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教:佛前供香鮮花水果等,雖然寓意是很好,但不是最好的供養

佛教:佛前供香鮮花水果等,雖然寓意是很好,但不是最好的供養

佛教:佛前供香鮮花水果等,雖然寓意是很好,但不是最好的供養。

現在這個社會,我們到寺廟供佛會燒香磕頭,有的供養鮮花,有的供養水果。首先香不是給佛菩薩聞得,佛菩薩也不會吃水果。供香是用來提醒自己,念念不忘佛菩薩的教誨,「香」代表戒定,香贊裡面有戒定真香,五分法身香。所以我們每天在佛菩薩形像面前燃香,你要懂得它的意思,不是佛菩薩要的。我們看到香的煙、聞到香的味道,就要想到戒定慧,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因為「貪嗔痴」是三惡道的因,三惡道即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

一炷香代表我們是一心一意的供佛。就是恭敬心供佛,這樣才會有功德。除了燒一炷香外,最常見就是燒三支香。第一,燒三支香,是禮敬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薩。第二,燒三支香,禮敬佛法僧三寶。三寶有外在的三寶,也有我們自性的三寶。自心皈依覺,覺而不迷。自心皈依正,念念無邪見。自心皈依凈,凈而不染。第三,燒三支香,定會與佛結緣,因為「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妙法蓮華經》中講,「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一句南無佛,就成就了佛道的善緣了,當時或將來有機會學到佛法,並修行成佛。燒三支香代表了「戒定慧」三無漏學,以戒生定,由定發慧。

二是花和水果,花代表的是因,果是表果報,花好,因好,果一定好;果好,因一定好,花跟果是代表因果的,讓你看到,常常想到種善因得善果。你要能想到這一點,光明照耀,你的心裏面放光。即使供養一花之香,也能獲得無量功德。《法華經》云:「若人散亂心,乃至以一華,供養於畫像,漸見無數佛」。

其實,《華嚴經》云:「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其實就是一切供養中法為最,不管你是用財物供養還是別的什麼進行供養,唯獨法供養福報最大,也就是說,你幫別人解讀宣說佛法,勝過你用別的一切供養。金剛經里這樣說:「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彼」。意思就是:如果有人用充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做布施,這個人所得到的福德,多不多呢?須菩提說:很多,世尊。為什麼呢?像這種福德只是虛幻相,並不是不生不滅的福德實相,所以如來只能說福德多。如果有人,實踐此經中的義理,甚至只是用四句偈語來為他人解釋說明,他的福德要勝過用充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來布施所獲得的福德。

所以說,法供養是最好的,比如你送人佛經,別人能從佛經中得到解脫,這種功德很大。《行願品》裡面列舉了七種法供養:(1)如說修行供養:依照佛陀宣說的種種法門修行,即佛經流通分經常出現的「依教奉行」,或是「信受奉行」。(2)利益眾生供養:凡是對眾生有利的事,我們應積極實踐。(3)攝受眾生供養:許多人對佛法有誤解,若直接對他們介紹佛法,很可能有排斥心理,這就需要先攝受他們。佛法中有四攝法門,分別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4)代眾生苦供養:以同體大悲的精神,將眾生和自己視為一體。(5)勤修善根供養:即通常所說的「眾善奉行」。 (6)不舍菩薩業供養:不舍,即不放棄。身為大乘學子,必須發菩提心,行菩薩行,利益一切眾生。(7)不離菩提心供養:菩提心,是自覺覺他之心,也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心,由大悲心而來。

《阿含經》中記載,阿難問:「什麼才是供養如來?」世尊回答說:「如果有人能受持佛法、行持佛法,這才是供養如來」。這就是說:「依教奉行,依法修行」,才是對佛陀最好的供養。像鍋漏匠那種人,像修無師那種人,像我們所見所聞的不少,還挺多的。他們一心念佛,除一句佛號之外,心裡什麼都沒有。所以你看他慈悲到極處,遇到任何人笑眯眯的,你幹什麼,他都說好,都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笑眯眯的,為什麼?他心裡頭沒事了,全放下了。好,與他不相干;不好,與他也不相干,與他相干的就一句阿彌陀佛,他念念不舍。這個人,往往是三年之間就把他無量劫來所欠缺的功德補滿了。

補滿了,他想往生,就走了;他要願意再多住幾年,不礙事。那為什麼住幾年?不是貪圖享受,這個世界都是苦,哪有樂!他遲兩年走的時候,他是度眾生,還有有緣眾生,他能夠影響他們。換一句話說,他會多帶幾個到極樂世界,這個好!好事!住在這個世界的時候,他沒有關係,這個地方五欲六塵,他不沾染了,他不起心、不動念了,到極樂世界來去自如,想去就去,想來就來。《西方確指》,覺明妙行菩薩是個念佛人往生凈土的,他常常到世間來,也常常回極樂世界,什麼身份都現,現過國王身,現過宰官身,現過菩薩身,現過小乘身,他什麼都現。現身,都是為度那一類眾生。真自在!他是修這個法門成就的,憑他生生世世的經驗,唯獨這一門,快速成就,穩當成就,決定不錯。

所以,釋迦摩尼佛在《阿彌陀佛》中,勸我們具足信願念佛,往生西方凈土,畢竟是一生成佛。所以念佛就是依教奉行,就是對世尊最好的供養,就是報佛恩。因為佛之所以出現於世,就是令眾生入佛知見,說白了就是解脫成佛。印光大師開示:念佛法門是成佛的捷徑。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出;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小知小見的人,都認為這是愚夫愚婦修持的法門。哪裡知道在華嚴會上,善財童子證得十信後心後,受到文殊菩薩的教誨,周遍參訪善知識,隨聞隨證。最後到了普賢菩薩那裡,蒙普賢菩薩加被開示,普賢菩薩為他稱讚如來的勝妙功德,令他發十大願王,以此功德,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華嚴經》上講的,十地是從初地到十地,講地上菩薩,這十個階級的菩薩統統是念阿彌陀佛。為什麼?普賢、文殊菩薩帶領他們求生凈土。

老實念佛,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深信切願是往生西方凈土的關鍵,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中講過,「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在持名之深淺」。所以,佛前供香鮮花水果等,雖然寓意是很好,但不是最好的供養,最好的供養是法供養。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ná mó ā mǐ tuó fó)或阿彌陀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教 的精彩文章:

藏傳佛教聖地青海塔爾寺紀念宗喀巴大師圓寂600周年
佛教:正信,為何說覺悟之後,才可能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