,其背後的動力就是因為他有著一顆火熱的愛國心,他總想把中國民眾從奴性、黑暗、壓抑、麻木、低賤的泥窩裡拯救,帶領大家站起來,使得大家挺直腰板,最終走向人性的光明和美好。

如果沒有對人性的深刻體察和洞見,魯迅肯定不能成為魯迅,他也不會寫出直到現在依然還在國人身上發生的眾多具有普遍心理療救意義的經典作品。

2,批判思維

面對落後規矩,封建禮教,人心的墮落和麻木,魯迅從一開始就嗤之以鼻,並加以深刻且恨狂的批判。魯迅如同匕首一樣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1)奴性

《故鄉》中的閏土,見面時的一聲「老爺」,使朋友關係變成主僕關係,表明他嚴守名分,講究尊卑秩序,匍匐在封建等級制度之下。阿Q向吳媽求愛,不是從個人利益出發,而是怕背無後的罵名。他看見男女單獨在一起,就恨恨地向其扔石頭。這都是國民心理奴性的表現。

2)盲從

《祝福》中的祥林嫂被強迫改嫁時,自然會想到「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於是在第二次拜堂時反抗的很「出格」,她越反抗的「出格」,越說明她對禮教的維護與遵從。《故鄉》中昀閏土在難以承受生活的磨難時,他想到的不是反抗,不是窮的原因,而是「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於是在對神的祈禱中求解脫。

這些都充分表明了中國人那種隨大流,人家怎麼干自己就怎麼乾的盲從心理。

3)看客

魯迅曾說,中國的群眾永遠是戲劇的看客。他們拿他人的痛苦做賞玩,做安慰,表面上麻木、混沌、冷漠,實際上顯出一種人性的殘忍。如《祝福》中的祥林嫂心愛的阿毛死了,眾人偏偏似笑非笑、有意無意地問她:「祥林嫂,你們的阿毛如果還在,不也就有這麼大了嗎?」他們無情地揭開她的傷疤,微笑著看血往下滴落。

還有就是在日本留學時,看到不少中國人看見日本人屠殺中國人,竟然沒有一個站出來反對的,全都是麻木地看著。還有在街上遇到打架,很多中國人似乎很樂意當看客,圍觀,嘲笑,說笑,沒有人真正站出來勸架或做出好行為的,魯迅稱他們為伸張了脖子的鴨子。

魯迅對中國人的麻木、衰朽,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為了揭出病苦,有時未免下藥過猛,但目的絕不是不負責任地醜化,不是要打掉國人的自尊、自信,而是要警醒、療救,這是思想啟蒙的需要,也是「立人」的需要。所謂批判的越恨,愛的也就越濃。但是我們又有幾人,真正理解魯迅的這種愛的批判呢?

三、李白

李白作為中國詩歌界人人皆知的人物,堪稱中國的一面詩歌旗幟,就連外國人了解中國詩歌,也要從他入手,可見李白的國際影響力。

李白詩歌的內容豐富、風格奇特、感情真摯,深受人們的喜愛。李白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的詩歌中表達了盛唐時代獨特的思想內容和時代精神。

1,浪漫精神

盛唐是一個浪漫的朝代,唐代詩人的浪漫情懷主要源自盛唐氣象,歸功於唐代的國力強盛,思想的開放,李白所寫的詠月詩充滿了浪漫情懷。如李白《古朗月行》、《靜夜思》等就是典型。

初唐和盛唐詩人豪情萬丈、充滿積極向上的樂觀豪邁精神。李白正是這種浪漫精神的最好代表。他是最具有浪漫氣質的天才詩人,特別是他的詠月詩,包含了強烈的浪漫精神。在李白現存的近千首詩中,涉及月亮的就有400多首,他在這些詩中用月亮來作為意象來表達感情,寄託理想。如「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尊空對月」、「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這些都是他作為一個詩人所表現出的浪漫情懷。

2,自由精神

對於李白來說,他在對自由進行理解和把握時,其範圍不僅僅是限制在他豪邁且放蕩的情感中,更多的則是體現在他的醉意詩學當中。李白一生縱情詩酒,自稱為「酒中仙」。對此,杜甫就曾寫過一首「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來稱讚李白。

李白作為一個抒情詩人,其自由之精神還體現在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超然於世外的氣概。李白生活與盛唐時期,但是官僚的貪污腐化之氣與自己仕途的不得意構成了與這個時代的強烈反差。他的這種只有也顯得與盛世有些格格不入,然而也正是李白生活在一個總的來講缺乏自由的時代,他又以一種非常強烈的形式表達了其自身甚至是整個人類對自由的嚮往之情,才最終得以成就了李白和那個時代。

李白雖出生於盛唐時期,但是他的一生絕大部分都是在漫遊中度過的,他的足跡遍布了大半個中國,自稱「青蓮居士」。據考證李白25歲離川,漫遊各地,體驗了各種生活;經朋友推薦,42歲時曾到京城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震天下,但由於性格傲岸蔑視權貴,受到詆毀,三年後被排擠出京,政治抱負不得實現。之後,一直過著流浪的生活。晚年漂泊困苦,在安徽省當塗縣病逝。這充分表明了李白熱愛自由山水,希望遠離官場的那種暗黑鬥爭的理想抱負。

3,包容精神

盛唐時國家統一、民族融合、社會經濟發展決定了人們思想的活躍。盛唐文人廣泛接受來自各方面的思潮,不論是佛家、道家、儒家或其它外來文化藝術。他們融匯百家,為己所用,表現出對社會人生的參與精神和進取精神,更體現出偉大的包容精神。

作為盛唐士人的代表,李白身上體現出的這種包容精神更為突出。李白飽讀詩書,很早就受到道家思想的影響和感召,除道教外,他還深受儒家思想特別是孟子和荀子的影響。孟子強調個體人格美,認為「仁義禮智」是最基本的道德行為,是個體內在的自覺要求,是一種切實的道德意識,與人的情感、行為相融合。受孟子影響,李白既追求人格的完善,又有著遠大的志向,身上就有孟子思想中的這種積極入世人格的光芒。

不僅如此,後來李白又接觸到佛家思想,通過包容之領悟,他又把佛家精華轉化為了自己的,然後融入到了對詩歌和世界的理解與創造中。這種接觸到一種文化就能包容接納並轉化吸收的能力,促使了李白的詩歌飛速提升,也改變了他詩歌的整體走向,使得他的詩歌更包容,更開放,更具有海納百川之氣象。

由於李白的思想和情感包含了儒家、釋家、道家等多家學派的核心精華,體現了兼容並包、海納百川的寬廣胸襟和昂揚奮進的精神魄力,這正是盛唐氣象的具體體現,也是有盛唐時代的時代精神。

有了以上3個精神,李白絕對稱得上是文人當中的仙人,剛開始可能是儒家,後來又融入了佛家,但最終李白選擇了道家,把自己的思想和才華都發揮得淋漓盡致,具備了仙風道骨、超脫於世的特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在中國的文人中,蘇軾是才子代表,魯迅是批判家,李白堪稱仙人!他們個個都有秘密武器,完全可以勝任中國文人代表的稱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與詩畫 的精彩文章:

高人為史鐵生總結的4個人格要素,個個深入靈魂,驚醒世人
他不僅是畫家,更是詩人,擅畫山水和墨竹,畫風蕭條淡遠曠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