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貧窮也致命!大型研究揭示:窮人更易患心臟病

貧窮也致命!大型研究揭示:窮人更易患心臟病

席位有限,先到先得

掃描上圖二維碼購票

窮人是社會弱勢群體,他們的社會經濟地位決定了他們處於社會底層,生來貧窮不是他們能選擇的,但是貧窮帶來的影響卻會伴隨著他們。

一項最新研究發現,貧窮的人更容易患心臟病,而睡眠不足則是窮人增加患心臟病概率的原因之一。長期睡眠不足會破壞一些生理系統的功能,包括關鍵內分泌和代謝過程的失調,這可能導致自主神經系統異常激活,以及免疫和炎症過程的損害,從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瑞士洛桑社會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Silvia Stringhini 將相關論文發表在《心血管研究》(Cardiovascular Research)上。這是歐洲心臟病學會 (ESC) 旗下的期刊。

(來源:東方IC)

為了檢驗睡眠不足是否會導致部分窮人有更大的概率患上心臟病,該研究彙集了來自八個歐洲國家的八個隊列的數據,總計111,205 名參與者。結果發現,睡眠不足可以解釋男性特定職業群體和患心臟病之間的聯繫。

為什麼睡眠不足導致的心臟病和他們所從事的職業有這麼大的聯繫呢?Stringhini 認為,貧困者的職業導致的睡眠不足,很可能來自以下幾種原因:他們可能同時干好幾份工作,比如兼職打工;從事日夜顛倒的輪班工作;生活在嘈雜的環境中,情緒和經濟上壓力大。

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人,會因為體力勞動、低薪的工作和家務活等壓力,感覺不堪重負,這些都會對他們的睡眠和健康產生負面影響。此外,這項研究還發現,父親的社會經濟地位與孩子將來的心臟病風險之間存在聯繫,簡單來說,父親越窮,孩子將來患心臟病的風險就越高。

(來源:東方IC)

實際上,「貧窮致命」這一說法並不新鮮,《紐約時報》早在 2013 年就曾梳理相關研究結論,給出貧窮可以致命的相關報道。報道指出,社會經濟地位最低的人過早死亡的幾率,是社會經濟地位最高的人的三倍多。除了更易患心臟病,貧困者也更可能患抑鬱症和糖尿病。

貧窮傷身,並且持續影響

貧窮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它並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減少,對身體的影響是持久性的。

如果一個人生來貧困,那麼他年幼時期觸發到的貧困應激,其影響可能會延續到成年時期。

這裡提到的應激,與我們常說的壓力不同。比如現在的職場人士都哀嘆自己工作時間長,壓力山大。但他們面臨的壓力儘管令人焦慮,但一定程度上是可控的,如果適度的話,這種壓力甚至能增強一個人的鬥志;而應激反應,則能壓垮一個人,甚至導致死亡。

有研究發現,窮人比那些從未受過窮的人更容易生病。而且,即便窮人後來改善了自己的經濟狀況,甚至發達了,可能也會顯露出早年生活艱辛所留下的持續後果。

經濟條件提升或許會降低患病的風險,比如通過鍛煉身體,吃有營養的食物改善身體健康狀況,但是,人生早期的應激影響似乎很持久,並帶來不利影響,甚至可能還會加速衰老。科學家研究表明,早年的貧窮與成年後更容易患心臟病、高血壓和關節炎有關聯,這種關聯不受目前收入的影響。英國流行病學家邁克爾 · 馬爾莫特 (Michael Marmot) 把這種現象稱為「地位綜合症」。他說,「人在社會等級中的地位越高,就越健康。」

馬特把這個總結為一種特定類型的應激,而研究動物的心理學家把這種應激反應稱為 「習得性無助」,他們通過對動物的研究,也能對人類有一些啟發。這個實驗是對動物進行電擊,讓其處於一種沮喪的狀態,以削弱它的學習和記憶能力,但是如果控制電擊的持續時間,他們就會保持適應能力,生物學家把這種後果解釋為一種無限期持續的「戰或逃」 反應:腎上腺素大量分泌、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如果長期處於這種應激狀態,對身體的損耗也是持續的。

科學家能在被研究者幾十年後看到他早年生活應激的印記:在經歷過艱辛的人身上,炎症標誌物更多。慢性炎症會增加患退化性疾病比如心臟病和糖尿病的風險。

貧窮甚至會影響子女健康

貧窮不僅會對自身產生長久且不可逆轉的影響,同時對其子女後代也產生一定影響,與子女的身體健康方面的影響也是有很大的聯繫

卡內基 · 梅隆大學的科學家在一項研究中,讓志願者接觸一種普通感冒病毒。那些出身貧寒的孩子(以父母是否擁有房產為衡量標準),不僅抵禦病毒的能力更弱,而且患上感冒後的癥狀也更嚴重。

同時,匹茲堡大學一項研究,對 48 名女性持續追蹤調查 20 年後發現,她們的應激反應次數多,與其海馬體的體積縮小有著一定聯繫。海馬體是大腦中對學習和記憶至關重要的區域。

此外,人們發現,孩子受教育程度和在學校的表現與社會經濟階層有關聯。一項被經常引用的研究暗示,家長是專業人士的孩子,其 3 歲時的辭彙量,比來自受救濟家庭的同齡孩子多兩倍以上。在一定程度上,這種差異可能是因為來自家長的刺激程度不同:貧困家庭的父母可能更少地跟孩子說話。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神經科學家瑪莎 · 法拉 (Martha Farah) 就發現,對兒童而言,社會經濟地位與集中注意力和忽略干擾因素的能力有關聯。其他研究者觀察到,家境更窮的兒童,其大腦的前額葉外皮功能有差異,前額葉皮質與計劃和自我控制有關。

總而言之,父母的經濟情況和社會地位,會影響子女在其幾十年後對退化性疾病的易感程度。

從科學家的這些研究中,我們不難發現,貧窮不僅是經濟上的影響,還會影響人們的心理和身體健康,使其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害。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人會提出 「貧窮可以致命」 的說法,雖然我們每個人不能決定自己的出身,但無論是貧窮還是富貴,我們都應該儘可能地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保持充足的睡眠,讓疾病離我們遠一些

-End-

參考: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9-11/esoc-los112019.php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131218/c18divide/

https://academic.oup.com/cardiovascres/advance-article/doi/10.1093/cvr/cvz267/563417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eepTech深科技 的精彩文章:

告別綠幕!迪士尼新劇採用3D環境拍攝技術,場景可以假亂真
這事沒完!福特再約戰特斯拉皮卡,物理教授稱:就是比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