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軍魔改的半成品機槍,射速超過MG42,得虧德軍投降早,日軍都被打傻了

美軍魔改的半成品機槍,射速超過MG42,得虧德軍投降早,日軍都被打傻了

武器裝備從來都不是一塵不變的,有時一次簡單的改動,都可能提升槍械性能,從而帶來更強的實戰效果。以二戰時期的美軍為例,當時美軍高層篤信軍艦、戰機和坦克才是決定戰爭走向的工具,對輕武器的更新不太上心,這也導致很多士兵都還用著老舊槍械,因此士兵們會利用手頭能夠找到的工具對槍械進行魔改,讓功能得以提升。

太平洋戰爭期間,美軍裝備量最大的班組機槍是勃朗寧自動步槍(BAR),是的,因為大佬們對輕武器不上心,所以美軍連專門的通用機槍都沒有,只能用自動步槍來代替。

對於拼殺在最前線的海軍陸戰隊來說,壓制火力是至關重要的,直接決定他們能否攻破日軍的防線,而光靠BAR顯然不夠,因此他們決定對現有槍械進行魔改。

馬潤們除了要戰鬥之外,身上還背負著「戰場回收者」的任務,即回收墜毀戰機、損毀坦克的有用零件,其中大部分零件都會被送回後方,重新組裝成新的戰機,小部分則被馬潤截留,成為他們增強火力的重要道具,比如ANM2 .30航空機槍。

因為是在高速飛行的情況下戰鬥,而且戰鬥機開火的時間比較短,航空機槍無需擔心散熱問題,可以最大限度提升射速,因此ANM2 .30的理論最高射速達到了1300發/分鐘,比德軍引以為傲的MG-42通用機槍(1200發/分鐘)還要快,而這也正是馬潤最需要的。

圖中就是ANM2 .30改造的通用機槍,海軍陸戰隊稱其為「Stinger(斯丁格,也叫毒刺)」,它的具體變化有四個,一是安裝了步槍槍托(M1),二是安裝了機槍兩腳架(BAR),三是安裝了照門和准心,四是將原本的彈鏈供彈改為彈箱供彈。

其實從這些改動不難看出,海軍陸戰隊只是為ANM2 .30安裝了地面作戰時需要的配件,並沒有改動它的槍機結構,所以斯丁格完整繼承了ANM2 .30的恐怖射速,同時還有後坐力與散熱問題。

當然,馬潤們倒是不在乎這些,畢竟壓制性火力才是他們迫切需要的,其他缺點可以忽略不記。

1945年2月,海軍陸戰隊首次在硫磺島戰役中投入斯丁格通用機槍,一位名叫Tony Stein(托尼·斯坦)的下士在一天之內靠著斯丁格幹掉了20名日軍,還協助戰友端掉了好幾座碉堡。作為參考,日軍當時主要裝備的92式重機槍的射速為500發/分鐘,火力遭到斯丁格的完全壓制,根本無法與之對抗。

德軍應該慶幸,得虧他們投降地早(1945年5月),當時斯丁格通用機槍還只是在太平洋地區使用,而日軍則被斯丁格的恐怖射速打傻了。

斯丁格的產量只有6挺,並沒有得到海軍陸戰隊的推廣,一是因為ANM2 .30航空機槍數量有限,馬潤們也就偶爾撿到一次,二是因為它的問題確實很多,對軍方來說沒有性價比,所以並沒有進入制式裝備的名單,後來隨著美軍更新了機槍,斯丁格的作用不再明顯,也就逐漸被遺忘。

不過由於是魔改作品,結構與ANM2 .30完全相似,而且改裝配件不難尋找,所以斯丁格的製造難度不大,美國有不少民間軍迷也能自行改裝,重現二戰武器的威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周路38號 的精彩文章:

希特勒授予隆美爾的元帥權杖,自殺時仍握在手裡,如今在哪?
極其罕見的朝鮮加長手槍,槍身雕紋,槍管延長,彰顯特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