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聰明的家長,善於給孩子「貼標籤」,娃會越來越有出息

聰明的家長,善於給孩子「貼標籤」,娃會越來越有出息

文|秘籍君

前段時間朋友來我家小住,走的時候對我家娃各種誇,其中還誇到「數學好」,令我頗感詫異。上學時候我偏理科特別嚴重,一直覺得我家孩子對數學不開竅,是因為遺傳了我。我頗不相信地問了句「真的?」朋友說得特別真誠,還舉了例子。當時我沒注意,五歲的娃正在邊上默默聽著。

過了幾天,我發現我娃突然對數學感興趣了。不僅平時我讓他看的數學習題他不排斥,而且有時候還主動要和我玩數數、加減法的數學遊戲。我納悶他怎麼變化如此之大,誰料他驕傲地說了一句「看我數學就是好吧?」

孩子的話讓我想起朋友的表揚,頓時覺得一激靈。是啊,我先入為主地覺得數學難,孩子數學底子不好,孩子也表現出對數學的厭倦,但當朋友十分真誠地表揚孩子後,孩子居然出現了很大的變化。這究竟是什麼原因?

翻了相關教育書籍才知道,原來,這是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簡稱「貼標籤」。

聰明的家長,善於給孩子「貼標籤」,孩子會越來越有出息。

皮格馬利翁效應的大意是,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或者認為比較有權威的人的影響和心理暗示。用在親子教育當中,孩子會不自覺地接收到來自父母的心理暗示,這樣的心理暗示是指父母對孩子的評價和期望,不管是總掛在嘴上,還是從行動中表現出來的。簡而言之,家長給孩子貼了什麼樣的標籤,孩子大概率就會按照這個標籤來走,最後變成家長嘴裡所說的那個樣子。

由此可見,如果家長總是給孩子一些負面暗示,比如「我家孩子太內向」「他比較嬌氣」「特別膽小,還愛哭」讓孩子覺得他就是不行。自我認知缺乏的孩子往往會當真,在遇到相似情境時,會不自覺地按照家長的評價作出相應反饋,久而久之,家長對孩子的口頭評價就變成了孩子真正的習慣。

所以很多教育專家都建議家長,不要隨便給孩子貼負面標籤,尤其不要跟孩子說「你這一輩子算是完了」「我怎麼養了你這麼個孩子」之類的話。

當然,如果家長能給孩子以持續不斷的積極暗示,孩子也會朝著你所期待的方向努力,表現也會越來越好。

如何恰當地給孩子「貼標籤」?

給孩子貼正面標籤,表現在行動中就是持續不斷的鼓勵。尤其當家長帶著欣賞與欣慰的語氣跟孩子說「我發現你真的很細心,剛才有道題我都看錯了,你卻能避開陷阱」,孩子接收到了家長對自己的評價「細心」,會在以後的行為中按照「細心」的標準要求自己,從而變得越來越細心。

給孩子「貼標籤」時,切忌功利心太強,不切實際。很多父母希望孩子一下子變好,於是對著孩子一通誇「我發現你很勇敢」「你真貼心」「你做事特別快」,卻不知道,違背事實的肯定會讓孩子反感,從而發現父母的企圖。因此,給孩子貼正面標籤時,一定要遵守事實,只針對孩子做過的事進行鼓勵和讚揚。

給孩子「貼標籤」時,要注意細節描述,必要時加上「你是怎麼做到的?」讓孩子通過描述自己的行為強化好的品質。家長可運用類似句型「我看到你......,覺得你真的很......」這樣的鼓勵既顯得真誠,又能點出孩子哪方面做得好,下一次他會不自覺地繼續往這一方向靠攏。

最後,給孩子貼正面標籤的底限,是父母一定要無條件地愛孩子、欣賞孩子。只有帶著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孩子,才能更多地看到孩子的閃光點,進行正面貼標籤時才會走心,從而收到效果。

-----------------------

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母乳餵養、輔食添加、疫苗接種、疾病護理、成長發育,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除了原創漫畫文章,我們還會給您定期奉上實用育兒生活小常識,讓你用科學的方式輕鬆帶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秘籍 的精彩文章:

年近半百意外失獨,要不要補生?幾位老人的回答,戳人心
不想婚後有矛盾,就要拒絕這些拖後腿的娘家親戚,這事要早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