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如何補氣補血,老中醫推薦5個調理氣血方法

如何補氣補血,老中醫推薦5個調理氣血方法

中醫認為,衡量一個人是否健康的標準之一就是看氣血是否充足。

人體的臟器就如同人一樣,吃得飽了,干起活來才有勁,而血就是臟器的「飯」。

比如婦女產後、病人手術後、一些老人等人群,看著面色發白,沒有血色,或者說話聲音小,沒有底氣,很容易累,這些都是氣血不足。

懷孕生產、手術時,人的氣血會外泄,所以很容易氣血虛,年紀大了,這些的運轉也會受到影響。

怎麼知道自己是否氣血不足呢?小固教你從以下8個方面來判斷。

1、看眼睛:是否有神

如何補氣補血,老中醫推薦5個調理氣血方法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看眼睛實際上是看眼白的顏色,俗話說「人老珠黃」,其實指的就是眼白的顏色變得混濁、發黃,有血絲,這就表明你氣血不足了。

眼睛隨時都能睜得大大的,說明氣血充足;反之,眼袋很大、眼睛乾澀、眼皮沉重,都代表氣血不足。

2、看皮膚:是否有光澤

皮膚白里透著粉紅,有光澤、彈性代表氣血充足。反之,皮膚粗糙,沒光澤,發暗、發黃、發白、發青、發紅、長斑都代表身體狀況不佳、氣血不足。

3、看頭髮:是否烏黑濃密柔順

頭髮烏黑、濃密、柔順代表氣血充足,頭髮乾枯、掉發、頭髮發黃、發白、開叉都是氣血不足。

如何補氣補血,老中醫推薦5個調理氣血方法

4、摸手的溫度:是否常年溫暖

如果手一年四季都是溫暖的,代表人氣血充足,如果手心偏熱或者出汗或者手冰冷,都是氣血不足。

5、看手指的指腹:是否飽滿、有彈性

無論孩子還是成人,如果手指指腹扁平、薄弱或指尖細細的,都代表氣血不足,而手指指腹飽滿,肉多有彈性,則說明氣血充足。

6、看牙齦:是否萎縮、牙縫變大

小孩子不明顯,主要是成人。牙齦萎縮代表氣血不足,只要發現牙齒的縫隙變大了,食物越來越容易塞在牙縫裡,就要注意了。

7、看睡眠:是否沉穩

成人如果像孩子一樣入睡快、睡眠沉,呼吸均勻,一覺睡到自然醒,表示氣血很足;而入睡困難,易驚易醒、夜尿多,呼吸深重或打呼嚕的人都是血虧。

8、看運動後:是否胸悶氣短

運動時如果出現胸悶、氣短、疲勞難以恢復的狀況,氣血就不足,而那些運動後精力充沛、渾身輕鬆的人就很好。


5個中醫調理氣血步驟

1、調脾胃

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靈樞?決氣》中有「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謂之血」之說,認為血液是通過脾胃運化生成的,脾有統攝血液的功能,所以治療血證必須重視調理脾胃。

飲食調養可多吃南瓜、山藥、蓮子、扁豆、薏米等健脾益胃的食材。

推薦茶飲:「參芪術茶」

藥材:党參、黃芪、白朮、淮山藥、升麻(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做法:取其煎煮液,泡花茶,沖飲至味淡,有補脾益氣、昇陽止瀉之效。

2、養肝血

肝藏血,主疏泄,調氣機,有助脾胃運化,因此養肝血是調氣血的根本。

中醫認為「肝鬱則脾虛」,鬱悶暴怒的情緒會損傷肝、脾,導致氣血耗傷。

此外,「人卧血歸肝」,科學研究發現,人在睡眠時,進入肝臟的血流量是站立時的7倍。而肝臟血流量的增加,有利於增強肝細胞功能,提高解毒能力。

所以,切忌生氣、熬夜,也不要讓身體過度勞累。

中醫認為「久視傷血」,坐在電腦前工作時,應當特別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養,防止耗傷氣血。

3、食葯膳

補氣可食「四君子湯」

此方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有益氣健脾之效。

人蔘、白朮、茯苓、炙甘草,與羊肉燉食具有補氣,益氣健脾之功效。

補血可用「四物湯」

此方最早出自唐代藺道人所著的《仙授理傷續斷秘方》,是中醫養血的經典藥方

四物湯是一道傳統葯膳。以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四味藥材為主要原料熬制而成,是中醫補血、養血的經典葯膳。

此外,用當歸、川芎、紅花、熟地、桃仁、何首烏、枸杞子、阿膠、丹參等中藥與補血的食材(如紅棗、龍眼肉、山楂、菠菜、胡蘿蔔、黑木耳、黑芝麻、豬肝、豬血、烏雞、紅糖)等一起,搭配做成可口的葯膳,均有很好的調節內分泌、養血之效。

4、遠寒邪

中醫認為,「血得溫則行,得寒則凝」,寒邪會讓血液瘀滯,經絡不暢,氣血生化受阻,極易導致關節病變、腸胃不適或誘發咳嗽。

冬季出門,務必戴好帽子、手套、圍巾等,在家要忌食寒涼、溫水泡腳、勤做按摩。老人氣血常不足,要更加註意。

如何補氣補血,老中醫推薦5個調理氣血方法

5、適當運動

運動是調養氣血必不可少的環節,有助脾胃將營養物質轉化為氣血,讓人吃得香、睡得好。此外還能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

平時可選擇一項自己喜愛的運動,如慢跑、游泳、打球、瑜伽、太極拳等。有心腦血管疾病者運動前要做好熱身,讓關節活動開的同時,降低心臟負荷。


醫生

如何補氣補血,老中醫推薦5個調理氣血方法

趙學軍

主任醫師

簡介

趙學軍(原工作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 醫學博士 研究生導師 1993年畢業於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專業獲醫學學士學位,此後隨前成都中醫藥大學大內科主任張發榮教授、前廣州中醫藥大學校長李任先教授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畢業後留校從事中醫藥臨床、科研及研究生指導工作,並曾受聘到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從事藥品審評工作。近三十年的中醫臨床工作中始終恪守中醫「整體觀」及「辨證論治」基本原則,深研歷代各派醫家診治內、婦、兒、皮膚等各科病證的寶貴經驗,治學嚴謹、求真務實,堅持以「療效」為中心,思維活躍、辨證準確、處方精鍊、葯簡效優,尤其擅長對多系統功能失調的整體治療!

擅長

內、兒科:胃腸及免疫功能紊亂、虛勞、汗病、久咳、慢性及過敏性鼻炎、四季感冒、急慢性咽炎、口腔潰瘍、慢性疲勞、失眠、郁證、各種心腦血管疾病、痛證、風濕、哮喘,兒童發育不良等雜症。婦科:各種月經不調及相關疾病、痛經、更年期綜合征、乳腺增生、白帶異常、產後疾病等。皮、外科:濕疹、慢性蕁麻疹、痤瘡、前列腺增生、外科手術或腫瘤放/化療期間多種不良反應的處理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固生堂中醫 的精彩文章:

銀屑病頑固難愈?中醫有辦法
這麼全的八大體質調養乾貨,看完請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