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從人格發展角度,看待講解中國式「巨嬰」問題

從人格發展角度,看待講解中國式「巨嬰」問題

幾乎每個人都討厭熊孩子,覺得沒有長大的他們,不懂社會規則,總是橫衝直撞,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可是,有一群人比這些熊孩子還令人討厭!

在經過多年的學習、生活後,他們沒有愈發成熟,身體雖長大,但思想卻停留在嬰兒階段。

他們極度自私,只求索取沒有奉獻;他們不管規則、法律、道德,明明很大的個人了,還像寶寶一樣要人寵。

那麼今天華佑醫院中醫心理科汪衛東教授,就從人格發展的角度來給大家講解中國式「巨嬰」問題。一起往下看吧!

如今在現實生活和網路上都傳播著一個特別的概念:「巨嬰」問題。

所謂「巨嬰」問題,實際上指的是一個人他的軀體雖然隨著時間而長大,可是他的某些心理狀態與人格發展依舊還像是一個孩子,停留在幼稚的狀態。

那麼在中國「巨嬰」問題為何愈演愈烈,其背後與我國傳統的教育方式和觀念息息相關。

來自蘇格蘭的小說家,詹姆斯·馬修·巴利曾撰寫過一篇名為《彼得潘》的長篇小說。

講述的是有一個名叫彼得潘頑皮男孩,他永遠都不想長大。於是他跟著他的小夥伴們飛到永無島上,在那裡自由地飛翔、自由地生活,快樂地冒險。

而在現實生活當中,也有不少人在某些方面總是表現出了像故事中彼得潘一樣的不成熟和孩子氣。

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看,實際上這種現象其實在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會或多或少地存在。甚至說每個人的身上可能都有著不同程度、不同要素的某些沒長大的地方。

比如說,小時候最喜歡吃的菜,長大了以後依舊會不斷地吃那個菜,他的興趣愛好沒有因為年紀增長而發生改變。

然而當問題發展較嚴重,多種情緒上幼稚行為影響了融入社會正常生活的話則會被當為「巨嬰」。

人格發展的過程當中包含有大量的影響要素:一個人從母親的肚子中降生來到了這個世界開始起,每一天、每一個月、每一年...他的心理都在跟隨著身體一同發育成長。

恰恰在這個時候,大多數遵循中國傳統式的父母常常只重視孩子的身體健康和智力發育,進而只關注學習成績、是否能夠考入名校、獲得一個好的職位等等世俗意義上的成功。

卻忽視了孩子的人格發展與心理的發育,這也間接地導致了越來越多的「巨嬰」泛濫。

北京華佑醫院汪衛東教授本人曾接觸過一位30歲的男性患者,他的心理發育表現得十分不成熟:無法正常地處理人際關係、對父母表現出強烈的依戀、依賴性人格缺乏獨立意識的成長。

在這樣的影響下,他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甚至從沒牽過女孩的手。日常生活中時常需要父親來為他處理麻煩,工作中也只能做些呆板固定的事項...他的「巨嬰」問題最終發展為了依賴性人格導致的嚴重抑鬱症。

其實,每一個人都應該掌握自我成長、自我調控、自我完善、自我提高,這樣才能完善自己的心理健康,讓自己未來生活得更好!

文章標題:北京華佑醫院 汪衛東教授從人格發展角度,看待講解中國式「巨嬰」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成熟人格 的精彩文章:

朱一龍人格魅力強,粉絲不斷上漲,還有很多媽粉,讓人萌生保護欲
第五人格:來自官方的「道歉」,玩家喜提金掛「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