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日本知名百貨店接連倒閉,優衣庫這次又贏了?

日本知名百貨店接連倒閉,優衣庫這次又贏了?

近年來,日本各大百貨店不斷關停虧損店鋪,以謀求公司盈利。百貨店曾是日本平民非常憧憬的地方,現在卻很少有人光顧。也許百貨店已經不再是吸引人的快樂場所了。

01

「幸福的時代」已結束

2019年9月30日,神奈川縣的伊勢丹相模原店停業。

在停業儀式上,店長致辭稱「對我們來說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能在這家店與大家相遇。和大家一起度過的寶貴時間是不會消失的。」

停業關門的瞬間,這家百貨店29年的歷史落下了帷幕。

伊勢丹相模原店於1990年9月開業,此時正處於泡沫經濟崩潰前。對百貨店來說,也許是最輝煌的時代。

當時,穿著時尚的情侶和帶著家人的客人們闊步走在從車站延伸過來的大廳里。一到周末,店鋪前就排起了等待開門的隊伍。

不僅僅是三越伊勢丹,以前的百貨店可以讓人輕鬆進入,是平民「憧憬的存在」。

廣播作家寺坂直毅在《讓人感到不安的百貨店》一書中,這樣描述當時的百貨店:

「以前的百貨店裡,有豪華的吊燈,有電梯女郎,給人一種與其他建築不同的高級感。混有化妝品和皮製品味道的獨特氣味也讓人感覺非常特別。」

「而且,百貨店裡有面向家庭的商品,食堂里提供「兒童午餐」。很多百貨店的屋頂上還有遊樂場。雖然百貨店很特別,但也是一家人可以輕鬆進入的地方。」

但是,後來人們不再像以前那樣去百貨店了。已經處於「瀕死」狀態的服裝行業不景氣便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時裝流通顧問小島健輔如此評論現在百貨店的經營情況:

「9月末伊勢丹相模原店以及府中店關門就反映了百貨店現在的經營趨勢,百貨店的『關店高峰』也終於變得無法阻擋。

1999年,數量達到311家的日本百貨店將在2020年持續關停,預計百貨店的數量將減少到200家以內。在關店潮中,百貨店最大的服裝公司ONWARD宣布將關閉600家店鋪。

此外,三陽商會已連續4次財報出現虧損,岩田功社長也被迫引咎辭職。與百貨店交易量非常大的服裝行業正面臨『兩敗俱傷』的危機。」

日本全國百貨店銷售額,也從1997年的9.2萬億日元(摺合人民幣約5983億元),在2018年減少至約6萬億日元(摺合人民幣約3902億元)。據悉,三越伊勢丹除了前面提到的2家店鋪之外,2020年還將關閉新瀉三越店。

關閉虧損店鋪的結果是,2019年3月合併決算財報顯示,三越伊勢丹盈利134億日元(摺合人民幣約8.7億元),但這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經營問題。而那些已經關閉的店鋪,再也回不來了。

02

「好東西」只有百貨商店有

時裝商務顧問北村禎宏,是這樣描述過去的日本百貨店的:

「昭和30~40年代(1955年-1965年),百貨店的確是一個『華麗的場所』。當時,人們會帶著家人一起去買『好東西』,特別是衣服。另外,去百貨店不僅僅是為了自己買東西,同時也是買襯衫或者商品券等送給別人的東西的地方。」

「反過來說,以前為了買好的東西,只能去百貨店。當地的商業街不賣特別的東西,像大榮這樣的量販店只不過是買日常生活用品的地方。」

現在的百貨店不知不覺已落後於時代,失去了其存在價值。這樣說可能有點太殘酷,但是仔細想一想,卻怎麼也想不起來最後一次去百貨店是什麼時間。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

03

不穿西服的年代

以前百貨店銷售的襯衫、鞋子、西服給人一種「信賴感」。用時尚的包裝紙包裝起來的商品,就是高級品。

但是,後來百貨店過於追求利潤,逐漸降低了商品的品質。

時裝流通顧問小島這樣解釋當時百貨店的做法:

「上世紀80年代前半期,百貨店從自行採購商品改為委託採購,因此供貨商的負擔加大了。供貨商考慮退貨的風險,只好降低成本。而當時的泡沫經濟崩潰加速了成本降低。」

「在各大百貨店銷售額減少的情況下,伊勢丹率先降低了服裝商品的交貨掛鉤率,希望通過純利率盈利。

80年代中期以4000日元(摺合人民幣約260元)成本製作的1萬日元(摺合人民幣約650元)的襯衫,後來以2000日元(摺合人民幣約130元),甚至更低的成本製作。

去百貨店的普通客人就會覺得『這個品質值1萬日元?』」

此外,到了80年代,原來對百貨店抱有憧憬的一代人逐漸老齡化。退休的這一代人不需要頻繁地重新購買西裝和領帶。

而本應成為新顧客的年輕一代,由於少子化的發展,他們選擇去優衣庫和外國品牌店買衣服。

甲南女子大學人類科學部教授米澤泉說道,

「現在的年輕一代,他們出生時在優衣庫等便宜的量販店買衣服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對大多數人來說,衣服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是特別的東西。

即使是快時尚品牌代表的「FOREVER 21」也已經退出日本市場,時代正在發生顯著的變化。進入百貨店的名牌服裝,真的逐漸成為喜歡時尚的一部分人購買的東西。」

04

服裝賣場不斷縮小

瑞穗總研主任研究員岡田豐如下評價百貨店。

「百貨店也是向顧客『提供』新商品的地方。但是,尤其是年輕人,他們當中網購的重度用戶很多,認為『我知道那個商品』,『在店裡買,既貴又土氣』的人也很多。雖然聽起來很不舒服,但這是現實。」

此外,我們日常的「著裝」也在這期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就連「生硬行業」代表的銀行裡面,工作人員不打領帶,不穿外套上班已成為常態。因此,西裝、領帶別針、袖扣、皮帶、皮鞋,這些價格昂貴的衣服和飾品漸漸變得不需要了。

小島顧問說道,

「最近百貨店內引入專賣店的『購物中心型』的複合店鋪在增加。像NITORI和優衣庫這些『不像百貨店』的專賣店也會入駐百貨店。

此外,百貨店內為服裝店預留的放置商品的空間急劇縮小。我認為所謂的百貨店的服裝品牌,5年以內就會消失。」

隨著服裝銷售的下滑,以及成本的不斷降低,百貨店內的量販店不斷增加。本應是特別場所的百貨店,如今卻變成了隨處可見的購物中心。

代替不景氣的服裝,為百貨店實現部分盈利的是地下商場。即使在平日的傍晚,地下百貨商場的客人仍舊擁擠不堪。

據日本經濟產業省的商業動態統計調查,約40年前的1980年,百貨店超市的銷售中食品佔30.8%,服裝佔42%。而到了2018年,食品佔59.4%,服裝佔20%。地下百貨商場的銷售額為服裝專賣店的3倍。

地下百貨商場即使再大最多只有2層。而地上大部分都是服裝專賣店。雖然地上地下的面積相差這麼大,但是出現3倍的銷售差額,的確說明百貨店的服裝經營非常慘淡。

時裝商務顧問北村說道,

「地下百貨商場之所以經營這麼好,是因為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變快,一年中『歡樂的日子』不再只是屈指可數的幾天,更多的人想頻繁地享受每一天。

想稍微奢侈一下的時候,去地下百貨商場買食品就可以解決了。

另外,各百貨店的地下商場出租方也應該有利潤。因為地下比地上的租金佔比小。服裝專賣店的租金占銷售額的40%左右,而食品專賣店只佔20%左右。

此外,服裝專賣店每半年需要進行一次庫存處理,而食品專賣店每天以少量的庫存運營,損失也少。」

即便如此,地下商場也不能彌補以往服裝為中心的銷售額差額。大多數的百貨店一般在當地最好的地段開設店鋪。整個百貨大樓的房租,或者即使是自有大樓,以現在的經營狀況百貨店今後能繼續支付各項費用嗎?

05

百貨店的「特別感」逐漸淡薄

如今,百貨店能夠盈利的只有地下百貨商場和1樓訪日外國遊客需求較大的化妝品專櫃。曾經給顧客「特別感」的二樓以上的樓層已經沒有什麼作用了。

百貨公司里曾經人們非常熟悉的「屋頂遊樂場」現在怎麼樣了呢?松坂屋名古屋店至今還保留著屋頂遊樂場。

從事管理工作約30年,一直關注百貨店發展趨勢的田中國彥這樣回憶道。

「泡沫經濟以前與現在不同,孩子們玩耍的遊樂場沒有現在這麼多。以前,與家人一起來買東西時,孩子撒嬌的話,就會帶到屋頂的遊樂場。當時,僅屋頂乘坐的遊樂器具的銷售額就達到了1天數十萬日元。這也說明了當時百貨店人氣非常高。」

但是現在,很多人覺得帶著孩子上下好幾層很辛苦。老年人應該也會有同樣的感覺。像Lalaport在郊外橫向展開的購物中心非常受歡迎就是這個原因。

百貨店從平民帶著一點憧憬的地方,變成了價格和物理位置都「難以進入」的地方。以前,如果需要什麼,就先去百貨店買。而如今,百貨店這個「什麼都有的地方」已經被網購所取代。

廣播作家寺坂先生也說道,

「現在很多百貨店雖然很時尚,但是裝修沒有亮點,不吸引人。在這種情況下,百貨商店必然會面臨顧客減少,經營不善的危機。但這也可以說是時代的潮流。」

無論好壞,能左右百貨店行業動向的,永遠都是伊勢丹。如果伊勢丹的經營陷入僵局,那日本的百貨店就迎來了終結時代。

本文由日本通編譯

首發於日本通網站

https://www.517japan.com/viewnews-111083.html

編譯:oukou,編輯:橘貓

- 完 -

小通長期撩想兼職投稿的小夥伴

日本通丨517japan.com

轉載原創請聯繫我們,獲得授權

致力於做新鮮有趣的日本相關科普

給大家還原一個真實的日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日本通 的精彩文章:

日本Skylark集團開始實行「脫塑化」,棄用一次性塑料包裝
這就是時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