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經緯中國的醫療投資經:如何變成「泡沫中的清流」?

經緯中國的醫療投資經:如何變成「泡沫中的清流」?

天時地利人和,機會已到,你準備好了嗎?

「我覺得未來20年,醫療行業會非常精彩。誠然,肯定會有泡沫,但是需要辯證看待。一個行業的高速發展,一定會揚起很多泡沫,但希望在座的各位要成為泡沫中的清流。」昨天,經緯創享匯醫療專場在北京舉行,吸引不少醫療創投圈的人士到場,經緯中國董事總經理喻志雲在會上如是說。

創新葯、器械診斷、醫療服務……機會在哪兒?如何才能變成「泡沫中的清流」?

創新葯:資本新寵,融資項目數佔42%

在經緯創享匯的一開頭,作為中國赫赫有名的創投機構之一,經緯中國展示了自己在醫療健康領域的版圖。在醫療領域,經緯依然聚焦投資早期/A輪的企業,各子賽道分布均衡,不包含已退出項目,已投器械診斷12家、新醫療服務15家、創新葯11家和數字醫療14家。

就整個醫療投資情況而言,各子領域均有融資項目,但是創新葯的比重越來越大,成為資本最為青睞的賽道。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伙人徐傳陞給出了2019上半年的數字,醫療子行業創新葯融資項目數佔總項目數42%,且在過去3年中排名不斷上升。

2018年,中國GDP是美國的66.3%,然而創新葯實力不到美國的1/10。數據顯示,中國前10創新葯上市企業市值總和僅為美國的9%。

「其實,中國前20的創新葯企市值總和都不一定到美國的9%」,喻志雲認為,「不過,這只是暫時的,中國創新葯與國外的行業差距一定會縮小,這也是行業機會所在。」

他表示,現如今,錢、人才、政策都越來越到位,創新葯經歷了仿製、快速跟進模式,未來會向BIC(Best In Class)、FIC(First?in class)發展。近三年,中國監管政策在不斷鬆綁,無論是標準的提高,還是上市制度的調整,都越來越有利於創業。人才方面,很多在海外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才在不斷加入回國創業的大潮,也有很多本土巨頭或跨國葯企的職業經理人開始加入,創新葯領域的高端人才創業逐漸成為熱潮。當前發展比較好的創新公司一路高歌猛進,通過融資助力其發展,從產品線上來看也已初具國際競爭力。

入不敷出的醫保和國產替代趨勢

加大研發,提高創新力,對於葯企來說是大勢所趨。而對於器械診斷來說,國產替代趨勢應是他們所關注的。

「這與現在醫保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有關,醫保支出的增速遠高於收入的增速,控費成為主旋律。」喻志雲說。

《2018年全國基本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全國基本醫保基金總收入21384億元,比上年增長19.3%;全國基本醫保基金總支出17822億元,比上年增長23.6%,全國基本醫保基金累計結存23440億元,其中基本醫保統籌基金累計結存16156億元,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個人賬戶累計結存7284億元。

2020年DRG付費試點工作正式啟動,院內設備耗材國產化將迎來新的爆發。不同於傳統的「按項目付費」,DRG付費方式以「每次住院」為定價單位,同一DRG組內的病種,醫保會支付醫院同樣價格的保費。醫院實際治療患者的開支低於保費的部分為院方收益,各醫院、科室節省成本的動力增強。

過去十幾年,醫療器械診斷都在進行國產替代,在一些子賽道上已經完成的不錯,比如說心臟支架,國產率可達80%。但是在很多子領域,比如說化學發光,國產率僅15%。喻志雲表示,如果把還沒有被國產取代的市場進行估算,至少還有780億元的國產替代空間。

而對於醫療服務和數字驅動創新來說,喻志雲認為,機會依然在。一方面,醫療服務既然是服務,那就要重運營,創收摳成本也要兩手抓;另一方面,整個醫療產業鏈如此龐大,其中無論是研發、生產和銷售等多個環節都可以通過更先進的工具、更好的模式等來提高效率。但是一定要有變現的場景,這個非常重要。

事實上,每一次投資行為的發生與相親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投資人往往也會帶著挑剔的眼光去審視每一位創始人,期望投到「潛力股」企業。那麼,在投資人眼中,什麼樣的企業創始人會更容易取得成功,成為「泡沫中的清流」?經緯中國認為,第一,注重醫療技術創新,產品導向;第二,具有較強的融資能力,即便是大環境不好,也能進行融資;第三,善於團隊打造,在合適的時間引入合適的人才;第四,現金流控制能力強;最後,執行能力和戰略決策也是投資人所看重的。

在活動中,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伙人徐傳陞也交上了經緯中國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成績單」:「經緯中國累計投資醫療企業60 ,每年新投醫療企業5-8家,累計醫療領域投資額20億人民幣,5億美元估值以上企業7家,1億美元估值以上企業26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億歐網 的精彩文章:

寶馬集團董事會成員:非常看好中國市場
小米集團:2019年第三季度收入536.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