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健康| 中醫是如何調理治療陽虛癥狀的?

健康| 中醫是如何調理治療陽虛癥狀的?

中醫所說的陽虛,指的是人體內的陽氣虛衰所導致的一系列癥狀,在人體內,陽氣有著溫煦肢體及臟腑的作用,如《素問·生氣通天論》中所說的:「陽氣者多精則養神,柔則養筋」,一旦人體的陽氣不足,也就會導致人體的功能減弱,出現陽虛的癥狀。

陽氣不足所導致的陽虛主要表現在「寒」這個特徵上,在《素問·調經論》有這麼的一句話:「陽虛則外寒」,如畏寒肢冷、精神不振、唇色蒼白、少氣懶言、消化不良、面色苔白、小便清長、大便溏薄、性慾減退、舌淡胖嫩、脈沉微無力等癥狀。

陽虛症有腎陽虛、脾陽虛、胃陽虛、肝陽虛、心陽虛幾種不同的虛證,一般以脾腎陽氣虛較為常見,但人體始終都是一個整體,因此任何的一種陽虛,都有可能在日久之後累及其他臟腑,導致其他陽虛癥狀的出現:

1)、腎陽虛:

在中醫理論中腎主藏精納氣,為人體「先天之本」,腎陽虛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所引起:素體陽虛、年高腎虧:久病傷腎、房勞過度。

主要表現為腰膝酸痛,畏寒、手腳冰涼、乏力疲憊 、夜尿頻多、陽痿不育、水腫、舌苔厚膩而舌肥大等癥狀。

腎陽虛者大多是為累積成疾,因此在治療調理方面不可急於求成,要慢慢地進行調理,一般可以選用金匱腎氣丸、桂附地黃丸、濟生腎氣丸、鎖陽固精丸等中成藥來進行治療調理。

2)、脾陽虛:

脾陽虛指的是人體脾陽虛衰、脾不得溫運,陰寒內生所產生的癥狀,多見於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胃下垂、慢性腸炎患者等胃腸道患者。

脾陽虛者常表現為自汗、神疲乏力、大便稀溏、食少消化不良,噯氣泛酸、大便稀溏、腹脹腹痛等癥狀。

脾陽虛的治療調理原則為溫中散寒、補氣健脾。在生活上,脾陽虛者應盡量少吃或者不吃寒性的生冷食物,可以多吃一些具有溫陽散寒作用的食品如:牛羊魚肉。也可選用人蔘養榮丸或人蔘健脾丸來強健脾氣,或附子理中丸、桂附理中丸等藥物進行治療調理;

3)、胃陽虛:

胃陽虛症主要是由於脾胃陽氣先天不足、飲食無節、過食生冷、久病纏身、勞倦傷中,感受寒邪所致的陰寒凝滯胃腑。常表現為胃脘冷痛,綿綿不已,時發時止,喜溫喜按,食後緩解,泛吐清水或夾有不消化食物,食少脘痞,口淡不渴,倦怠乏力,畏寒肢冷,舌淡胖嫩,脈沉遲無力。

胃陽虛的治療調養原則為溫中健胃,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起居飲食,要注意腹部保暖,飲食宜清淡,不可多食油膩辛辣食品,可用藥物有香砂養胃丸、小建中顆粒、四逆湯、安中片、胃腸散等。

4)、心陽虛:

在中醫理論中,心主血脈,只有心陽充沛,才能夠氣血暢通,濡養周身,心陽不足,則氣血無力運行,導致人體出現陽虛的癥狀。

心陽虛主要表現為胸悶胸痛,心悸冷汗,惡寒肢冷等癥狀。在日常的生活中,心陽虛主要以溫陽補氣、養心通脈做為原則,平時要注意溫陽補氣,可用酌情使用適量的黃芪、紅參、肉桂、生薑、紅花等溫陽補氣的中藥材泡水喝,要注意避免風寒,少吃生冷食品,可用藥物有參附強心丸、芪藶強心膠囊等。

5)、肝陽虛:

肝陽虛指的是肝臟陽氣不足而導致陰寒內盛及相火內郁化熱,常見的癥狀有頭暈目眩、兩脅隱痛、情緒抑鬱、多疑善慮、女子乳房脹痛,少腹冷痛、月經不調或崩漏、男子陽痿、腰腹疼痛、脾氣急躁、口唇發青、脈沉遲無力等。

肝陽虛在治療調理的原則為舒肝補氣,日常生活中要保持樂觀開朗,平時要少熬夜、少勞累,多吃溫補陽氣的食物,少吃生冷寒涼的食物,可用藥物有十香丸、茴香橘核丸等。

6)肺陽虛:

肺陽虛者多為年高體弱或久病不愈者,導致肺陽虛的原因主要為肺氣耗損或寒邪傷肺,肺陽虛者有個特點就是容易感冒、咳嗽。

常見的癥狀有咳吐涎沫、形寒肢冷、自汗、背寒如掌大、易感冒、面白神疲、氣短息微、舌質胖淡,苔白滑潤、脈遲緩或遲弦等。

肺陽虛主要以溫肺補肺為治療調理的原則,在日常生活中要多鍛煉身體,飲食方面以清淡為主。

陽虛症者在飲食上進行調養時,可選用以下具有溫補作用的食物:

肉食類:羊肉、豬肚、雞肉、帶魚、麻雀肉、鹿肉、黃鱔、蝦、鴨肉、鵝肉、鴿肉、鵪鶉、豬腎、豬蹄、驢肉等。

蔬菜類:韭菜、洋蔥、芹菜、菠菜、黑木耳、銀耳、蘑菇、猴頭菌等。

水果類:核桃、栗子、橘子、葡萄、楊梅、山楂、橄欖等。

日常生活中慎食寒涼食物,如:田螺、螃蟹、西瓜、梨、苦瓜、綠豆、海帶、綠茶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肺陽虛 的精彩文章:

陽虛:韭菜、枸杞子溫中潛陽補虛
腎陽一虛,脾肺也會出問題!國醫大師的三個葯膳,幫您補回腎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