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教與古代遊仙詩

道教與古代遊仙詩

12.12/2019

武漢長春觀

遊仙詩,即是歌詠仙人漫遊之情的詩。其體裁多為五言,句數或十句,或十二句,或十四句,或十六句不等。遊仙詩源於漢代以前的歌賦,早在《楚辭》中就有抒寫仙人輕舉登霞的篇章。秦始皇好仙,曾使博士作《仙真人詩》,巡遊天下時,令樂人歌弦之。此後,漢樂府中亦有反映神仙思想的作品。但是,作為一種成熟的體裁,遊仙詩的流行是漢代以後的事。隨著道教的創立和發展,以及在社會上的廣泛流傳,魏晉階段,不僅道教中人創作遊仙詩,文人亦相繼創作遊仙詩,出現了大量的遊仙詩作,成為一種突出的文學現象,以至梁朝蕭統編的我國第一部文學作品選集《文選》列「遊仙」為文學體裁之一,在鍾嶸的《詩品》和劉勰的《文心雕龍》里都論及遊仙詩。

遊仙詩的繁榮與道教活動的逐步深入密不可分,隨著道教的發展和傳播,道教的神仙體系、洞天勝境為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想像。道教中人基於對長生成仙的追求、對神仙境界的嚮往以及修鍊體道的感受,創作了大量的遊仙詩篇,與此同時,一些文人士大夫由於對現實社會的不滿,亦嚮往虛無飄渺的神仙世界,也大量地創作遊仙詩,藉此求精神解脫。

魏晉道教中人首先創作遊仙詩的當推葛玄。傳說葛玄是在晚年接受太上老君的詔令而「升化」之際,心情非常激動而賦作了三首遊仙詩。他在第一首詩中寫道:「吾今獲輕舉,修行立功爾。三界盡稽首,從容紫宮裡。停駕虛無中,人生若流水。」《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二十三《葛仙公傳》中描述了他學道功成、漫遊仙界的景象,感嘆人生的短促和仙界的美好。早期上清派道士楊羲、許謐、許翔等人假託眾真降授,造作了大批上清經典,其中就有不少遊仙詩,後來收錄在《真誥》中的就有幾十首,如《右英王夫人歌》、《紫微夫人答英歌》、《桐柏山真人歌》等等,表達了仙人的逍遙之樂。

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士大夫創作遊仙詩的人很多,如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竹林七賢(嵇康、阮籍、山濤、向秀、阮咸、王戎、劉伶)、何劭、張華、郭璞、沈約等人。其中最著名的遊仙詩人是西晉末年郭璞,他的遊仙詩有「文體相輝,彪炳可玩」之稱。在他的遊仙詩里,通過對天堂的構想和對神仙境界的追求,表達了其超脫塵世的心態。如他寫道:「京華遊仙窟,山林隱遁棲。朱門何足榮,末若托蓬萊。臨源挹清波,陵岡掇丹夷。靈溪可潛盤,安事登雲梯。」他認為榮華富貴並不值得留戀,隱遁求仙才是最快樂的。

隋唐時期道教發展興盛,尤其是道教上清派發展迅速,影響廣大。上清派的著名高道多出身官僚貴族之家,他們學識淵博,有的本人就是文學家、詩人、書法家,與文人士大夫的交往極其密切,如茅山高道司馬承禎與陳子昂、盧藏用、宋之間、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等人交友深厚,號稱仙宗十友;而道士吳筠「與詩人李白、孔巢父詩篇酬和,逍遙泉石,人多從之。」

中國古代傑出的大詩人李白,是位道教的狂熱信徒,他曾受籙為道家弟子,與道士交往亦非常密切。正是由於道教的發展和滲透,唐代社會瀰漫著濃厚的神仙氣息,在道教界和文學界,詩歌的創作更是充滿仙風道骨。唐代的遊仙詩很多,有道士寫作的,亦有文人寫作的,其中最有名的當數詩仙李白了。李白有一首著名的遊仙詩《夢遊天姥吟留別》,詩中寫道:「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這首詩可明顯地看出受道教思想的影響。

詩中如此眾多的神仙形象實際上是他存想的結果,存想是道教的一種修鍊方術,上清派尤為擅長。李白與上清派道士司馬承禎、吳筠、元丹丘等人交往密切,他深受上清派存思法的影響,通常存想到一定深度時,各種幻想的神人、真人的神像便會浮現出來。李白作為傑出的詩人,他吸收了前人的詩歌成就,作為一個道教信徒,他又從道教中採摭了大量的神話,並從道教的思維模式中獲得激情,從而使他的詩歌具有飄逸豪放的藝術風格。

—END—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公眾號聯繫

歡迎大家投稿,來稿不限題材,擇優選登有驚喜

武漢長春觀

微信公眾號:whchangchunguan

道教全真龍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的精彩文章:

「八卦」是用來算命的嗎,為什麼八卦還有先天和後天之分?
恭迎韓湘子祖師聖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