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反覆折騰你的臉,你問過皮膚怎麼想嗎?

反覆折騰你的臉,你問過皮膚怎麼想嗎?

在你們看來,皮膚的狀態可能只有白了、黑了、長斑了、長痘了、長皺紋了、幹了起皮了的區別。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

皮膚不僅是美麗的皮囊,也是你觸摸這個世界的中介體。

敲鍵盤和打遊戲時的指尖酣暢,擼貓時的軟綿幸福,秋風颯肅或春風送暖的直感,都是皮膚感受後再傳達給我們的。在你心中,世界是什麼樣子的,很大一部分來自於皮膚的感受。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從你們的角度,也可能只有皮膚痛了癢了,才會去特別關注。

但是,你又有沒有想過,皮膚不僅是我們的感受器官,也有它自己的感受。

它對氣味、力量和情緒,都有自己的感受和態度。即使我們不知情,它也會自己體會 - 消化 - 再轉化成皮膚外表發展的背景色。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看看皮膚有哪些屬於它的感受。

喜歡植物香味的皮膚

芳香療法大家都知道,但是其中的原理卻一直算是玄學。

大約在去年,科學家製造出了一種人造檀香,想測試看看皮膚「聞了」這味兒是什麼反應。結果顯示:接觸這種香後,表皮的更新速度加快了,微小損傷的修復能力提高了。不僅如此,似乎頭髮生長得都更加旺盛了

事實上,在構成皮膚最外層的角質細胞上,有一種可以感受氣味的嗅覺感受器,叫 OR2A47 (簡稱 OR)。它和鼻子上的嗅覺感受器是類似的。芳香性的物質一旦和這個 OR 嗅覺受體看上了眼、配了對,就會產生一些微妙的反應。「聞」到香味的皮膚細胞,生長能力會提高,相互合作的積極性更加強,就連受傷後的滿血復活能力也有所提高。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在頭上也是一樣,毛囊的角化細胞上也有這種嗅覺受體。「聞」到香味後的頭皮,毛髮生長的更快了。(脫髮少女們,這裡注意一下!)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難道皮膚的這種能力是新時代的變異?不然。事實上,人體各種細胞上的嗅覺感受受體,在動物發展出鼻子的嗅覺之前就存在了,是非常非常古老的感覺受體。

舉個極端的例子,即使帶著口罩走進花園,你的身體其實也是能感受到周圍香氣的。所以我在想,我家貓一直喜歡蹭花,真相難道是它的皮膚喜歡花的味道?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創意

擁有感情的皮膚

如果用一根針扎你,你會馬上縮手。那是因為皮膚將痛覺的電流傳遞給了你,告訴了你危險的信號。皮膚和大腦具有相同的起源,真皮和表皮中存在著末梢神經系統的整個分支。因此,在科學界,一直有「大腦 - 皮膚軸」的學說。

用你的理智告訴我,痛不痛

對於老派學說,我的興趣不大。但讓我覺得有趣的是:

皮膚的自我感受系統

一套完整的「情感」系統,皮膚用來體會自己的「喜怒哀樂」,並且在細胞之間有「情感交流」。這套系統由各種神經介質 特殊的受體組成。研究比較多的受體,有一個叫做Mor-1,如下圖。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那這個受體要接收的信號在哪裡呢?接收到的是歡樂還是痛苦?

就說一個歡樂的信號吧。有一個著名的神經介質,叫做內啡肽,又叫愉悅荷爾蒙,內源性嗎啡。對於我們渾身的細胞來說,這都是一個無比歡樂的信號。

比如跑步運動之後,這種內啡肽會在體內大量合成,讓運動完的人一身舒爽。當其大量釋放給我們的大腦時,人會有「飄了」的感受,所以有人跑馬拉松會上癮。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創意

當內啡肽釋放給了皮膚,我們自己其實不太會感受到,但是皮膚會很舒爽。具體表現為很強的鎮靜效果、痛感變弱、各種敏感和炎症反應降低,同時細胞的活力也會增強,有更好的屏障構建和膚色改善效果

運動使人美麗,有一部分原因,就在這裡。

能感受到重力的皮膚

按摩到底有沒有用?倒立會不會讓垮了的臉緊緻回來?都涉及到一個皮膚的力學感知問題。皮膚細胞上連嗅覺受體和神經受體都有了,那感受力量的受體也一定有,對不對?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創意

皮膚的力學感受器 - 機械力受體

皮膚上的機械力受體,大部分位於真皮層的成纖維細胞上。幾乎所有受到的「力」,包括向下的地心引力、做某種表情時的固定拉伸力,他們都會被這個機械力受體轉換成生物信號,告訴皮膚應該如何回應。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一般來說,細胞的回應是一個反作用力的收縮或遷移,牽動身邊的膠原蛋白網反向「使勁」。所以地心引力才沒能把我們的臉拖成絲瓜。而總是皺眉的你,每一次還是可以不留痕迹地舒開眉頭。

但是,這個受體也會疲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收到地心引力「向下」的信號,以及來自你固定不變的「皺眉」信號。漸漸地,它的回應能力逐步下降,這時候皮膚就會容易向下鬆弛,皺眉的地方也形成了川字的痕迹。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創意

有的時候,皮膚還會需要點不一樣的刺激信號,比如按摩

按摩的作用,一方面是緩解肌肉疲勞,另一方面,是給疲倦的機械力受體一點刺激信號,告訴它:醒醒幹活,這個世界還有不一樣的力量可以感受!通過實驗證明,只要按摩手法正確,即點到為止,以不拉扯皮膚為原則,皮膚的緊緻感和彈性都會有所提高

新的科學進展

11 月初,在一次讀者見面會上,有個 30 多歲的大男孩問我:

「有時早上起來會全臉發癢、發痛,但是看不出任何問題,這是怎麼回事?」

我仔細看了他的臉,確實沒有一點敏感皮膚和屏障受損的跡象,眼神也很坦誠沒有騙人的意思。

就很小心地問他:「有抑鬱症嗎?」他開始很驚訝,然後說是的。

從醫學角度來說,很多抑鬱症的高反應期是在早晨,確實有在「大腦 - 皮膚軸」的影響下,牽連到皮膚的可能性。

這就是現在很有爭議的一個新術語:「心理皮膚病學」。

現在市面上雖有一些相應的產品,但還屬於概念階段。而在成分技術端,也不斷有新的基礎研究嘗試和成果。

奇華頓的情緒解碼系統,旨在研究情緒和皮膚敏感的聯繫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Silab 的皮膚嗅覺增強研究,解碼了皮膚嗅覺感受器和味覺受體

還有已經走在成熟應用路上的 BASF 的歐蓍草提取物,採用的是神經受體 Mor-1 調節的方法

成分研究已經逐漸走向成熟,希望用不了多久就能看到新產品應用的曙光。

我是大橘 Ginger 君,相信獨立思考

願世界變更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丁香媽媽 的精彩文章:

除了葉酸等營養補充,這 3 個關鍵環節,孕媽千萬要做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