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我們障礙在哪裡?放不下

我們障礙在哪裡?放不下

以出離道,以第一義、菩提道寂滅的第一義,來開啟眾生的覺悟,重點是這一個,那我們在做的時候有障礙,這些菩薩們在做的時候沒障礙,有障礙、無障礙是個很重要的區別。我們有障礙,我們障礙在哪裡?放不下。他們有沒有障礙,也有障礙,可是為什麼說無障礙?因為他放得下,對不對?

我要救你,沒有救到,然後在岸上,唉呀,都是我的業,我應該把他救起來,為什麼沒把他救起來?我剛才手伸長一點就好,是呀長一點,你就下去要給人家救了,對不對?你會後悔,為什麼要後悔?就隨緣救他嘛,不,我應該要儘力,菩薩都要盡全力,捨身殞命也要救他,結果本來是一條命,現在死兩條命,那你就叫做行菩薩道,是嗎?這個叫你有煩惱、有障礙,有障礙跟無障礙不在這個地方,做,我們儘力去做,然後他,他又有他的業,你不要把他的業統統攬到你身上來,攬不過來。所以我們在教你,那你到底願不願意接受,是你的事。

同學們常講說,師父你跟他講,我跟他講也沒用,因為他業卡在那裡,我們只能用善巧方便來激發他,慈憫眾生來激發他。但是他的業還在那裡,他不聽你的,那也就算了是不是。我們看到了,我們也用我們的辦法來幫助他,可是我們的辦法就有限了。你現在還不是佛,其實佛也有限,化身佛也有限。你看那城東老母,他就沒辦法度了,阿難說那老太太,師父你救度她,佛說我沒有緣哪,不然你去!阿難說不,你來,他說我度不了她。所以佛從這邊來,她在這裡看到佛,她就向後轉。阿難說你再一次,你就分身兩邊來,分成兩邊來,她向左右轉。那你分身四面來,她坐在地上哭:我就討厭你。佛三十二相莊嚴,城東老母也會討厭。佛說阿難你去吧,我不行,他說你去就行。他一去,這老母看他像自己的孫子一樣,「哇!」

奇怪耶,阿難後來就問佛說,這到底怎麼搞的?他說當年迦葉佛時代,我是阿羅漢,你是小沙彌。小沙彌知道嗎?就跟屁蟲,我經過一個稻草堆,看到一隻死老鼠,結果我看了我就走了。你呢,你覺得老鼠很可憐,就把它埋了。這輩子阿羅漢成佛了,你成為佛陀的侍者,那個老鼠已經化身為城東老母,因為你埋了她,她對你非常感恩,所以見到你很喜歡。我當時看了它一眼就走了,沒把它埋起來,所以她氣我。就是這樣,因緣就這樣子,佛也有不能,不是萬能。

為什麼要萬能?萬能真有用嗎?沒用。在靈鷲山上,有個太太抱著兒子來,佛啊,你是萬能的,要把我兒子救活。佛說好,你到山下王舍城,去找找看,看哪一家沒有死人的,從來都沒有人死的,你跟他拿一把米來,我就把他救活。她走了三分之一以後就回來了,說我知道了,天下沒有不死的人,她開悟了,就回去了。

橄欖山上,耶穌也遇到同樣的情況,他就「咻」一道光,就把那個人救活了。對不對?他萬能的。請問:那個人現在在哪裡?他還是死了,你把他救活,他還是要死,他本來死得很安詳,死了就好,你就一定把他弄起來,再受苦受難,浪費資源,說不定還污染。那救活有什麼用?救活還是要死,並不是說救活就不死。

所以萬能要幹什麼,萬能不是好事,萬能是一種迷信。所以我們知道,一個狀況就是你能不能處理,然後會轉化。轉化就要能放得下,當你做不到的時候,你要能放下。沒有說萬能的,你說創造萬物,那你通通創造好的嗎?為什麼要創造壞的?你想想看有沒有可能統統是好的?不可能。

跟你舉個例子,毛毛蟲看過吧,毛毛蟲你把它打死,是不是膏狀的那種東西,整個肚子都是那種東西,看著好可怕。你知不知道,當毛毛蟲變成蛹的時候,那些液體都不見了。變成蛹的時候,它就好像杏仁一樣,然後蛹熟了以後,它又變蝴蝶,有沒有?所以那一些東西你看得很不好,很噁心的那些東西,其實它生命裡頭的一個東西,它是一直在變化的,它是一體的。你看變成蝴蝶以後,蝴蝶那個肚子也是軟軟的,你捏一捏是膏,但是那個膏在轉化,它又變蛹,又變毛毛蟲,它的生命是這樣循環的,它那東西不是沒有用的,都有用。

所以我們有很多東西你不要的,在其他的生物鏈裡頭,它是營養份的東西,你可能是不需要的東西,而且會很討厭。你排出去的大便,你認為不需要,那些臭蟲就需要了。你說臭蟲,好臟,臭蟲就有人吃,餐桌上的美食,你到雲南去吃,師父你吃這個看看,我說那是什麼,這個很好吃,蛋白質很高,一看全身就起了雞皮疙瘩,吃毛毛蟲,吃那個蛹,吃螞蟻,螞蟻蛋,還要吃蜻蜓,哇,天啊,這你們也在吃啊。

對他們來講,那是高營養的東西,對我們來講,意識形態在那裡,這跟犯戒不犯戒沒關係,他只是吃飯而已,不是說你看到他,這東西怎麼吃,那犯戒怎麼,這不是談犯戒不犯戒,是你在那個環境裡頭,你看他是怎麼生存的。

所以我們在看這世間一切萬法的時候,它的有機性,它生態平衡的生物鏈裡頭,不是你的意識形態能夠劃分的。今天我們都在這種範圍裡頭生活,你可以定很多規矩,所以講說你是很封閉的,你到外面去住茅棚試試,還有什麼規矩,你覺得我們這裡飛蛾飛進來,飛蟲飛進來會死了,你很慈悲,就紗窗擋住它們。以前住茅棚的人怎麼弄紗窗?飛蟲不是照樣來?你要生活在一個完全開闊、心胸開闊的地方,而不是心胸封閉的地方,這個是你要留意到。當你不夠開闊,你就有障礙;你越是開闊,你就越沒有障礙。

所以印度修行人,當然講起來是古代,現代其實也一樣,他不要房子,樹下一坐,可以,因為他在熱帶地區,你到中國北方來不要房子?你騙誰?下大雪,我看你要不要房子?這問題就在這裡,環境不同,你要適應變化,你只要開闊就好,是心胸開闊,不是環境開闊,你要留意到這一點。

我們住在屋子裡面的人,心胸已經被限制住了,所以叫你要常常到外面看看,心胸把它拉開一點,不要一直窩在這裡面。你不夠開闊,所以看什麼你都是條條框框,條條框框是在跟群眾相處的時候,需要自我約束;而自己的時候你不要約束,要盡量開闊。因為與人相處不要摩擦,所以相互要有個簡單的約束;當自己的時候,你要約束的是什麼?身口意業?自己就沒有口業,但是你自己不要觸犯真理的禁忌,這樣就好了。

擷自《普賢心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雲和上法語 的精彩文章:

開啟眾生的覺醒才是慈憫眾生
你先搞清楚,身體跟生命是二,分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