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你覺得孤獨?阿德勒:合作是人類發展的最基礎

你覺得孤獨?阿德勒:合作是人類發展的最基礎

如果我們想要解決一個問題,需要從根本上了解這個問題的根源。

曾幾何時,孤獨成了人們無法避開的一個詞。

和朋友們聚會歸來,拖著一身的疲憊,回到空蕩蕩的房子。

半夜加完班,一個人回到住處,

想找個人聊聊天,一時又無從說起,

夜深人靜的時候,一個人默默放下手機,遲遲無法睡去

《走出孤獨》這本書幫我們從根本上認識孤獨的形成原因,人的內心成長規律,童年的記憶會對人造成什麼樣的影響,辨別影響我們行為習慣的內心想法,和內心真實的想法與現實行為中的差異。應該怎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

作者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奧地利心理學家,個體心理學創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現代心理學和心理療法領域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因有關自卑情結的論述而知名於世。與弗洛伊德、榮格並稱為20世紀三大心理學家。終其一生致力於培訓教師、社會工作者和心理醫生的工作。個體心理學認為,人的行為是由社會力量決定的。人天生注是一種社會存在物,在社會生活中,人們進行交往,相互依賴,相互合作,在社會活動中成就獨立的自我,對現代年輕人的自我成長有著巨大 的影響力。

譯者胡慎之,著名關係心理學家,向日葵心理創始人。中國心理學影響力人物top50之一。重量級別,不言而喻。

《走出孤獨》作者和譯者的搭檔,堪稱完美。我一直覺得一些專業學術類書籍,應該由同行來翻譯,相同的專業背景,會讓一些學科內的專業術語,更精準無誤。而不是像普通的無專業背景的譯者,只能根據字面意思或者流行語句翻譯過來。導致理解上出現誤差。

「在整個自然界中,人類只能算是一種低等的生物,潛意識裡就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在這兩種因素的刺激下,人類無時無刻不在思索更好的適應自然環境的方法和技巧」,以改變生存狀況,太多的未知因素讓我們心生恐懼。而人類的成長又是如此漫長,孩童需要被成人照料的時間遠多於其它物種,因此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影響著每個人的成長軌跡。

個體心理學的定義:一種將個人作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一個統一體、目標導向的自我,在正常健康狀態下是社會的完整一員和人類關係的參與者的研究。

阿德勒認為,每個人都是背負著三大約束:

第一,職業,為了整個生存環境更好的工作。

第二,社會感,更好更好的適應群居生活,與他們合作。

第三,兩性關係,為了物種的繁衍建立的夫妻關係。

每個獨立的個體,通過面對這三類問題的反應,對自已的生命意義進行解讀。而每一個人性格的形成,都是在這三個問題中逐步發展。

影響一個人性格的因素,都和與他人的關係有重大關聯。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家庭

在童年時期的家庭氛圍中,父親的角色,母親的角色,父親之間的親密關係,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或者其它照料者的關係,比如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是我們最早接觸到的社會小團體,這些人的示範作用,和每個人之間的合作進展,是以後發賊展的基礎。「5歲的孩子在面對問題時,已經有一套固定而獨特的行為模式」,很多成年後的心理問題都是從這時候埋下了種子,心理諮詢中,童年回憶成了繞不過去的一個坎。早期的家庭影響,分量最重。育兒神書《正面管教》的理論基礎,應該是來源於這部分,對育兒,對夫妻關係指導意義非常實用。每個孩子最先認識世界都是身邊的家人開始,父母的方式就至關重要。

2,學校

到進入學校後老師和同學的關係。從家庭的小範圍中,步入到更多人,更大範圍的學校。這個階段持續時間更長,並且會經歷性格上的快速發展,包括身體力量的增強,青春期的到來,想要超越更多,想要體現更多自已的價值。身邊有很多人經常會記得小時候的一些場景,或家人,或老師,或同學,很早說過的一句話,對我們影響深遠。在一些報道中也時常看到,一些未成年人,性格出現極端的案例,多數是因為在於周邊的人關係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甚至因為他人一句話,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3,社會

而家庭和學校的關係,都是在一個完整的社會背景之下。社會背景一直貫穿一生。無論在哪兒,無論遇到什麼人,都會產生微妙的波動。就像蝴蝶效應一樣,任誰的一句話,在一個人的心裡都會發生改變。這也是我們每個人的性格千差萬別的原因。

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人類的自卑情緒是推動社會進步,不斷超越歷史的源動力。影響我們行為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這件事的看法。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每件事,如何被解讀是真正的根源。這些信念會不自覺的影響我們對待他人的方式,他們的反饋再激發我們的改變。有的人可以一步步超越自已,超越過去,有的人卻一直在原地打轉。

我們與他人的關係,周圍每一個。朋友間的爭執,同事間的分歧,夫妻間的吵鬧,都可以解決。甚至我們內心的那種孤獨感。阿德勒說 :只有合作,奉獻,是唯一的方式。與他人的合作,為他們奉獻,才更好的體現自已的社會價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德勒心理治療理論 的精彩文章:

乾貨 || 判斷心理治療好壞的10個指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