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二戰日本山寨德國的三款傘兵步槍,日軍抄都不會抄,德軍設計再精妙也白搭

二戰日本山寨德國的三款傘兵步槍,日軍抄都不會抄,德軍設計再精妙也白搭

二戰初期,德國傘兵部隊的表現堪稱強大,傘兵快速突襲,控制對方的機場、基地或交通樞紐,為大部隊的開進提供有利條件,德國正是依靠這種手段奪取了荷蘭、挪威、丹麥等國,作用非常明顯。

作為德國的盟友,日本人對於傘兵早已眼饞不已,然而由於傘兵的特殊性,他們需要經常進出狹窄的機艙,三八大蓋那種長武器(1280mm)顯然是不合適的,所以日軍需要一款新的傘兵武器。

早期日本傘兵實行人槍分離戰術,傘兵隨身攜帶手槍空降,步槍則由另一架飛機空投,落地後再去撿槍,但由於風向問題,傘兵與槍包的降落地點經常隔得非常遠,導致傘兵不得不花費很多時間尋找武器,很容易延誤戰機。

在決定研發傘兵武器後,日本陸軍最開始考慮的是衝鋒槍(二戰日本沒有空軍,航空兵歸陸軍管轄),但衝鋒槍的射程太短了,而且因為日本人不太重視衝鋒槍的原因,他們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內拿出適合作為傘兵武器的產品,所以只好把目光轉回步槍。

1.百式傘兵步槍(一〇〇式小銃)

百式傘兵步槍誕生於1940年,因為這一年是日本神武紀年第2600年,所以官方名稱是「一〇〇式小銃」,以九九式步槍為基礎,添加毛瑟98k傘兵型的設計,形成了日本第一款傘兵步槍。

它的特點是槍管與槍機分離,中間是一個連接鐵套,利用螺齒將兩個部分固定在一起。

攜帶狀態下的百式,前半部分為槍管,後半部分為槍機,這樣一來長度縮短了很多,既不影響傘兵近處機艙,又不容易導致降落時步槍朝地,引發故障。

固定槍管與槍機的連接鐵套,可以看到槍機前方有「九九式」字樣,說明百式是直接將九九式進行切割、改造之後的產物,並非重新製造。

有意思的是,為了進一步提高便攜性和舒適性,百式的拉機柄帶有內部螺紋,可以隨時拆卸下來。

2.一式傘兵步槍(一式小銃)

百式終究是九九式臨時改造而成的半成品,除了能夠拆卸之外,其他功能與九九式沒有多少差別,並不是專門為傘兵設計的,所以1941年日本又以四四式步騎槍(三八大蓋的卡賓槍版本)為基礎,結合德國G33/40步槍的經驗,設計出了一式傘兵步槍。

百式的連接位置是在槍管與槍機之間,而一式改成了槍托,根據德國的成功經驗,一式的槍托與槍身之間帶有活頁,只需向上打開固定用的鐵條,就能翻轉槍托。

不過一式的實戰程度遠遠不如G33/40,德國在連接位置設計了好幾道翻轉用的斷隔螺齒,使得G33/40的操作實用且可靠,然而日本工業水平沒有德國那麼強,造不出精密的結構,所以只好用活頁代替,結果質量太差,導致可靠性遠遠不如G33/40。

事實證明,不管德國設計得再精妙,日本自身技術水平不達標,即便完整圖紙擺在他們面前,那也只能抄出一個四不像,遠遠無法達到德軍的標準。

3.二式傘兵步槍(二式小銃)

百式和一式都只能算是實驗槍型,在經歷過多番測試之後,日本最終於1942年推出了二式傘兵步槍,以百式的槍管、槍機分拆概念為基礎,但考慮到量產效率問題,連接鐵套 隔斷螺齒生產起來太麻煩,所以日本進行了簡化,只是簡單地將槍管突出部分插入槍機連接套之中,再利用一根鐵銷固定。

如動圖展示的那樣,二式的組裝較為簡單。

不過二式取消了獨立拉機柄的設計,因為在進行了多場實戰之後,日本陸軍發現不少傘兵經常會弄丟拉機柄,所以到了後期日本設計師已經不再考慮舒適性問題了,不就是硌屁股嗎?比起弄丟拉機柄導致無法開槍,讓那群馬鹿受罪就完事了。

1943年,經過長達一年的測試之後,二式傘兵步槍正式開始量產計劃,並列裝傘兵部隊。然而此時太平洋戰爭已經朝著不利於日本的方向發展,制空權被美軍全面控制,日軍再也沒有能力發動大規模空降行動,所以二式步槍並沒有派上什麼實際用場,甚至到了後期,二式淪為和九九式一樣的地位,分發給步兵使用。

日本一共製造了1.9萬支二式傘兵步槍,原意是打造一支所向睥睨的傘兵部隊,然而整個二戰期間,日本傘兵的實際戰鬥力都是非常糟糕的,這其中有傘兵訓練不足的原因,也有百式、一式、二式這些山寨失敗作品的原因,日軍的理想很美好,現實卻頻頻打臉。

二戰結束之後,日式傘兵步槍基本都被銷毀,雖然設計地很失敗,但存世的數量著實不多,加之又是古董,所以如今反倒成為了一款收藏品,在美國民間槍械市場可以賣個好加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周路38號 的精彩文章:

黑色星期五成美國槍迷狂歡,五年銷量近百萬,超過美國陸軍、海軍兵力總和
美軍對付北越的秘密武器,射程10米,彈容量3發,形似黑衣人小蟋蟀能量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