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三個維度看全球半導體格局變遷

三個維度看全球半導體格局變遷

來源:內容來自「世紀證券」,作者:陳建生,謝謝。

費城半導體指數(SOX) 的發展階段反應了全球半導體的走勢與興衰更替。費半指數涵蓋全球半導體設計、設備、製造、 材料等方向, 其走勢可以是衡量全球半導體行業景氣程度的主要指標。費城半導體指數發行於在 1993 年12 月 1 日, 是衡量半導體景氣度的重要指標之一。從費半指數長期歷史來看,簡單的可以將其劃分為三個大階段。

第一階段, PC 與互聯網時代(1994-2009):指數總體呈現周期大於成長的走勢,有明顯的上下周期性波動。指數最高在 2000 年達到 1362 的階段性高點,但隨著互聯網泡沫的破滅, 隨後出現了大幅下滑。技術進步的驅動力來自筆記本電腦以及寬頻網路技術,由於處於互聯網初期階段,尚未有較多的統治級公司出現,行業經歷了快速的潮起潮落的過程。與此同時, 培育誕生了諸多半導體龍頭,如三星、 Intel、德州儀器等。

第二階段, 移動互聯網時代(2009-2018):經歷 08 年全球經濟危機後, 行業回歸長期成長。隨著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充分發展, 以及通信技術的快速迭代,指數在這一階段走出了近 10 年的長期增長,指數漲幅接近 10 倍。在這一階段,主要的驅動力來自移動互聯網通信技術的升級(4G),疊加智能手機市場的迅速擴大, 全球半導體產值達到 3000 億美元以上。在之前微軟與英特爾形成的系統與晶元綁定的模式上, 安卓與高通在移動端也形成了強大的聯盟。晶元產業鏈中的設計、 晶圓製造、 晶圓代工、設備、材料等均出現了具有壟斷性的公司。

第三階段, 5G 與 AIoT 時代(2018-):目前在半導體產業鏈各環節中,整體競爭格局相對穩定,集中度普遍較偏高,隨著摩爾定律的持續生效,龍頭技術壁壘愈發難以被打破。在此階段,費半指數也在持續創出新高,龍頭公司景氣度不減。目前處於移動互聯網與下一時代的交匯期,當前 5G 與 AI 提供的增長動力已經顯現,下游端可穿戴設備與物聯網已有一定的增長趨勢儲備了足夠的增長動能, 疊加隨數字貨幣、區塊鏈等新技術對存儲器的增量需求加大,全球半導體產值已突破 4000 億元。未來隨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應用進一步落地,半導體市場份額需求有望進一步增長提升。

三個維度看全球半導體格局變遷

費城半導體指數至今走勢及相關區間核心因素

費半成分股的選取標準為:1)、 在納斯達克股票市場、紐約證券交易所、紐約證券交易所或 CBOE 交易所上市; 2)、 主營業務被歸類為設計、銷售、製造和銷售的半導體公司;3)、仍有至少 1 億美元的最低市值;4)、 在過去 6 個月中,每股至少可交易 150 萬股。

從費半指數成份股看, 全球半導體的核心資產仍集中在美國。為了保證費半指數能密切跟蹤半導體市場發展,成份股於每年 9 月進行評估,通過將符合標準的證券按照市值排名,將市值排列的前 30 名被成份股。其中:

半導體設計廠商 17 家:高通、博通、英偉達、 AMD、賽靈思、邁威科技等;半導體設備廠商 5 家:應用材料、拉姆研究、阿斯麥、 卡伯特微電子、 克里科技;半導體製造廠商 2家:台積電,科天半導體;IDM 廠商 6 家:英特爾、美光、德州儀器、恩智浦、 Qorvo、 Skyworks。從下游應用分布來看, 以三星和高通為代表的廠商主要集中在手機和消費電子,以英特爾,博通, AMD 為代表的主要集中在 PC 和通信端。

三個維度看全球半導體格局變遷

費半指數成分股產業類型

三個維度看全球半導體格局變遷

費半指數成分股所對應的下游應用


從 IDM 到 fabless+foundry,產業結構持續細化

當前半導體產業鏈中經營模式主要有三種, fabless 與 foundry 是 IDM 產業細分的演化產物。當今全球半導體產業有三種商業模式:IDM(IntegratedDevice Manufacture,集成器件製造)是傳統的半導體模式,即從設計,到製造、封裝測試以及投向消費市場一條龍全包的企業,稱為 IDM 公司;Fabless 模式專註半導體內部設計,是將製造過程剝離的結果,技術行業壁壘較相對最高,是晶元更新迭代的主要驅動力;Foundry 模式專註於晶元的生產和製造,通常由精密製造產線支撐,而這種新模式出現的標誌是 1987年台灣積體電路公司(TSMC)的成立。

三個維度看全球半導體格局變遷

半導體產業鏈垂直模式時間節點

三種者模式各有優勢,未來產業鏈仍將持續細分。從費半指數成分股的角度來看,目前三種模式下呈現出設計公司佔比高, IDM 與 foundry 佔比較少且集中度高的局面。從資本投入的角度看,晶元設計所投入的多為人力成本,固定成本較少,競爭門檻相對較低;而 IDM 與 foundry 均涉及晶元製造產線,固定資產投入是巨大的。隨著分工進一步細化,近年 Fablite 也趨於流行。Fablite 模式由 IDM 演變而來,是企業為了減少投資風險,輕資產化的一種策略, IDM 企業將部分製造業務轉為第三方代工, 自身保留其餘製造業務。目前全球半導體業中 Fablite 模式盛行,大多數的 IDM 幾乎無一例外地執行這個策略。

三個維度看全球半導體格局變遷

半導體三種模式的優缺點


全球產業鏈三次遷移

半導體產業起步於上世紀 50 年代,在 80 年前後逐步形成市場規模。1947年貝爾實驗室採用鍺材料研製出了第一隻點接觸三極體, 奠定了微電子工業的基礎, 以晶體管的發明為標誌, IC 產業誕生。60 年代中期, 仙童半導體將硅表面的氧化層做成絕緣薄膜,發展出擴散、 掩膜、照相和光刻於一體的平面處理技術,並實現了集成電路的規模化生產。70 年代「摩爾定律」 得到同行業認可, 相關產品性能快速翻倍。

隨著技術迅速提升,資本開支快速增加,垂直化分工是產業鏈轉移的主要原因。半導體行業因具有下游應用廣泛,生產技術工序多、產品種類多、技術更新換代快、投資高風險大等特點,疊加下游應用市場的不斷興起,半導體產業鏈從集成化到垂直化分工越來越明確,並經歷了兩次空間上的產業遷移。

三個維度看全球半導體格局變遷

全球半導體的三次遷移

遷移路徑由美國至日本再到韓國台灣, 演化模式由垂直整合到系統化集成,再到垂直分工。起源美國:垂直整合模式 1950s, 主要由系統廠商主導。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最初形態為垂直整合的運營模式,即企業內設有半導體產業所有的製造部門,僅用於滿足企業自身產品的需求。

轉移日本:系統集成 IDM 模式 1970s, 美國將裝配產業轉移到日本,半導體產業轉變為 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集成器件製造)模式,即負責從設計、製造到封裝測試所有的流程。與垂直整合模式不同, IDM 企業的晶元產品是為了滿足其他系統廠商的需求。隨著家電產業與半導體產業相互促進發展,日本孵化了索尼、東芝等廠商。我國大部分分立器件生產企業也採用該類模式。

分工轉移韓國、台灣地區,代工模式 1990s。隨著 PC 興起,存儲產業從美國轉向日本後又開始轉向了韓國,孕育出三星、海力士等廠商。同時,台灣積體電路公司成立後,開啟了晶圓代工(Foundry)模式,解決了要想設計晶元必須巨額投資晶圓製造產線的問題,拉開了垂直代工的序幕, 無產線的設計公司(Fabless)紛紛成立,傳統 IDM 廠商英特爾、三星等紛紛加入晶圓代工行列,垂直分工模式逐漸成為主流,形成設計( Fabless) 、 製造(Foundry)、 封測(OSAT)三大環節。

三個維度看全球半導體格局變遷

半導體產業轉移和分工

國內半導體產業空間巨大


自給率仍偏低,中高端核心技術仍有較大差距

中高端自給率偏低,全球排名中缺乏中國公司身影。貿易摩擦核心在於半導體技術,自主可控是唯一可行路徑。大陸半導體市場在龐大產業需求缺口刺激下產業投資和產出均表現快速增長,但核心技術仍需要長期積累。ICinsights 數據顯示 2019 年上半年全球 15 大半導體公司全部為歐美、日韓和台灣公司,中國大陸沒有公司入圍。大陸作為全球最大市場卻沒有巨頭公司,表明大陸半導體產業進口替代空間巨大,同時也面臨很大的挑戰,行業落後是不爭的事實。

三個維度看全球半導體格局變遷

國內半導體自給率

三個維度看全球半導體格局變遷

全球前 15 半導體公司的各自佔比

從 19 年排名來看,海思的排名不斷提升,從整體水平來看,國內公司尚未形成競爭力。從全球領先企業格局來看,從事存儲和邏輯電路的企業相對靠前,與半導體細分行業市場規模匹配。存儲以三星、 SK 海力士、美光為代表,邏輯電路以 Intel、博通、高通為代表,晶圓代工以台積電為代表。在這15 家半導體廠商中,包括 5 家美國公司, 3 家歐洲, 3 家韓國, 2 家日本,以及兩家中國台灣地區的廠商。這些廠商中,有 10 家是 IDM, 4 家 Fabless,1 家晶圓代工廠。

三個維度看全球半導體格局變遷

2019 全球前 15 半導體公司收入預測及國內對標公司

總體而言, IC insights 預計 2019 年排名前 15 位的半導體公司的銷售額將比2018 年下降 15%,比預期的全球半導體行業總銷售額下降 13%低 2 個百分點。其中營收波動最大的為 SK 海力士, 2018 年營收同比增長了 41%, 為去年 15 家中最高, 2019 年預計同比下降 38%。


國內技術逐漸突破,部分細分領域發展進程加快

(1) IC 設計有望率先突破,未來面臨兩大制約因素

IC 設計少數企業形成突破, 有望率先走向一線舞台。 IC 設計有望率先嶄露頭角,主要原因有:1、 IC 設計固定資產投資門檻相對較低,以人力成本降低;2、 國內工程師紅利凸顯,設計人才充沛, 人力成本降低;3、目前已有個別企業走向一線舞台,龍頭標榜效應明顯。根據相關上市公司財報披露, 按照營收排名, 華為海思目前已在晶元設計領域排名第五, 2018 年營收增速高達 34.2%,在同行中排名第一。但總體來看,設計行業的核心技術仍然在美國, 2018 年美國佔了全球 IC 設計份額的 53%,中國佔比為 11%。目前大陸 IC 設計已具備趕超國際公司的能力,未來將湧入更多的公司。

三個維度看全球半導體格局變遷

國內晶元設計公司數量及增長

三個維度看全球半導體格局變遷

國內晶元設計銷售收入及增長

「一大多小」 是國內 IC 設計現狀, EDA 和底層架構是未來兩大制約因素。國內 IC 設計企業從 2015 年起整體數量有了翻倍增長, 呈現快速追趕態勢,整體營收規模也有了快速增長。值得注意的是,在大部分晶元細分領域,自給率仍然很低,除去華為海思的營收規模超過 500 億元外,其餘公司收入最高為 100 億元,總體概況為一大多小。

在具體業務進行中,主要涉及兩大核心關鍵技術受到國外的制約。EDA 設計軟體美國的三家公司(Synopsys、 Cadence、 Mentor) 壟斷了全球 65%和國內 96%以上的市場份額, 目前國內僅有 10 家左右公司有相關業務,全球份額佔比不足 1%。底層架構方面目前主要分為兩大陣營:一個是以 intel、AMD 為首的基於複雜指令集的架構 X86 架構, 在個人 PC 端占絕對主導;另一個是以 IBM、 ARM 為首的精簡指令集 ARM/MIPS/Power, 在移動設備和物聯網設備晶元中占絕對主導, 其中在手機、汽車電子及 IoT 等領域中具備絕對的話語權, ARM 架構晶元占手機市場份額約 90%。

(2) IC 製造市場高度集中,設備與材料被國際先進企業壟斷

晶圓代工環節和所涉及到的設備材料集中度遠高於 IC 設計, 主要原因是製造過程中,涉及到巨大的固定資產投入,若技術無法做到全球領先, 在投資周期內很可能無法盈利。晶圓代工方面, 整個行業 CR3 接近 80%, 台積電佔全球市場份額超 50%,其次為三星、 格芯, 國內最大的晶圓代工廠為中芯國際,目前最高技術水平在 12-14nm 左右,今年隨高端光刻機順利投入產線,未來有望進一步提升技術水平。

三個維度看全球半導體格局變遷

全球晶圓代工各公司市場份額

三個維度看全球半導體格局變遷

全球晶元製造部分企業資本開支對比

設備與材料方面, 關鍵技術被歐美日壟斷。半導體設備主要以歐美日企業為主, 從分布來看, 全球前 15 的半導體設備企業中, 美國 4 家, 日本 7 家,歐洲 3 家, 韓國 1 家。從營業收入的角度看,大陸半導體設備公司的市佔率非常小,尚未在國際舞台上看到大陸公司的身影。美國的應用材料公司產品幾乎包括除光刻機之外的全部半導體前端設備。荷蘭的 ASML 是高端光刻機的全球第一,其研發投入與技術實力國內企業差距甚遠。設備行業的整體集中度基本達到了 CR3 大於 90%。

三個維度看全球半導體格局變遷

全球刻蝕機市場份額

三個維度看全球半導體格局變遷

全球光刻機市場份額

國內設備企業規模普遍很小, 技術差距較大。目前國內排名第一為北方華創,2018 年營業收入為約 4.75 億美元,距離應用材料公司 140 億美元的營收有30 倍以上的差距, 技術節點多數都還比較落後,大部分設備在 28nm 製程以上,在高端光刻機等核心設備生產仍依賴進口;國內先進企業中,北方華創的刻蝕機、 PVD 等設備已達到 14nm 級別,氧化爐已經批量應用於中芯國際、華力微電子、 長江存儲等廠家;中微半導體刻蝕機的技術水平已經達到77nm,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3) IC 封測國內通過併購崛起, 已有三家企業進入世界前十

IC 封測門檻相對較低, 本土廠商逐漸崛起。目前國內已有三家企業進入世界前十,分別是長電科技、華天科技、通富微電, 按照市場份額來看, 分別排在全球第三、六、七名。由於封測產業對規模化要求較高, 相對於設計與代工, 國內封測企業目前排名相對靠前, 主要採用的方式是加大研發投入以及併購整合。整體行業目前集中度略低於設計與代工,隨著併購持續進行,未來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

2018 年全球 OSAT(Outsourced Assembly&Test, 外包封裝測試) 前十大廠商市佔率超過 80%,行業高度集中。因為OSAT 與 Foundry 在產業鏈上緊密關聯,依靠台積電在 Foundry 市場超過50%份額的壟斷地位,台灣地區在 OSAT 市場也扮演著主導角色。

行業分工細化, OSAT 成為主要生產模式, 未來先進封裝技術是提升晶元效能的增量動力。IDM 與 OSAT 是目前半導體封測產業的兩種主要模式。IDM企業晶元產業所有環節均自己完成, OSAT 企業僅提供中後段的封裝測試代工服務。隨著輕資產的設計公司的不斷增長,推動 OSAT 企業快速發展,OSAT+Foundry 的模式成為半導體行業發展的主要模式。隨著 IC 設計趨於複雜與製程工藝不斷提升, 封裝環節的技術提升,有望為晶元的性能提供額外的附加值, 提高半導體產品價值的同時降低成本。

目前先進封裝演進方向主要分為減小尺寸的方向,主要實現方式是 FC、 Fan-out、 Fan-inWLP 和Bumping,和異質結融合的方向,主要實現方式是 Sip、 3D 封裝和 TSV,通過這兩類型技術,實現在更小尺寸里集成更多功能,同時實現更高的封裝效率。而 Fan-out 和和 Sip 系統級封裝是目前被公認的在這兩個方向上具有最大增長潛力的封裝技術。

三個維度看全球半導體格局變遷

先進封裝技術發展歷程

三個維度看全球半導體格局變遷

先進封裝技術佔比提升

受益政策支持與資本助力,國內半導體有望取得長足發展

(1) 以史為鑒, 國家政策支持是半導體的必要條件

回顧美日韓成功經驗,政府大力支持與基礎技術研發必不可少。從全球產業發展的角度看,目前中國正處於世界第三次半導體產業轉移的浪潮中,回顧歷史美日韓發展的成功經歷,離不開政府的統籌規劃與資金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對基礎技術研發的高度重視。

美國半導體產業自上世紀 50 年代以來,歷經行業起步、發展、全球化, 政府扮演著重要角色。起步階段:半導體技術研發投入大,美國政府通過直接採購和研發資助的方式助力美國半導體公司完成初步積累;發展階段:70 年代後期面臨日本的崛起,美國政府通過一系列特殊的稅收優惠政策, 並從國際政治上對日本進行施壓, 通過一系列法案建立政府與民間的合作關係;全球化階段:採取保護性貿易政策打擊國際對手, 保護本土半導體企業。

日本半導體產業成功的核心因素:政府主導核心企業集體研發+選擇正確的發展方向+對基礎技術的高度重視。起步階段:1963 年日本電氣公司獲得美國仙童半導體的平面技術授權,日本政府要求其進行行業內分享,隨後誕生了三菱,夏普,京都電氣, 半導體產業得到快速發展。

發展階段:八十年代,日本政府決定開發體積更小,性能更強的超大規模集成電路, 發起全國範圍內規模最大的企業間合作, 由日立,三菱,富士通,東芝,日本電氣牽頭,將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基礎技術中, 團隊協調與技術融合是成功的關鍵。從1980 到 1986 年間,日本半導體產業全球市場份額從 26%上升至 45%,美國為 42%。當時在存儲晶元領域,日本電氣,東芝,日立三家公司份額超過90%。全球化階段:02 年日本政府再次發動技術合作, 11 家公司共同研發系統級晶元, 目前日本在部分細分領域已經做到幾乎壟斷, sony 的 coms 感測器幾乎壟斷高端市場,信越化學在半導體材料如硅晶圓,光刻膠等領域佔據絕對優勢。給我們的啟示:首先有明確清晰的規劃,其次聯合國內企業頂尖人才共同研發避免了大量重複投入,不急功近利,重視基礎技術的研發。

(2) 產業鏈向國內市場轉移, 「雙增」 現象顯著

市場總體呈現產業規模與貿易逆差「雙增」 的現狀。我國半導體產業起步時間相比於發達國家落後近 30 年, 但隨著市場化進程加快,目前產業規模增速遠高於全球增速, 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以上。可以看出,整體的產業鏈在向國內轉移,同時國內需求也在逐年上升。

三個維度看全球半導體格局變遷

國內集成電路銷售額及增長速度

三個維度看全球半導體格局變遷

三大細分產業銷售額

在產業規模逐漸擴大的同時,半導體貿易逆差也在同步擴大,主要有量,價,技術三方面原因:1,國內工業製造業需求、居民消費需求快速增長, 國內需求端增速超過海外市場,尤其對於高端產品的需求增速加快;2, 低端產品與中高端價差過大, 從進出口商品總價值上看,半導體貿易逆差仍在擴大;3,反應在量價上背後的核心因素是技術的突破不足,由於集中度過高的行業屬性,大部分核心技術仍掌握在國外個別公司手裡。由於上述原因, 我國半導體產業整體仍處於規模大但技術低的階段。

三個維度看全球半導體格局變遷

半導體進出口差額及變化情況

三個維度看全球半導體格局變遷

全球半導體銷售區域分布

(3) 政策資本大力支持,未來成長空間巨大

國內產業政策長期大力度支持無疑。自 2016 年以來,國內開始出台了大量政策,包括中央、地方促進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在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之外,多個省市也相繼成立或準備成立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廣東等在內的十幾個省市已成立專門扶植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地方政府性基金。

三個維度看全球半導體格局變遷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綱要

三個維度看全球半導體格局變遷

2016 年以來中央及地方對半導體產業支持政策數量

多方面資本聚集,為產業發展提供長期支持。半導體行業的投資周期較長,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超越,長期的資本支持與人才累積是必備條件。我國從2014 年起成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也即「大基金」), 基金所有權為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採取公司制的經營模式,與以往的補貼模式有著本質的不同, 投資方式包括:私募股權、基金投資、夾層投資等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投資,但不包括風險投資和天使投資。目前大基金一期已經全部完成投資, 一期總投資額 1387 億元已投資完畢,公開投資公司為 23 家,未公開投資公司為 29 家,投資範圍涵蓋設計、製造、封裝、設備、材料多個環節,基本完成全產業鏈覆蓋。

國家大基金二期成立, 持續投入力度不減。2019 年 10 月 22 日,國家大基金二期註冊成立,註冊資本 2041.5 億元。大基金一期(包含子基金)總共撬動了 5145 億元社會資金(含股權融資、企業債券、銀行、信託及其他金融機構貸款),資金撬動的比例達到了 1:3.7, 若大基金二期的 2041.5 億資金撬動比例按照 1:4 的比例來估算,預計將會撬動 8166 億的社會資金,總的投資金額將超萬億。第二期大基金將會加強對設備和材料的部署力度,按照加重投資裝備行業的投資思路, 按照設備投資佔比為 15%測算,則設備方面的投資額可達 900 億元, 將對包括刻蝕機、薄膜設備、測試設備、清洗設備等領域已有布局的企業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半導體目前是我國首要支持產業, 未來成長空間巨大。根據我國《中國製造2025》 規劃目標, 到 2020 年,集成電路產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逐步縮小,全行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速超過 20%, 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大幅增強。移動智能終端、網路通信、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重點領域集成電路設計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產業生態體系初步形成。16/14nm 製造工藝實現規模量產,封裝測試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關鍵裝備和材料進入國際採購體系,基本建成技術先進、安全可靠的集成電路產業體系。到 2030 年,集成電路產業鏈主要環節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批企業進入國際第一梯隊,實現跨越發展。當前我國半導體產業的自給率才只有不到 15%, 根據《中國製造2025》 的目標,計劃 2020 年自給率達 40%, 2050 年達到 50%。

5G+AIoT 是未來核心賽道


深度學習大幅提升 AI 晶元算力, 是拉動半導體增長的重要引擎

AI 晶元是傳統晶元的異構與疊加, 在專項計算中性能遠超傳統晶元。AI 晶元指針對 AI 演算法的 ASIC(專用晶元), 傳統的 CPU 都可以拿來利用執行 AI演算法,但是速度慢,性能低,無法實際商用。例如自動駕駛需要識別道路行人紅綠燈等狀況, CPU 的速度遠遠無法滿足,若用 GPU, 在圖像識別過程中計算速度會成倍增加。但單純的 GPU 功耗較大,而且處理數據單一,因此 AI 晶元是在原有 CPU 的基礎上,增加了相應的 GPU 單元, 用來計算神經網路帶來的深度學習演算法。在圖像識別等領域,常用的是 CNN 卷積網路、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主要是 RNN, 兩類演算法雖然不同, 但本質上, 都是矩陣或 vector 的乘法、加法, 然後配合一些除法、指數等演算法。

三個維度看全球半導體格局變遷

四種 AI 晶元架構的代表產品及特點

AI 晶元算力大約 3 個月翻倍, 核心提升在於底層架構。相比於摩爾定律(每18 個月晶元的性能翻倍), AI 訓練所需的算力大約 3 個月翻倍, 而提升算力的關鍵是晶元設計, 特別是底層的架構設計。目前來看,傳統的晶元架構已經難以滿足 AI 應用的需要。

目前主流的架構分為四種:1、 通用類晶元,如 GPU、 FPGA 等;2、 基於FPGA 的半定製化晶元代表如深鑒科技 DPU、百度 XPU 等;3、 全定製化ASIC 晶元代表如 TPU、寒武紀 Cambricon-1A 等;4、 類腦計算晶元代表如 IBM TrueNorth、 westwell、高通 Zeroth 等。

三個維度看全球半導體格局變遷

GPU 工作原理

三個維度看全球半導體格局變遷

深鑒科技 DPU 基本參數

三個維度看全球半導體格局變遷

TPU 的架構框圖

三個維度看全球半導體格局變遷

TrueNorth 晶元結構、功能、物理形態圖

未來深度學習將成為拉動半導體需求的重要引擎,有望實現年化 47%的增長。包括 IC 廠商和互聯網企業在內, 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投入研發或已經推出 AI 專用晶元。根據 Gartner 統計, AI 晶元在 2017 年的市場規模約為 46億美元,而到 2020 年,預計將會達到 148 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 47%。


5G SoC 迎來性能爆發增長,未來存量替換與增量終端並存

5G 網路基建期正值高峰,移動端晶元組性能爆發增長。晶元組包括射頻集成電路(RFIC)、系統晶元(SoC)、專用集成電路(ASIC)、蜂窩晶元和毫米波(mmWave)集成電路。通訊巨頭公司許多都在構建數據機、 RF 前端,或兩者兼得, 其中設計的是低於 6GHz 的頻譜,並支持 100MHz 的信封跟蹤(ET)帶寬。5G SoC 性能形成突破的主要原因:CPU 性能的進一步提升,製造工藝降低至 7nm 以下;GPU 方面,對於圖像處理的能力大幅提升;NPU 方面採用了新的架構。以華為麒麟 990 為例,各方面的提升如下:

三個維度看全球半導體格局變遷

華為麒麟 990 5G 參數提升

5G 終端數量快速增長, SoC 增量與存量並存。GSMA 預計,到 2025 年 5G連接數量將達到 14 億,佔中國和歐洲連接總量的 30%左右,佔美國連接總量的 50%左右。下遊行業應用將成為 5G SoC 發展的主要驅動力。面對多樣化的場景需求, 5G 終端將沿著形態多樣化和交互多元化發展。在 5G 商用元年,終端的類型和數量已遠遠超過預期, 未來仍會有更多的增量空間及存量替換。相比於 2014 年的 4G 商用元年,市場上只有 4 款 4G 終端,而截止到今年 9 月 10 日, 5G 終端數量已有 136 款之多, 對於 5G SoC 的需求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多平台互通成主流趨勢, 物聯網布局掀開半導體另一增長動力

物聯網是未來半導體產業的最重要增長動力。IOT 將接替移動互聯網成為下個時代的主題, 主要原因來自以下幾點:智能手機增量有限,來自於功能接近飽和;隨通信技術迭代, 5G 商用萬物互聯從技術上已經可以實現;以華為鴻蒙系統為代表,操作系統已經轉向多平台化;AI 技術爆髮式發展, 相關技術已經在逐步適配 IOT。

全球範圍內,物聯網終端數量高速增長。截止 2019 年,全球物聯網設備連接數量達到 110 億個,其中,消費物聯網終端數量達到 60 億,工業物聯網終端數量達到 50 億。根據 GSMA預測, 2025 全球物聯網終端連接數量將達到 250 億, 其中消費物聯網終端數量達到 100 億,工業物聯網終端數量達到140 億,佔全球連接數的一半以上。物聯網未來主要實現兩類功能:對真實物體信息的採集、識別和控制;通過終端通信,將採集到的數據信息傳輸至決策服務端,並進行決策。主要模塊分別為,硬體模塊, 固件系統模塊,應用模塊,數據模塊,通信接入模塊。隨著模塊數量的爆髮式增長, 將直線拉動相關半導體需求。

三個維度看全球半導體格局變遷

物聯網終端及增長預測

三個維度看全球半導體格局變遷

物聯網終端架構

未來應用於物聯網的半導體晶元將以針對性與安全性為核心。對於 PC 和手機 SoC, 一系列產品通常可以大量出貨上億片, 而物聯網意味著要面臨各種各樣的產品提出很多種解決方案, 面臨著嚴重的細分化問題,雖然部分晶元的需求量很大,但總體來說種類散亂,雖然整體規模很大, 單一產品或者系列產品的需求量可能並不大, 定製化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其次, 物聯網時代面臨的安全問題, 源於多終端越和鏈接通路, 因此物聯網晶元就有了更多要求, 安全性是首要保證。在多樣化的背景下,安全問題不同以前可以統一解決。

三個維度看全球半導體格局變遷

物聯網安全技術思路

巨頭公司提前布局, 從流量爭奪到構建生態體系。互聯網的增速放緩, 發展到一定程度, to B 業務才是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從目前來看,美國的 to B 市場非常成熟,而國內做 to C 業務的公司不到 to B 的十分之一,這也給巨頭們留下了很大的增長空間。發展路徑為從無線網路基礎設施和基站到智能手機再到物聯網設備應用, 5G 有望提供一個完全互聯的移動世界,其市場範圍從聯網汽車、智能城市、智能手機到物聯網(IoT)設備,無處不在,從流量端的爭奪,到構建生態體系,科技巨頭以在物聯網重點布局。

三個維度看全球半導體格局變遷

全球科技巨頭公司提前布局 IOT 產業

智東西認為,從上世紀50年代集成電路技術發明開始,集成電路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次產業轉移,分別是美國起源、日本加速、韓國台灣成熟分化發展,而第三次半導體產業的轉移有望在中國大陸落地。現在,產業鏈轉移趨勢明顯, 產業規模國內增速超過全球平均;產業規模擴大的同時,貿易逆差也在同步擴大;但是, 我國中高端自給率仍偏低,全球龍頭中缺乏中國公司身影。隨著5G的全面落地,新一輪半導體產業將爆發,以AI 深度學習、 5G SoC、物聯網多端互聯及異構晶元為代表的半導體新方向值得重點關注。

*免責聲明: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半導體行業觀察轉載僅為了傳達一種不同的觀點,不代表半導體行業觀察對該觀點贊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繫半導體行業觀察。

今天是《半導體行業觀察》為您分享的第2152期內容,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導體行業觀察 的精彩文章:

科普:晶元是怎麼從沙子中一步步煉成的
2020,中國半導體設備的轉機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