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馬一浮先生:讀書既須簡擇,字字要反之身心

馬一浮先生:讀書既須簡擇,字字要反之身心

馬一浮先生簡介

馬一浮先生(1883—1967),單名浮,字一浮,號湛翁、蠲翁、蠲叟、蠲戲老人。浙江紹興人,中國文化宗師。十六歲應試,名列會稽縣案首(第一名)。二十歲赴美日歐留學。回國後「自匿陋巷,日與古人為伍,不屑於世務」,潛心研究儒釋道等中國傳統文化。抗戰爆發後,先生憂憤於民族危亡,應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之邀,出山講學。1939年,在四川烏尤寺創建復性書院,講明義理,選刻古書,培養人才。抗戰勝利後,先生回杭,重居林下,主持智林圖書館。建國後,任浙江省文史館館長、全國政協委員。

讀書既須簡擇,字字要反之身心,當思:聖賢經籍所言,即是吾心本具之理,今吾心現在,何以不能相應?苟一念相應時,復是如何?平常動靜云為之際,吾心置在何處?如此方有體認之意。當思:聖賢經籍所言,皆事物當然之則,今事當前,何以應之未得其當?苟處得是當時,復是如何?平常應事接物之時,吾心如何照管?如此方有察識之意。無事時體認自心是否在腔子里,有事時察識自心是否在事上,如此方是思,方能窮理。思如濬井,必當及泉,亦如抽絲,須端緒不紊,然後引而申之,觸類而長之,曲暢旁通,豁然可待。體認親切時,如觀掌紋,如識痛癢;察識精到處,如權衡在手,銖兩無差,明鏡當台,豪發不爽;如此方有知至之分。此在散亂心中必不可得,故必先之以主敬涵養,而後乃可以與於此也。

——《復性書院學規》

瑞岩悟後,每自呼曰:「主人公在否?」自應曰:「諾。」復詔曰:「常惺惺著。」應曰:「諾諾。」看他與後人作榜樣,提撕警切如此,所謂「暫時不在,即便不堪」也。儒者謂敬是常惺惺法,其語實出瑞岩。蓋直內之功,不容間斷,與禪家得力處初無有二也。……嗟乎!今人每以散亂心讀書求知識,其志亦僅在多聞而止。此與聖賢窮理盡性之學覿體相反,縱使多聞,於自己身心全無交涉。以散亂心應事接物,其於事物當然之理決不能得;即或偶中,亦是義襲而取,其涸可立而待也。學者必先不肯自安於流俗,然後乃有共語處。否則扞格不入,終身迷罔,安望其能惺惺邪?

——《示吳敬生》

【釋文】

目窮霄漢元無物

行盡江湖不見人

來源:錢穆與中國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一切法悉如夢幻
禮佛時,要如此用心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