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300多年前的清朝女子有多美?

300多年前的清朝女子有多美?

東方。生活。美學。

最美微雜誌

清朝入關後,滿漢文化之間的衝突也給當時的化妝服帶來了外來的魅力。「白瘦細眼八字眉、小嘴大頭尖下巴、溜肩駝背長脖子」清代女性的審美基本上沿襲了宋明的風格,簡潔明了。

在清朝的初期,旗人女子大多都是包頭或者辮髮盤頭。比如孝庄皇太后穿著日常的衣袍,頭上並無任何裝飾。

到了康熙時期,女性頭上才慢慢有了髮飾。康熙時期的孝昭仁皇后,也是身著女常服袍褂,由於女常服袍褂都是素色,上面也沒有紋飾,因此,就算有了頭飾也只是很簡單的樣式。

當她們穿上吉服的時候,對應衣服的隆重,髮飾自然也會多一些,形成呼應。但也只是在穿上吉服,參加較為重大的盛典的時候。

再後來就演變成了一種特別的髮飾——鈿子。到了清代的中期,鈿子的演變也基本成熟了。發展到了清末,鈿子也發生了變化,變得愈發的華麗,女子不得不端莊儀態。

清代有種著名的髮型叫「小兩把頭」。「小兩把頭」的特點,是用本人頭髮梳成無法戴份量重的金銀首飾。

「小兩把頭」的出現,是從實用出發的。隨著清朝統治的鞏固,經濟發展,后妃髮式也出現了由小到大,由實用型向著美容、美飾的審美型發展。

清同治時期《玫貴妃春貴人行樂圖》局部

然後出現了旗頭的雛形——兩把頭。最早是出現在道光年間,到了光緒末年,旗頭的發展也逐漸成熟了。

旗頭髮展成熟以後,慢慢演變,後來就越來越大,變成了清末常見的旗頭。旗頭一般是梳好髮髻,再把頭座放上去。

坐者為慈禧,左立者為瑾妃,右立者為隆裕皇后

清朝時期以含蓄內斂為美,《紅樓夢》里的林黛玉就是典型人物。清朝女子的妝容總體上比較素雅、簡約,眉毛纖細高挑,眼妝清淡柔和,胭脂多用粉色系,唇妝追求小而薄,這樣看起來更柔。

清朝的唇妝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上唇塗滿,下唇只在中間位置點上一點,這種在當時宮廷較為流行。另外一種是直接在上下嘴唇的中間,塗成形狀像花瓣的樣子。看來,當時的審美與今日是天差地別啊。

清代文學家李漁在《閑情偶記》中這樣描述女子化唇的方法:「至於點唇之法,又與勻面相反,一點即成,始類櫻桃之體;若陸續增添,二三其手,即有長短寬窄之痕,是為成串櫻桃,非一粒也。」

清朝唇妝

在故宮博物院中可以看清朝歷代皇后嬪妃畫像,當時女性的眉毛,均為眉頭高、眉尾低的形態,形狀纖細修長,彎似新月,越發襯托出女性清秀柔美的姿態。

滿族女孩兒出生後,一耳穿三孔,戴三鉗,稱為「一耳三鉗」,有別於漢族女性的一耳一墜。

耳鉗也稱「耳環」,富者用金、銀、翠、玉為質,貧者以銅圈充之。這種耳環會終身佩戴,同時還會配以墜飾,直接將其系在耳環上即可。

清代女子服裝,有公服、禮服和常服。

公服是自皇后至七品命婦規定的服制;禮服在民間指的是婚喪嫁娶及壽日的衣服。宮廷中是按命婦的品級規定的;常服形式多,變化也自由得多。

清代女裝,漢、滿族發展情況不一。漢族婦女在康熙、雍正時期還保留明代款式,時興小袖衣和長裙;乾隆以後,衣服漸肥漸短,袖口日寬,再加雲肩,花樣翻新無可底止。滿族婦女著「旗裝」,梳旗髻(俗稱兩把頭),穿「花盆底」旗鞋。

到晚清時都市婦女已去裙著褲,衣上鑲花邊、滾牙子,一衣之貴大都花在這上面。

來源:美在MZ及網路 西風東韻編輯整理

圖片及素材來源網路,版權歸屬原作者

責任編輯:喜雨

-end-

主編推薦

一個為了能讓你吃的更好而操碎了心的公眾號

從荒漠到平原,從山地到海洋,

人們因循自然,從食物中獲取能量,

竭盡才智,用美味慰藉家人。

讓我們穿越四季,跨越山海,

開始一場採集風味的大美旅行。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為西風東韻加上星標,就再也不會迷路啦!

有一種愛,叫設為星標。

中國最有價值和影響力的生活美學傳播機構之一

每日分享最有價值的傳統文化和生活美學新鮮資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風東韻 的精彩文章:

最美的老上海突然爆紅,簡直讓攝影師欲罷不能!
近距50厘米都看不出來的「光腿神器」,讓你比韓國女團還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