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體育老師來當班主任,家長炸了,然而事情的發展有反轉!

體育老師來當班主任,家長炸了,然而事情的發展有反轉!

文:光彩

近日,在微博上刷到這樣一則新聞。

浙江杭州的蘇老師是一所中學的體育老師,她向學校主動申請當班主任,接手時卻遭到無數家長質疑,有家長表示:體育老師懂英語數學嗎?咋輔導啊?

儘管蘇老師通過自己兩個月的努力,讓班級學生和家長逐漸接受了這位年輕的班主任,並配合她的工作,但網路上關於「體育老師能不能當班主任」的討論依舊熱議紛紛。

到底當班主任需要什麼條件,為什麼主課老師當班主任,大家都習以為常,體育老師當班主任就會引起反對?

體育老師真的就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體育老師當班主任真的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還是這一切都是因為社會的偏見!

一、焦慮情緒和實用主義促使偏見的生成

現代社會生活壓力、生存壓力、升學壓力都很大,因為認知原因,家長對體育運動和體育老師有偏見。

一方面大家認為體育老師本身的文化素質低,上學時學習成績不好,靠著體育特長才上的大學;另一方面覺得體育老師做班主任是學校不重視班級,不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科成績。

教育焦慮情緒讓家長帶著偏見

今年十月,我接受閨蜜的邀請,有幸在中國教育質量最高的學區之一,度過了一段非常難忘的假期。

姑且不說十幾萬一平的學區房價,讓我等凡夫俗子望塵莫及,單是孩子的學習強度就讓我悚然心驚。

孩子每周除了補習常規的語文、數學、英語外,還要學習編程、鋼琴、書法等課程,小學二年級的孩子,已經開始涉獵初中的物理、化學。

每晚九點多還在寫作業,有一個音樂噴泉廣場,離他家不到十分鐘的路程,自從孩子上學以後,竟然從來沒去看過。

我跟他媽媽談,說孩子是不是學的東西太多了,他媽媽說:

「你能想像嗎,他們班裡的學生有家長是首都自然博物館的館長,孩子從小在博物館長大;

有孩子從小就在北大清華的實驗室長大,那些孩子的見識窮盡我們一生,也是我們無法達到的高度;

而我的孩子從小就要跟這樣一群人爭搶,我們沒有別的選擇,你一鬆懈,不知道將來會發生什麼後果,我冒不起這個險。」

最後她說:「上了賽道就得這樣,你沒有別的選擇。」

當今社會的教育資源搶佔日趨白熱化,已經躍升階層的家庭為了不再掉下階層,拚命讓孩子學習;

因為自身沒有受到良好教育,或者教育效果不理想導致生活困難重重的家長,為了不讓孩子重蹈覆轍,更拚命讓孩子學習。

在這樣的教育焦慮的大環境下,讓體育老師來做班主任,自然讓家長們的焦慮更升一層。

孩子的生命階段是不可逆轉的,不容許有一丁點的差錯,家長們承擔不了影響孩子人生的一點兒風險,他們怕因為一點不常規的事情,讓之前的付出都付諸東流,他們冒不起這個險。

實用主義讓家長不想浪費時間

近年社會的高速發展,讓人們只想做有用的事情,以便能快速達到目的,人們未必能分得清有用無用的哲學之辯,但一定會用最原始的語言告訴你什麼是有用的,簡而言之,能為最終目標服務的就是有用的。

能加分的就是有用的;能幫助升重點中學、大學的有用;能找到好工作的有用,相反,凡是不能為目標服務的,統統是浪費時間的。

上學時要讀有用的書,學特長要學能加分的,上大學後要做對就業有用的事,畢業後要做有用的工作,交友要交對自己有用的人,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有什麼用?」

高曉松曾到清華大學演講,他說:「人生不隻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講得自己慷慨激情、熱淚盈眶。

但他剛說完,到了提問環節,下面的同學就開始問:老師,我畢業了應該選國企還是外企?

《奇葩說》第一期海選辨手的時候,清華大學的優秀學生來到現場,卻一上來就問:

「我本科學了法律,碩士學了金融,博士學了新聞傳播,想問一下三位老師,應該做什麼樣的工作,能讓這三個專業發揮作用?」

白岩松說:「現在中國人太專註於做有用的事,只要做的事跟陞官、發財、成名沒有關係便沒用了,便慢慢被荒廢了。」

家長們認為學生當下的目標就是學習,恨不能讓孩子一天之內除了吃飯睡覺上廁所外,都在學習,至於體育課,如果能拿來學習主課就最好了,如果體育老師當了班主任,豈不把孩子學主課的時間也耽誤了?

但其實體育運動從來不是學習的絆腳石,相反還能促進學習。

二、體育運動的好處

科學研究表明體育運動能完善思維模式,能夠改善情緒,調節和優化大腦功能,德國研究人員發現,人們在運動後學習辭彙的速度比運動前提高了20%,就我們的大腦而言,如果我們停止活動,就真正失去了學習的必要。

運動能使大腦中血流量增加,大腦細胞工作效率更高,運動過程中警覺度提高,運動之後注意力更集中。

運動不光對大腦的成長發育有直接作用,對健全人格的培養也有著獨特的作用。

網上有個視頻,說的是日本有個小男孩叫凌,因為家裡原因不得不轉學,學校為他一個人舉辦了一場畢業典禮,還附加一個單人挑戰:10段跳箱。

10段跳箱對凌來說,很有難度,但他在經歷過多次失敗後,在老師和同學的鼓勵下,終於成功的跳過木箱。

我想這段體驗凌會終生難忘,這段跳箱經歷對於凌來說也絕不僅僅只是運動,它讓凌體驗了失敗的感受,讓凌體驗了堅持的意義,也讓凌感受了成功的喜悅。

盧梭說:「教育上的秘訣,便是使身心兩種鍛煉可以互相調劑。」

完全人格,首在體育。

幾千年前的周朝,要求貴族學生掌握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其中射和御就屬於體育運動的範疇。

1917年1月,蔡元培主持北大校務後,在「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總方針下,體育,被排在「德育、知育、美育」的前面,提出了「完全人格、首在體育」的教育思想。

1917年5月,蔡元培在天津南開學校全校歡迎會上演講,抨擊舊教育造成「人人習於頹靡、身體柔弱,腰弓背屈」的惡果。

他說:「今經科學發明人之智慧、學術,皆由人之腦質運動之力而出。故腦力勝,智力富。身體弱,則腦力衰。新教育所以注重體育運動,實基於此。」

「殊不知有健全之身體,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體柔弱,則思想精神何由發達?或曰,非困苦其身體,則精神不能自由。然所謂困苦者,乃鍛煉之謂,非使之柔弱以自苦也」,蔡先生在百年前已闡述清楚體育和文化教育的關係,自古以來就提倡文武雙全,文化教育和體育教育從來也不能割裂開來,只有文化和體育全面發展,才能培養出「身心既美且善」的人。

近年,各學校的操場越發標準,體育館越來越洋氣,體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卻並沒有明顯的提升。

要讓國人對體育教育程度重視起來,恐怕還要教育目的中落實。

首先要確立明確的教育目的,依據教育目的調整教學內容,其次,以高考為指揮棒,增加體育成績在高考中佔比,最後,提高體育老師在教育系統的地位,正常考核體育課堂教學質量。

在高喊素質教育口號多年後的今天,我們依然不能擺正體育教育的位置。

然而我們要深刻的認識到,文化和體育是相輔相成的,全面發展是順應時代的要求,是當前中國國情的需要,希望在幾年以後,再也不會出現「體育老師能不能當班主任」這樣的全民熱議!

您贊同體育老師當班主任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校家長 的精彩文章:

第一名是女孩,班長是女孩,學委是女孩,為何男孩的教育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