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自律沒有給他自由,反而給了他精神病

自律沒有給他自由,反而給了他精神病

某款知名運動APP打出了一個口號,「自律給我自由」,憑藉這一朗朗上口,而且具有強勢心理暗示的口號,該APP很快就獲得了大量忠實用戶。

自律確實戳中了很多人的痛點:

「如果自律,我就不會通宵玩遊戲、看綜藝和追劇了」

「如果自律,我就不會明知脫髮還要抱緊肥宅快樂水不放手了」

「如果自律,我的6塊腹肌如今應該還健在吧」

「如果自律,我說不定已經上了清華,或者是北大」

「如果自律,……」

在傳統文化中,自律向來是評價一個人品行的重要維度之一,所以對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社會地位的人,都有「自律慎獨」的道德要求。

自律確實也是一件好事,能幫我們更好地實現目標,表明了我們具有一定的自我管理意識,是一個能對自己負責的人

不過,根據以色列心理學家利亞德的研究論文顯示,自律可能帶來的危害也不小。自律是有害的,這一觀點是嘩眾取寵嗎?

並不是,利亞德研究發現,過度自律可能會影響我們覺得自己沒有那麼幸福。

首先,利亞德認為,當你取得成績時,過度自律會讓你克制自己,錯過那些喜悅的時刻。

過度自律,就像是一種禁慾思想,只不過這種禁慾不是外界強制,而是自己的一種自我壓抑。有研究發現,自律水平比較高的人,他們會在無意識中壓抑強烈的情緒,這就形成了一種「情緒慣性」。

試想一下,假如我們取得好成績時,尤其是取得喜出望外的成績時,本應欣喜若狂,但過度自律的人所擁有的「情緒慣性」卻讓他們用冷淡取代了喜悅。

其次,過度自律會讓人有不滿的情緒。

一個人的自律程度越高,對於既有的規則服從度就越高,這類人會更遵守組織的紀律,對工作更嚴格,也對自己存在更高的要求。

這種品質其實不是壞事,但問題在於,其他人會習慣你的高自我要求,並且將其視為理所當然,而忽視了過度自律的人在背後做出了多少犧牲,克服了多少困難。

當自律的人背後的付出被忽視的時候,高度自律的人就有可能心生不滿。但問題在於,由於自律的道德要求,他有可能會壓抑自己的不滿,形成心理困境

第三,從長期來看,過度自律會讓人後悔

研究者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多年的校友,當他們回憶他們當學生時期的寒假經歷,再談談對當下生活的感受。其中很多人都後悔自己假期一直在學習,沒有出去多玩玩,多走走

他們最大的願望是自己能少一點兒自律,多體驗生活。(是不是一點都不像優秀學生應該說的話?刻板印象要不得)

因此,適度的自律確實可以幫助實現目標,但過度的自律,反而會讓我們錯過一些人生的難得體驗,甚至讓人後悔。

但我們絕不是倡導不要自律,而是不要過度自律那怎麼掌握好自律的分寸呢?

1. 重新評估目標,想想當前的目標是否值得自律。很多高度自律的人,就算目標已經沒有意義了,他們還會繼續堅持。要知道,「目標不是手段」,選擇比努力重要,自律應該是為實現目標而服務。

2. 不僅要管理自己, 還要管理別人對你的期待。如果你是個高度自律的人,你需要和別人談論你遇到的困難和挑戰,而不是壓抑所有的壓力和不滿。

3.適當降低對自己的標準,不要對自己太苛責。一旦掌握不好自律的尺度,將可能會將自己變成強迫症,或者是在長期的壓抑內心環境患上抑鬱症。

無論如何,自律作為一個正向的標準,不應成為打開心理疾病大門的推手。

圖文來自公眾號「翼健康心理」,更多心理健康小知識等你來發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律道德 的精彩文章:

華鼎獎發布社會責任自律宣言致敬女性 成立道德委員會
自律,讓孩子一生受益!學會這5招,輕鬆培養出自律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