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為什麼說喜歡講大道理的人,情商普遍不高?

為什麼說喜歡講大道理的人,情商普遍不高?

有益者不為,無益者為之,所以苦其勞而不見成功。 ——薛瑄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那些愛講大道理的人,語重心長地說一大段話,大概的意思是:

你應該成熟一點,不要那麼情緒化;

面對這樣的人,你不能生氣,不然就落入別人的圈套了;

聽我的,必須這樣做......

這類人的結局往往是被疏遠,他自己也很無奈,然後捫心自問,「我說的不對嗎?」

道理講得越多,越是會讓人感覺心裡堵,不願再繼續溝通下去,這其實屬於一種低情商的溝通方式。

即使說的是正確的,也會讓人感到厭煩。

其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在交流中,只講道理,不談感受。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也被稱為EQ,是人的情緒、意志、耐受度等方面的特質,也包括導商(LQ)。

從某些方面來看,情商是把不能有效控制的情緒轉變為可以控制的情緒,並且能夠增加與他人相處的能力。

每個人的情商並沒有太大的先天因素,更多的是與後天環境和教育有關。

自古以來,道理,即天地自然之理。

天地隨氣而變化,萬物皆有盈虛損益。擅長「講道理」的人,類似於「道理之家」。

美國心理學家認為,情商主要是能認識自身的情緒,因為只有當自己真正認識自己的時候,才能成為生活的主宰;

其次則是能夠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緒,能調節自己,走出困難的低潮,重新出發;

最後是理解他人的情緒,在人際關係的中,能夠實現有效溝通。

那麼,為什麼那些喜歡講大道理的人情商普遍都不高。

共情能力弱

美國哈佛大學的神經科學家馬修·利伯曼提出:

大腦的中隔區在人的共情行為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在測試中,中隔區活躍的人也是能夠在現實中樂於幫助他人的人。

共情能力弱的人對他人的情緒感知力差,甚至沒有感受力,以至於與人溝通中,對人的情緒照顧不周,只能運用一些大道理交流,顯得情商很低。

精神和行為科學教授蓋瑞·斯莫曾說過:

情商低的人缺乏基本的共情能力,他們會失去目光接觸和察覺微小非語言信息的能力。

漢高祖劉邦總結他戰勝項羽時說:

論帶兵打仗,我不如韓信;論管理糧草,我不如蕭何;論運籌策劃於帷幄之中,決勝負於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

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生活中,大家都渴望找到自己的靈魂伴侶,產生共鳴。

但好不容易找到傾訴的對象,對方卻說,「這有什麼好發愁的」、「你要堅強啊」這樣的話,這類人就是典型的情商低,共情能力弱。

個體心理差異

從個體的心理層面上來看,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缺陷。

有些人就是天生不喜歡聽大道理,不喜歡被命令、指點的感覺。

在成長過程中,若是養育者只對我們講大道理,在你的言行舉止上指手畫腳,卻從真正傾聽過你的內心感受,

長大後,這類被指手畫腳的人很容易成為一個「過度應該」的人,主要體現在:

·你必須這樣做!

·人應該怎樣做?

·我應該怎樣做?

這些養育者與孩子建立的聯繫,不是通過情感,而是根據「對錯」、「好壞」、「道理」等方式,這會直接導致孩子的情感能力沒有被引導和發展,形成了「大道理」的交流方式。

高情商的特徵

《紅樓夢》中薛寶釵解囊相助,仗義扶危使人折服。

在為人處世上總是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

如:設螃蟹宴為囊中羞澀的湘雲擺脫困境;對黛玉悉心照顧,從精神上勸慰開導;悄悄出錢為貧寒的邢岫煙贖當寒衣......

在人際關係中,她始終保持主動性,她是「大觀園」里的「及時雨」。

助人適時、適度、不動聲色;

待人周到、細緻、一視同仁;

處事冷靜、明智、審時度勢。

結語

溝通的關鍵是「理解」,但過度的講道理並不能促進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高情商的人往往更擅長察言觀色,共情能力強,洞察對方的情感需求,並以此獲得讚美。

而低情商的人則共情能力差,以自己為中心,無法站到對方的角度上來思考問題,溝通時只會講大道理,卻效果甚微。

你對世界的認識、看法、道理,是通過整合自己的感受來完成的。

只有當你嘗試學會去感受、理解、尊重,你的情商才有提高的可能。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情商》《個體心理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心理學自證預言:你的潛意識,決定了你能否心想事成
心理學家:永遠不要小看那些,性格內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