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信仰道教有什麼好處?讓我們不再迷茫!

信仰道教有什麼好處?讓我們不再迷茫!

任何一門學問都有他的意義,所以我們學什麼都應該知道它的作用與意義。不然,學了很多也沒有什麼用途,也就沒有什麼意思了。

這也就好比古代的一個人,整天學習斬龍的技術,雖然學會了斬龍的技術,可是後來到處去找龍,卻找不到。如某社會科學院一個杜甫研究專家,他最自豪的是在研究杜甫死因方面,具有在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權威。為何具有這一權威?

為研究杜甫是不是吃牛肉而死,他花了整整十七年時間!對於一位文化人來說,是不是有點可悲?十七年的時間只是用來知道杜甫是如何死的,有什麼意思呢?所以我們信仰道教也是如此,如果天天在信仰道教,可是一點都沒有體會到信仰的作用,是不是也有點可悲?

「凡是一種宗教,必有一種信仰,有信仰,必有所以信仰之理由,用語言文字來說明這個理由,使人們能夠了解而入門者,這就是宗教家所謂的『教理』」。對於信仰道教的人,如果不能很好的理解道教思想,可能只是簡單的信仰,還不算完善,因此應該要了解道教教理,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實際意義上的好處。對於信仰道教到底有什麼作用呢?下面就談一下自己的一點初淺的看法,如有不對之處,還望高道、大德、同仁們斧正!

1

信仰道教讓我們不再迷茫。

作為道教信仰者,則是以《道德經》為聖典。相信一個無所不能、不生不滅,不動不靜,化生萬物,生命之源的「道」。認為「道」是至高無上的。這也是道教最根本的信仰。但是這個無形無像的「道」,不能讓人們感到空洞而虛無。

在道教里就為不同的人設有不同的入門方法,所以在道教的信仰上,聖人就以「神道設教」。也有用「五乘之法」,來開示後人的,即一曰宗,二曰教,三曰律,四曰法,五曰科。上士可以萬緣定息,一念不生,坐而待成,可以直接體悟大道,即以老莊宗旨為用;也有垂像教化,講究解釋,明其道理,而以此開悟的;也有從守戒、入定、靜而生慧開悟;也有從正一符錄入門而開悟的;也有從玄門課誦,祈禳懺悔,濟生度死道場入門而開悟的。信仰道教的方式有多種,信仰神仙也是信仰「道」的一種表現形式。

所以,開始信仰道教的人們,可以從有形有像的方式入門,也可以從清靜無為方式入門,也可以從行善積德方式入門,亦可以從誦經方式入門。當然有的人是從感性信仰入門,有的是從理性信仰入門的。只是各自的信仰方式不同罷了。其目標都是一樣以「道」為最高、最根本信仰!

而道教的信仰內容,則有很多歷代聖賢、高道們在經典著作中為我們留下了很豐富、很寶貴的智慧。憑藉聖賢祖師們的智慧,我們走在信仰「道」的大道上,不再迷茫。眾多經典著作的智慧,為我們生活道路點上了亮燈!我們會知道我們活著的人生意義!憑藉經典的智慧與對上蒼虔誠、的信仰,我們內心不再有太多的痛苦。我們可以改善我們的生活品質與思想境界,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而文明!

如何才能真正意義上的得到信仰的好處呢?理由是什麼呢?其實這並不是很玄妙,因為道教義理中,有很多內容,足以讓我們在里找到答案。

道教為後輩信仰者提供了完整的宇宙觀,可以讓我們的心靈自由的在宇宙中縱橫弛騁,我們思想里會有一個大體的宇宙觀。我們信仰道教的人會知道:「道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讓我們知道:萬物化生都是由「道」而來。從而讓我們在信仰上,可以登堂入室而不出其範圍。給予了我們信仰上的方向,從而保證我們在信仰上,不會迷茫!

道教還有一套系統的養生理論,可以讓我們身體與心靈得到健康。道教生命觀認為人們不僅是要形體的健康,而且還要精神的健康,認為我們的生命是永恆的, 「生」與「死」只是生命的一部分,或是一種現象。我們活著,只是「行人」;死了,也只是「歸人」,我們成為「行人」時,應該要做道德的事情,到了成為「歸人」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成為君子,可以得到心靈上的休息。

如果我們成為「行人」時,不體悟大道,不行善積德,到了成為「歸人」時,就會內心不安,只好「撲伏」在地上了。所以,我們活著時,最好將美好的德性顯示,而死亡時,只是德性的回歸。因此信仰道教的人,只要活著時,應該多行善事,多做有道德的事情,即使面對死亡,也是心安理得,可以在心靈上得到休息。因此道教研究的是超越生命的「生」與「死」。

可以如《道德經》里所說的「死而不亡,謂之壽」一樣。所以道教有「性命雙修」的理論。其修養原則是:「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在這系統理論中,道教還有很多方法,足以滿足人們不同的要求。因為道教「方術」的內容廣博,如養生之術就有導引術、服餌、太極、內丹、醫術、外丹術、動功、靜功等等。足以解決人們在修行悟道「方法」上的需求。

對於想超越凡夫俗世的人來說,道教也提供了不少思想方面的內容。如《南華真經》中說有「萬物一齊,孰短孰長?」的思想。即認為事物都是齊一的,沒有什麼長與短,我們沒有必要分別太多。如果我們沒有太大的分別心,就可以超越人間是非的糾紛。南華真人認為:人們的心胸應該像大鵬一樣,在九萬里高空中翱翔。所以他在南華真經中第一篇就講「逍遙遊」。還有,南華真人認為兩個國家打仗爭地盤,如同在蝸牛角上爭世界罷了。

在內丹學上有:築基、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元神出竅等等的不同境界。在《坐忘論》中也有講:真觀、泰定、絕緣等等不同層次的境界。不過,縱觀一切修養的核心思想,也就是讓人們心靈保持清靜。只要內心清靜,才能成為「天下正」,做到了內心的清靜而正直,我們在信仰道教的路上,就不會迷茫了。我們內心有一個高尚的信仰作為人生目標,自然內心充滿自信與坦然,面對一切快樂我們不會沉醉,面對一切困難,我們也不會畏懼,不會悲傷。有著清靜正直的心態,我們就不會在生活中感到迷茫了!

當然道教的理論很多,在這裡難以詳細的講述。只要我們能深入的了解道教義理,自然會明白我們信仰並不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因為道教義理中,告訴我們有關修養的方法與處事的智慧,以及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思想等等。因為,內容太多,而難以盡述,下面只是拋磚引玉的講一些。如果大家感興趣,可以試著沿著這個思路想一下,可以得到更多關於信仰道教益處的思想。

2

信仰道教會讓我們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

為什麼說信仰道教會讓我們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呢?因為道教除了讓我們信仰最根本、最高的「道」,還要求我們要做好事,要幫助人。道教主張「濟世利人」, 「度已度人」。道教認為人的生命在本質上不是單獨生存的,他是相互合為一體,道教認為「萬物為一體」。認為生命都是一個整體。所以,我們要做有道德的人,不能傷害別人,如果傷害到別人,也等於傷了自己。在道教中,信仰很虔誠的人,都是修行很高的人,都是道德水準很高的人,他們不會做出傷害別人的事情。

相反,他們會更好的幫助人。也會讓這個世界更有愛心更有慈悲心,讓這個世界更和諧。因為有道德的,他們的道德觀念不會只局限於人類,他們的道德觀念是以整個自然界為主。在道教勸善書《太上感應篇》中就有講:「昆蟲草木猶不可傷」觀點。認為除了對於人類要有慈悲的思想與行為之外,對於自然界的其他生命也應該慈悲,不能輕易的傷害它們。因此,道教界會積極的為社會做公益事業,會為災區捐資捐物。

同時也會加強自身的建設,讓自己所住的道觀的環境更美好,所以好多道教宮觀都是風景區,而這些風景與文物都是與歷代道人的保護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係。現在有的道觀也成為了世界文化遺產了。所以,保護好自然環境,也是與我們有關,我們的道德觀念用在自然界方面,自然界也會回報給我們人類的!

信仰道教的人,都會守道教的戒律,都會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如道教的五戒,即第一戒不得殺生;第二戒不得葷酒;第三不得妄言綺語,口是心非;第四戒不得偷盜;第五戒不得淫邪。道教將這五戒,稱為「積功歸根」五戒。

一般信仰道教的人,都應該遵守這些基本的戒律,因為道教認為:學道之士莫不持戒精虔以積累功行,故左仙公云:「學道不修齋戒亦徒勞山林矣」。道教認為戒是幫助我們去掉不良行為的一種方法,如果一個信仰道教者不守戒律則不能「得道」。故有「不持戒者,道不由得」之論。這就如病人去看病,付了醫藥費,也服了大夫開的葯,而實際上,病人沒有按大夫的「戒律」去做,所以治療效果不好,這些病人反過來還說大夫醫術不好。

邱祖說:「不知玄科而有禁戒,粒米文錢俱皆有所關係,乃世人之膏脂,農夫之血汗,非用力何能消,豈無功而可受。汝等愚迷,不自揣量,不肯修持,反言本教無功。」現在一些人信仰道教不正確也會是這樣的,常常不遵守道教的清規戒律,不重視道德的修持,卻反過來說信仰道教沒有什麼感應,沒有什麼作用,實在是有點可悲!

所以,一個真正信仰道教的人,都會很好的遵守道教的規律,都會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他們不會去做違法亂紀的事情。與他們相處,他不會傷害到你,他們會給你帶來心靈上的智慧,你會感覺到他們內心很安詳而寧靜!因為他們的內心充滿了道德,充滿了慈悲與智慧!因為他們信仰「大道」,自然會走在「大道」的路上,而一個走在「大道」上的人,怎麼會沒有道德呢?

在西方,看一個人是不是有修養,他們主要是看一個人有沒有信仰,他們認為一個人如果沒有信仰,則這個人的道德則有點讓人不太可信。所以他們的總統上任時,就會有一個信仰的表示,即將手放在《聖經》上面宣誓。當然,我們信仰道教,則用不著將手放在《道德經》上宣誓了,只要我們做一個有利於社會、家庭、個人的事情,就是算有道德的人了。因為我們會按照道教濟世利人的宗旨去行事,我們會將信仰道教的思想付諸於行動!

3

信仰道教會讓我們正確看待名利。

對名聲來說,好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出人頭地,光宗耀袓。或是寄希望於後代,望子成龍。所以,一些人,一生為了名聲,付出很多的心血。有的人通過努力確實取得了成功,但在成功的另一面卻失去了很多。而另一些人也有努力,但結果並不是很理想。對名利看得開的人,可以達觀人生。而一些看不開名利的人,在自己付出了努力而沒有得到理想的收穫時,覺得好痛苦。但是有多少人能正確的看待名呢?人們認為幸福的事情都是幸福的嗎?

浙江大學有兩個女同學甲、乙是好朋友,大學畢業後留校當老師,很幸運,每人都生了兩個兒子。甲的兩個兒子很爭氣,都考到美國留學了,乙的兩個兒子「不爭氣」,全都做了「的哥」,你們說甲、乙誰自豪?人們都羨慕甲,說你真好,兩個兒子都考到美國留學了。但是遺憾的是,甲並沒有感到開心,反而是乙的兩個兒子每逢節假日就開車看自己的母親,接母親出去玩,大事小情照顧得非常好,乙日子過得非常開心。

甲非常羨慕乙,所以是好是壞還不知道呢。也許你說,不要緊,甲移民到美國就行了,就能享受天倫之樂了。我告訴你,是好是壞不知道呢,你把一棵老樹移植到另外一個地方,它根本活不了。甲適應了本處的社會、生態系統,到美國後水土不服,語言不通,沒有朋友,孤單,她總不能每天傻呼呼吸點兒空氣,啥也不說吧,那不成了地下老鼠了嗎?杭州是世界最佳的人居地方,你移民到美國幹嗎去?

美國哪有西湖啊,有湖沒人看,沒人看的地方你看它幹嗎?你總不能每天對著水發傻吧!我們改變不了事情就要改變對事情的態度。所以,出國了,有了名利了,是好呢、還是壞呢?也許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吧!

名聲有好有壞,好的可以讓人流芳萬古,壞的足以讓人遺臭萬年。好的名聲足可以移風易俗,足可以起教化世俗的作用。而壞的名聲如果不加以制止,則會對社會有著不好的影響。但是對於名利,可能好多人都會講,一定要看淡名利,不要去爭名奪利。其實這表面上有道理,但實際上講不通的。如果一味放棄名與利,這不一定是完美的人生態度。名與利,本身沒有什麼好與壞,只是我們在運、用「名」與「利」上能力如何了。

為什麼呢?因為名與利只是一種「工具」,只是使用者的水準高低不同罷了。因為名與利用得好可以造福於人啊,可以有利於社會的進步啊。如果一味的逃避名與利,其實這並不是道教的理論。因為「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逢累而行」。當一個人有使命出世來做事時,應該不要逃避,而沒有使命出來做事時,也不要抱怨懷才不遇。還有在黃石公的《三略》中的中也有講:「潛名抱道者,時至而動,則極人臣之位。德合於已,則建殊絕之功。故其道高而名揚於後世。」

意思說:匿名隱居心懷大志的人,時機到來才肯出仕任職,所以能獲得群臣之上的高位。遇到志同道合的「上司」,便能建立卓越的功勛。所以他們的志向高遠而美名留芳後世。在《道德真經》里也有講「動善時」之論。即要把握好時機,做事情才能有好的收穫。因為好的名聲可以成為正義的動力,可以鼓勵大家一起奮發向上。如果有大的利益則可以讓大家一起分享,可以更好的改善大家的生活水準,這為什麼說「名」與「利」就不好呢?

有一種觀點,我們很有必要改變一下。是什麼觀點呢?就是作為一個正義的人,一心為公的人,一定不要放棄對名利的使用權。就如一個宮觀的主持,如果是一個好的主持,他會為了宮觀的發展而努力,會為教門的興旺而儘力。但是如果一個不好的當家則會只知道自己的個人事情,而不管大眾的疾苦,也不管我教的興衰。這樣的宮觀主持,給他好的名與利,只能會讓我教門失去更多的良好形象,在社會中造成更多不好的影響。

如果一個像包公一樣正直的人,能在一個好的工作位置上,他一定會將自己份內之事做得很好。因為他公正而有利於國家,得到好名,有何不可以呢?像這樣的名聲,難道我們說沒有用嗎?更何況道教的義理還講:「遏惡揚善」呢。即對於不好的事情應該要遏制,對於善良美好的事情,我們應該加以發揚光大。所以,信仰道教的人應該正確的看待名與利。

我們看淡名利,不要被名與利迷住就行了。有的道人剛開始負責管理一點事情時,還可以保持著謙虛的態度,而時間久了,有些收穫了,受到一些人的讚揚後,自己有了好名聲,就自己以為自己了不起了。慢慢的,對人也不太客氣了,自己也慢慢的驕傲起來了,最後由於自己的驕傲而失敗了。其原因就是他們不能像《道德經》第六十五章中說的「慎終如始,則無敗事」。如果能謹慎的對待事情的開始與結果,就不會有太多的失敗。

當然,如果我們沒有那個良好的工作位置時,我們就不要苦苦強求名利。因為道教講「機緣」。機緣不成熟時,則不要強求,則不要抱怨。因為有的事情就像種莊稼一樣,如果時間不到,而在茫茫大雪的地上種莊稼是不會有收穫的。這樣盲目的努力與追求都是枉費精力的。當然機緣成熟時也不要逃避。道教有講的出世與入世的作法。當一個人有入世做事的使命時,就不要逃避,而一個人應該履行出世的使命時,也不要迷茫。因為出世與入世只是道教修行的兩種不同方式。只是看每個人的不同機緣罷了,看自己適合那一種修行方式就選擇那一種修行方式。

當然對於那些虛名與來路不明的利益,道教是反對的。如一些沽名釣譽之輩,道教也是反對的。因為道教的「三皈五戒」中就有講「不得妄語」,即是要讓我們不要亂講話。道教供奉的財神也都是聰明正直的神。其目的是告誡人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因為真正信仰道教的人,知道一位聰明正直之神,不會保佑一個心術不正的人發財。好多人心懷不軌,卻去求財神保佑自己發財,這樣怎麼會得到良好的感應呢?所以道教馬靈祖說:「何必妙手圖吾像,但願君心合我心」。

因此正確信仰道教的人,對於名聲與利益會正確而理智的對待。得到名聲、利益不會高興,失去名與利也不會悲傷。重要的是能夠很好的運、用「名」與「利」為人們多做好事。我們只要做到「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心態就好了,對非份之財物與虛假名聲不可貪求。

4

信仰道教讓我們對生活更樂觀。

我們道教對於事物的觀察,一般都不會只是從一個角度去看。因為道教講「陰」、「陽」與「和」。即認為事物都有正面與反面,有相互矛盾的現象,也有相互融和統一的方面。所以,我們做事情也不能只是單一的考慮一個方面,要觀察到事情的另一個方面。這也就是我們中國人講究做事情,要合乎情,也要合乎理。要做到合情合理。因為有的事情,表面上看來,可能是不對的,但是它卻在本質上是對的。這就是信仰道教的人,不會執著於一個死角去思考問題。他會從不同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有一個成語叫「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大體是意思是:在古老的東方,有一個智者,他的一匹馬丟了,鄰居說你真倒楣,智者回答,是好是壞還不知道呢;不久丟失的馬領著一匹野馬回來了,鄰居說,你太幸運了,多了一匹馬,智者回答,是好是壞還不知道呢;兒子騎野馬,從馬上摔下來,腿摔斷了,鄰居說,你真倒楣,就這麼一個兒子,腿還斷了,智者回答,是好是壞還不知道呢;過一段時間,皇帝徵兵,胳膊腿全的年輕人都在戰場上被打死了,智者的兒子由於腿斷了不能打仗,未被徵兵還活者。

故事就講到這裡,我們可以繼續推理,鄰居說,你真幸運,兒子還活著,智者回答,是好是壞還不知道呢;兒子結婚了,鄰居說,你真好,斷腿的兒子還找到了媳婦,智者回答,是好是壞還不知道呢。所以從大尺度的時間來看,任何事情是好是壞還不知道呢。沒好事沒壞事,只是有事,這樣想,人就會變得洒脫、平淡一些。

一般的信仰者都會問或是被問到什麼是天堂,什麼是地獄的問題。其實這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主要是看我們心態了。一個人幸福不幸福,在本質上和財富、地位、權力沒關係。幸福由思想、心態決定,心可以造天堂,也可以造地獄。一個弟子人問一個老道長,師父,請問什麼是天堂?什麼是地獄?老道長輕蔑地看了他一眼,說你這種粗糙、卑鄙的人,根本不配和我談天堂。

弟子被激怒了,嗖的拔出刀,把刀架在老道長的脖子上,說糟老頭,我要殺了你!老道長平靜地說,這就是地獄。弟子明白了,憤怒的情緒是地獄,把刀收回鞘中。老道長又平靜地說,這就是天堂。弟子聽明白了,心情好就是天堂,馬上跪下說謝謝師父。

神仙領著一個俗人到地獄,這個俗人發現地獄裡的人都瘦骨嶙岣,他們都用一個特質的勺子喝粥,勺子的把特別長,勺子的頭很小,舀出的粥都灑在了地上,一點也喝不上,最後桶里就沒粥了,大家就互相埋怨,互相憎恨。神仙又把這個俗人領到了天堂,他發現天堂里的人一個個都長得胖乎乎,笑顏逐開,他們用的是同樣的勺子,吃的是同樣的粥,但是他們是把粥舀出來喂別人,你喂我,我喂你,結果大家都吃到粥了。

所以天堂與地獄,關鍵在於人的心態。同樣是一件事情,如果以不同的心態去做事,結果也不一樣。所以如果心態不好,可能看好的事情也不好,如果心態好,不好的事情也會看成好的。所以信仰道教的人,不會鑽牛角尖,自然也會過得開心了!

一個人不高興,總有多種理由。他們不是因為鑽「牛角尖」所致,就是陷入得失之中不可自拔,或者誤認為某一關口,就是人生的完結。一個人要高興,也很容易。容易的核心,歸結為一句話:要開心,先「開」心。跳出心靈的圈套;劈開僵硬的自我;鬆開緊握的拳頭;勇敢地鑽出並打碎 「牛角尖」。你會感覺天原來這麼空,海原來這麼闊!不要怨恨自己的命運不好,不要抱怨自己的處境惡劣。換換角度,哪怕簡單地鬆弛一下,就有可能從惡劣的情緒中走出來。

美國總統羅斯福有一次被盜,知道這一消息的朋友紛紛向他表示安慰。但他並沒有把這一問題看得十分嚴重,說:「這實在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第一,他只偷去我的資產,而沒有要我的生命;第二,他偷去的只是我的部分財產,而不是我的所有資產;第三,作賊的是他,而不是我。」換一個角度,原來的悲劇完全可以轉化為喜劇。如果你也像羅斯福這麼想,你還會有什麼不開心的呢?

5

信仰道教更有利於世界和平

道教思想是中國傳統思想的一部分,而在中國的傳統思想中則有講「以和為貴」。即希望人們在生活中要和平共處,同時也不像某些個別人的極端思想一樣,非要去征服自然、破壞自然。道教不但要求人與人之間要和平共處,同時也希望人與自然和平共處。因為道教講天、地、人是「三才」,都是「道」所化生。而人只是「三才」中的一位。

所以,要求人們要與大自然和平共處。所以,作為一個有信仰的人,特別是信仰道教的人,更是要與人和平共處,與自然和平共處。另外,道教除了講人與自然和平共處,人與人和平共處之外,還希望我們個人在內心裏面要做到與自己心靈和平共處,即不要自己與自己過不去。

有些朋友可能會問:個人也需要和平?這裡回答是肯定的。因為道教講體內有二氣,即有陰陽二氣,只有體內的陰陽二氣和平了,才能讓身體健康,不然,「陽氣」 太旺的人則過分的興奮,會讓旁邊的人得不到安靜,而「陰氣」太重的人也不好,會讓人感到太消極和壓抑。所以只有人體內陰陽二氣和平,才是身體最好的狀態。

有些老年人,到了晚年常常良心上不安,就是在年青時,將有的事情做得過分了,到了晚年,常常受到良心上的譴責。會讓他們睡不好,吃不香!疾病自然也會找上門來了。如一美國婦女,年青時將自己親生的五個嬰兒殺害。後來,這個婦女每天夜裡,在夢中就會聽到孩子叫她媽媽,向她要奶吃。每天醒來,都讓她好難過。

由於長時間這樣,她在精神上實在受不了,得了精神方面的疾病,在醫院治療不見效果,只好去警察局自首!一些人在生活中做了壞事,雖然在短時間裡沒有被人發現,但是他們內在的良心不安,常常會有慚愧感,或是有恐懼感,在晚上也有可能會夢到員警來找他們,醒來時,會嚇出一身汗!所以,我們應該做好道德方面的事情,加強修養,爭取做一個安貧樂道,內心無愧的人。做一個心安理得的人,生活上也會過得很坦然的!

這也就是道教要求信仰者在內心裡要安詳而寧靜,在行為上要遵守道德,在言論上要講文明。即「身」 「口」 「意」都要凈化。因此,一個信仰道教的人,如果自己內心安詳而寧靜,再加上能與人和平共處,與自然和平共處,這樣的人當然有利於世界的和平。

所以說,一個正確信仰道教的人,是有利於社會,有利於國家,有利於世界的。如果大家都有一顆和平的心,這個世界當然不會有太多的戰爭,自然也就和平了!生活中,可能現實與理想有一定的差別,但是正因為蓮花出自污泥而不染,才顯示它的高雅;梅花之所以有傲雪之清香,就是它經歷了寒冬。相信通過大家共同的努力,將來這個世界的生活一定會更加文明而美好!

信仰道教的好處,其實遠遠不止上面所表達的這些內容,因道海汪洋,非一言而能蔽之。老子認為:「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因此,道教思想,放之四海皆準。

小則可以修之身,修之於家;大則可以修之於邦,修之於天下。所以,不少企業家,運用道教智慧,在企業管理上也收到不少好處。如葛榮晉所著的《儒道文明與現代智慧》一書裡面,就講了不少中外企業家運、用道教智慧管理企業,取得很多收穫的事例。

而本文在此只是拋磚引玉的述說一下自己的一些初淺、觀點而已。願我們信仰道教的同仁,能更好的認識道教、理解道教,更虔誠、的信仰道教,更好的走在信仰道教的大道上。

衷心祝願同道、同仁們能在信仰上有一個好的體驗,好的收穫,能從信仰道教中得到智慧與幸福;能從信仰道教中覺悟人生,奉獻人生。通過自己的信仰道教,從中得到的道德與智慧,為社會做出更多更好的貢獻。讓我們的生活更高雅,更美好,更文明!

轉發分享 功德無量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迴向給文章轉發者及眾讀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風水決 的精彩文章:

中國四大銀行總部風水,順便沾點財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