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金融民工的中年危機

金融民工的中年危機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年危機似乎變成了一個全民辭彙。中年危機本是一個老詞,這個詞已經火了很多年。最初是指40 步入中年的職場人士,體力下降的同時背負生活與工作的巨大壓力,上有老下有小,財務負擔與事業瓶頸諸事都在拆穿中年人的體面,他們面臨著眼前的苟且與詩和遠方的糾纏,事業、健康、家庭等各種關卡出現的種種問題,帶來自身心理的迷茫和困頓。陸家嘴人士精英心態較重,加之普遍工作精神壓力巨大,人到中年出現危機,於情於理並無違和。

前兩年,網上出現35 歲是職場分水嶺的論調,併火速得到了全網認同。35 歲像個緊箍咒,存在因為年紀問題被公司清理的風險,跳槽會出現年齡不符合要求的拒信,終日惶惶擔心公司裁員,彷彿職業生涯止於35 歲一般。於是35歲職場危機疊加中年危機來勢洶洶地襲來,猶如豬周期疊加非洲豬瘟對「二師兄」的影響一般,使很多適齡人群午夜輾轉,並且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他們的職場選擇。

前幾日,在國金中心吃飯的時候聽到兩個依稀還有學生模樣的人在談論已經感到了中年危機。他們講到雖然在大型金融機構,可掙的錢還不及掉的頭髮多;畢業不到三年對新鮮事物已提不起興趣,深深覺得自己老了;自覺生命終止於25 歲,因為過了25 歲熬夜到三點第二天吃不消,想精力充沛又覺得健身辛苦,躊躇滿志買幾十節私教課,卻百般找理由躲避教練;看著晨練遛狗的大爺大媽,格外憧憬退休後的生活,二十幾歲便做起了退休預備員。

聽著90 後開始叫嚷著中年危機自25 歲開始,看著尚存稚氣的倆人語氣輕鬆地用「空巢老人」和「老阿姨」來自嘲,我不禁暗自嘩然,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他們怎麼就深感中年危機了?是太多公眾號販賣焦慮引起了共鳴,還是金融民工的未雨綢繆之舉?抑或是金融精英們不想做時間的朋友,所以無法容忍自己出現第一道皺紋,不願面對身體衰老的變化?是社會的要求太苛刻還是大家都太逞強?

王小波在《黃金年代》一書中寫到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可是後面的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 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直面自己是在任何一個年歲的自我必修課,沒有哪個年齡段有容易二字。有時所謂危機,不是一睜眼周圍全都是依靠你的人而自己卻無所依靠,只是你看到了變化,不敢擁抱它罷了。是否中年,危機與否,既然看到了舒適圈的邊界,或許可以勇敢一點,提前跳出來,畢竟今天是以後的歲月里最年輕的一天。

電視劇《士兵突擊》中有一句經典台詞是,過日子就是問題疊著問題。我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面對這個問題。沒有誰的人生一直順風順水,股神巴菲特的搭檔查理·芒格老爺爺,前半生就是大寫的慘,30 歲曾離婚喪子窮困潦倒,50 多歲一隻眼睛失明,但他無論順境、逆境,始終能積極地應對,最終成就了開掛的人生。他曾說:無論何時,如果你覺得有東西在摧毀你的生活,那個東西就是你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陸家嘴雜誌 的精彩文章:

謝清海:A 股逐步邁向機構化和價值驅動
站在人文與科技的十字路口,品牌與技術更需洞察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