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豹爺的窘境—殲轟7戰機曾因研製經費短缺險些下馬

豹爺的窘境—殲轟7戰機曾因研製經費短缺險些下馬

上文說到,1977年2月,殲轟7型飛機批准立項研製,但因資金、技術等原因,實際上直到80年代初期,整個研製工作基本沒有什麼進展。不客氣的講,飛豹的研製已經陷入暫停狀態。

1982年,國防科工委報請主要領導批准,增加撥款用於繼續研製殲轟7。那時是按照計劃指令辦事,國防科工委每年將軍品研製費用集中撥給工業部門。無奈當時的研製項目還有殲7、運7、殲8、運8等多個型號,總經費依然不足,僧多粥少的局面長期存在。飛豹雖然是正式項目,但每年真正分到的科研經費很少。

為此,主管單位和科研院所多次在部委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求增加經費,尤其是海軍機關多方努力,國防科工委從1984年起將飛豹的研製經費改為專項費用下撥,每年×××萬元。到了1987年,當時預計的總經費已近用完。

根據財務部門的測算,飛豹的研製費用肯定超支,要麼增加費用要麼再次停滯。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項目是不能停的,國防科工委和海軍要求各單位想法設法壓減經費,確保項目按時推進。海軍裝備部與國防科工委、航空工業部等單位經過一年多的工作,反覆調查摸底、算帳、討價還價,給各科研院所、廠定指標。

1988年2月,海軍裝備部與各單位正式簽訂合同,各項經費按項目切割分塊。與海裝直接簽訂合同的主要是西安飛機設計所、西安飛機製造公司、試飛院、西安發動機公司四家主要單位。關於可靠性、三防以及定延壽等都是主機所、海軍與有關單位另外簽的一些小合同,很靈活。

1988年12月14日,飛豹首架原型機成功首飛。但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還要接著製造4架原型機才能保證科研試飛任務。

轉眼到了1991年,當時的時代背景是物價上漲,這種經濟運行的態勢是軍工部門也無法控制的。除了試飛院,其他各院、廠的經費嚴重超支。於是,科研經費又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也令上級主管部門非常頭疼。

1991年4月,海裝在上海開會,研究飛豹以後定型裝備海軍航空兵的相關事項。根據海軍需求,飛豹的設備艙、載油量、三防要求等方面還需要改進,為此,海軍再次向上級申請經費。後來,又把已經開展研製但未裝機的平顯、慣導列為正式裝機項目,這些項目必須增加經費。

1991年6月,國防科工委召開飛豹項目現場辦公會。根據會議精神,海裝與航空工業部門達成一致,再給各院、廠增加必不可少的經費指標,為使各單位都能接受,經費還是分項目評估並撥付。國防科工委把上述各項都統計在內,最後增加了一筆經費。

綜上所述,當時我國從計劃經濟轉入市場經濟。軍事裝備的研製從撥款制改為合同制。合同制對軍方和各工業部門都有好處,責權明確,能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飛豹的研製過程正好就在改革期間,有點亂也純屬正常。總之,除了飛機的可靠性試驗研究是另撥專款外,從1991年到1998年飛機設計定型,飛豹總的科研經費還算控制得比較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牛錄談 的精彩文章:

現在沒有載機艦都不好意思出門—土耳其海軍首艘小平頂即將服役
南洋水下暗流洶湧—泰國海軍再向中國增購2艘常規潛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