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孩子不說話,檢查後發現卻是孤獨症!兒童出現這些癥狀別再忽視

孩子不說話,檢查後發現卻是孤獨症!兒童出現這些癥狀別再忽視

明明是家中第二個寶貝,2歲半去社區體檢時,醫生使用《0-6歲兒童心理行為預警徵象》篩查,發現明明不會說2-3個字短語、不會扶欄上樓梯、甚至不會雙腳跳,建議轉上級醫院就診。

奶奶覺得,明明哥哥也是3歲前講話很少,3歲後變「話癆」了,明明肯定沒問題,再等等看吧。

2歲9個月,明明終於開口喊爸爸媽媽,這讓家裡人興喜不已,更加堅定地認為兩個孩子都是「貴人語遲」。

媽媽仍然有些擔心,因為孩子主動溝通的語言很少,所以3歲的時候送明明去了幼兒園。

入園後,語言雖小有進步,但是老師反應,明明從來不和別的小朋友玩,喊他名字沒什麼反應,不聽指令,也不看人。

家裡長輩認為孩子膽小,需要時間適應。

直到明明3歲9個月,媽媽覺得他跟同班小朋友實在差別太大,終於帶到湖南省婦幼保健院兒保科發育行為專科就診。

醫生檢查時發現,明明不僅語言和運動落後,還「不看、不指、不應、不當」,興趣很單一,會說的辭彙大部分是仿說

經過全面評估後診斷為孤獨症,目前發育水平只有兩歲不到

孤獨症,又稱自閉症,是一組以社交溝通障礙、興趣狹窄以及重複刻板行為為特徵的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

起病於嬰幼兒期(3歲前),呈長期慢性病程,嚴重影響兒童健康。

由於病因未明、無特效藥物和干預方法、致殘率高等因素,孤獨症被認為是當今世界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

明明媽媽仔細回想,明明表情不豐富需求物品時不會用手指,眼神交流差,呼名反應差,喜歡重複大人話中的詞或者重複說話,動作模仿很笨拙,連簡單的手勢語(如拜拜)都不會。

一個人可以玩同一個玩具一整天,對媽媽缺乏依戀之情,這些都跟哥哥完全不同。

但是都被家裡人忽視了,導致延遲診治,媽媽內心悔恨不已。

作為家長,應在接受健康體檢時定期讓孩子(尤其是0-6歲兒童)接受心理行為發育的篩查,一旦發現問題早干預早診斷,莫要持著等待觀望的僥倖心理耽誤孩子的康復。

本文中使用的0-6歲兒童心理行為發育問題預警徵象篩查表,是由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國內兒童保健、發育行為、心理、精神等領域的資深專家編寫。

在0-6歲的11個關鍵點,總結了每個年齡點四條核心敏感發育指標,對兒童的語言、智力、行為等問題早期篩查。

條目簡單,信效度良好,有發育問題的兒童絕大部分通過預警征篩查能夠實現早期識別、早期發現。

《母子健康手冊》 兒童篇 0-1歲健康教育內容。

參考文獻:黃小娜、張悅、馮圍圍、王慧珊等.兒童心理行為發育問題預警徵象篩查表的信度效度評估.中華兒科雜誌.2017年6月,55(6):445-450

(編輯zebra。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首發來源:湖南省婦幼保健院微信公眾號)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婦幼保健院 兒童保健科 譚晶晶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湖南醫聊 的精彩文章:

當歸雖好,但怎麼吃才健康?中醫給你2個食譜搭配,趕緊試一下
醫聯體模式2.0升級版試水!專家「空降」到鄉鎮,有哪些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