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封面人物 劉文華

封面人物 劉文華

刊頭題字:鮑賢倫

01

藝術簡介

02

總編寄語

道智修行 尊古尚德

文/大康

書法是一條永遠走不到頭的路,沒有終結。從劉文華先生的藝術經歷來看,年輕的時候以能力自立,人到中年,更注重品德思想、睿智精神、藝術理念的虔誠修鍊。書法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我們始終不渝地追溯、拜膜,始終追崇一種自然的、純美的、儒雅的修行狀態,字裡行間洋溢著思想、情感、理念、知識,特別要洋溢著古人的智慧,最終能夠形成有滋有味的藝術。書法不是技巧,它不僅僅是用手寫字,而是用思想寫字,用對藝術理念的理解寫字,追求具有精神內涵的美。

王羲之曰:「夫書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學無及之。」這就是說,要想「人書俱老」先要「人書俱進」;能夠人書俱進,離不開兩個客觀因素:一是心,一是手。心者,眼界也,智慧也,包括了先天的資質和後天的學養;手者,技法也,線條的質量依賴於腕力的自由表現,毛筆的特性須爛熟於胸。所謂技者,進乎於「道」也。

在劉文華先生的藝術作品中具備著很多講究,這種講究可以看做他作為文化人的自身修鍊、自我檢驗和自我欣賞的一個過程,是不斷完善自我的結晶。他始終致力於對書法的認知和研究,追求純粹,追求清逸,汲取古意,不斷延長藝術生命。他能夠時常靜下心來去反思自己,靜下心來以一種虔誠的姿態去面對古人,靜下心來去用心感受書法的強大魅力。面對藝術,劉文華先生更多的是沉浸在享受古人留下來的饕餮盛宴之中,成為一個書法的研究者、有腦子的書寫者和一個有豐富書法底蘊的文化人。通過學古,懂得如何尊重古人,如何尊重古人留下來的精神,如何尊重書法藝術,如何充實精神頭腦。劉文華先生並不致力於成為一個藝術的創造者,而是努力成為一個傳統藝術的享受者。

藝術家,最重要的不是關注結果,而是歷練的過程,懂得美、欣賞美,然後才能夠創造美。傳統文化靠積累,大器才能晚成。所以要多方涉獵,相互涵養生髮。

在劉文華先生心裡,藝術就是一尊佛,是一片凈土。藝術並不簡單,藝術神秘而又神聖,經過時間的推移和洗禮,一張紙承載了中華傳統文化精神,表達了書法藝術的美。我們追崇傳統文化,它的精粹就是追崇陽光,把人類文明進程中和人類精神世界裡對美的追尋、崇尚、嚮往,通過藝術家的手和筆,糅在紙上,書法家可以是一群創造美、追崇美和享受美的群體,也是要給社會留下精神食糧的群體,在傳承過程中,去蕪存精,保留藝術的純凈。

03

自序

文 | 劉文華

生活對於人而言,是豐富多彩的。而人在炫麗多彩的生活中有緣去感受它的美,可以說是幸運的。

兒時生長在京郊農村的我,從小學就結緣了書法。一路走來,由書法愛好者與普通的作者成長為專業管理工作的參與者,繼而又成為書法藝術的研究者和書法文化的傳播者。

可能是緣份也可能是命運,近五十年的人生道路在追尋問道中由藝術而輔就,在熱愛和眷戀的追逐中而愈發專情。由愛之淺到知而深,由今之近至古而遠,每一步每一階都在痛苦與快樂的雙重感受中度過,掙扎時的迷茫與失意時的創傷,雖練就了不矢志的意志,更重要的是由此演繹了成長,練就了心性,享受了知識和藝術予人的大美,陶養和慰藉了靈魂,感受了今人與古賢的情愫,體驗了人與藝術的交融。

可以說,無論苦或樂,無論汗或淚,雖留下的可能是追尋的軌跡和並不成熟的體驗,但這些結果的存在一一一即在此展示的書作,不僅是那些留在紙上的筆跡,更多的是自己仍不滿足的對藝術的期盼。

做為藝術的踐行者,沉浸在藝術的海洋里,感受到的不是創作快感,而是靈魂的洗禮和陶冶。這些體驗,不是來自技與術的渲染,而是沉澱在來自古典藝術的文化內涵和因文化而生髮的感動。這種成果一定是不成熟的或曰是稚嫩的,因為我與我們都只是行走在路上,走在一條今生永遠都走不到頭的路上。更何況我與我們都在追尋,追尋著承載著民族文明進程和文明精神的藝術,因為這個文明叫做文化。因此,面對著厚且重的歷史文化,我與我們都是學生,是永遠畢不了業的小學生。

傳統因歷史的積澱而成立,歷史因時代的發展而沿續。我願成為此間的一份子,以微薄的努力和淺顯的探索,為藝術的博大和精深而吶喊。以最真誠的心和最敬畏的態度去守護著最乾淨的養育著我們的那片土壤。

04

佳作欣賞

(雙擊圖片,可看高清作品)

劉文華先生作品欣賞

劉文華先生作品欣賞

劉文華先生作品欣賞

劉文華先生作品欣賞

劉文華先生作品欣賞

劉文華先生作品欣賞

劉文華先生作品欣賞

劉文華先生作品欣賞

劉文華先生作品欣賞

劉文華先生作品欣賞

劉文華先生作品欣賞

劉文華先生作品欣賞

劉文華先生作品欣賞

劉文華先生作品欣賞

劉文華先生作品欣賞

劉文華先生作品欣賞

劉文華先生作品欣賞

劉文華先生作品欣賞

劉文華先生作品欣賞

劉文華先生作品欣賞

劉文華先生作品欣賞

劉文華先生作品欣賞

劉文華先生作品欣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翰林 的精彩文章:

書譜集字古詩,找回了1400年前的書法味道!
王羲之集字《弟子規》,讓人大飽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