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媽媽這麼做,孩子想情商低都難

媽媽這麼做,孩子想情商低都難

情商,代表了對情緒的處理能力,決定了一個人的溝通能力、抗挫折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等,而安全感、自信心、抗挫力、被認同、被尊重等因素,是決定情商高度的重要因素。

培養孩子的情商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點。

一:當希望孩子做某事時,可以從催促變成給出行為選擇

如:

我們要去睡覺啦,你是先刷牙還是先洗澡呢?

我們要出門啦,你是想穿白色的鞋子還是粉色的鞋子呢?

馬上吃飯啦,你是幫媽媽擺碗還是幫媽媽擺凳子呢?

在很多孩子的身上,都會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磨蹭,很多家長吐槽自己的孩子,刷個牙都恨不得一顆牙10分鐘,每次睡覺出門之前,自己至少得喊100句快一點,冷靜下來思考,這些快點、你再不睡覺就怎麼樣怎麼樣的、我們要遲到了之類的話,真的讓孩子快一點了嗎?

我們說,解決問題就要挖掘背後的根本原因,大部分的孩子磨蹭都是由於缺乏時間觀念造成的,快點、要遲到了、很晚了之類的,其實在他們那裡統統可以歸結成為一個詞,催促,他們並不能理解這些詞背後的真正意義。

如果家長換一個說法,給孩子一個選擇,這樣孩子就會立刻把注意力轉移到你所給出的選項上去,也就是說要從無實際意義的催促落實到真正的行動上來,在這些話中,孩子可以明確馬上要做什麼,而且選擇給行動帶來了趣味性,激發了孩子的積極性,孩子的行為習慣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形成。

二:當孩子拒絕時,一定要先問為什麼,再說出自己的理由

如:

你為什麼不想出門啊?媽媽覺得外面天氣還不錯,所以很想帶你出去走走。

昨天你為什麼不想跳繩啊?媽媽知道每天堅持是很辛苦的,但是跳繩是為了讓你的球打得更好,對嗎?

大部分時間,當孩子說不的時候,我們的本能反應都會是,你是個孩子你懂什麼,趕緊去做就完了。但是孩子對著家長說不,其實是很需要勇氣的一件事,而這個時候,也是家長跟孩子進一步溝通的好時機。

當孩子說出拒絕時,家長應該先問問孩子為什麼,給孩子一個表達自己真實想法的機會,親子關係的構建其實是一個非常多元化的過程,過分嚴格的規矩反而會影響孩子對家長的信任。

在一個家庭中,家長需要給孩子的是愛與邊界,家長聆聽孩子的想法,是愛,是尊重,而告訴孩子行為的原因和行為的界限,是給孩子設置了邊界,這樣的溝通才是理性的,而孩子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學會勇於表達自己,並且傾聽、吸納他人的意見。

三:當孩子弄壞東西時,先關心孩子再處理問題

如:

當孩子打破東西時,家長應該先問孩子是否受傷,然後處理碎片,最後和孩子溝通為什麼要這麼做。

之前在知乎上看見的關於原生家庭的影響的答案,有一句話讓人感觸頗深,看著地上的碎片,隔了一會我才意識到,當我打破東西時再也不會立刻有人衝出來罵我了。

對於孩子來說,當他們弄壞東西時,當下的本能情緒是恐懼,如果這個時候家長再衝出來責罵他們,很容易對他們造成難以磨滅的傷害。

但是就這樣放任孩子嗎?並不是。

是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中,潛移默化的給孩子設立應有的界限,比如別人的東西不要動,家裡什麼東西時危險的,什麼東西時容易破損的等等。

但是當孩子真的去弄壞東西時,家長第一時間的關心,會給孩子帶來更多的安全感,同時他們更容易冷靜下來,去面對自己的行為後果。

四:當孩子遇到挫折時,要教孩子學會面對

當孩子遇到學習新知識遇到困難時,我們可以鼓勵孩子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當孩子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時,應該引導孩子如何面對,如何解決。

如,孩子學習滑板車摔倒了,我們應該引導孩子去發現摔倒的原因並加以練習改正,而不是說摔倒了我們就不學了。

當孩子跟其他小朋友發生衝突時,我們應該引導孩子去自己學會解決問題,而不是第一時間衝上去,參與到其中。

教孩子學會面對問題、面對挫折,其實也是在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和抗挫折能力,陪伴孩子積極地面對挫折,給予他們情感上、認知上、思維方式上的全方位支持,才是真正對他們有幫助的教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媽咪智囊團 的精彩文章:

孩子牙齒不整齊,地包天,幾歲矯正最合適?
《2019母嬰用戶消費行為》報告:95後將成消費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