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考試完不公布成績、不敢大聲批評孩子、孩子的自尊心該如何去保護

考試完不公布成績、不敢大聲批評孩子、孩子的自尊心該如何去保護

前段時間,有個媽媽在班級群里發牢騷,大致意思是老師不公布孩子班級的成績,這樣自己就不知道孩子在班級里是處於什麼樣的名次。當時老師的回答是「為了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因而不公布成績」。

這樣做真的能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嗎?孩子自尊心脆弱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

一、孩子自尊心脆弱緣於不自信

關於「自尊心」這個詞我們經常聽到,但是很難具體地去界定,因為自尊心的高低並沒有嚴格的界限和標準,所有的情緒波動似乎都可以歸於自尊心受到了打擊。

其實,自尊是一個人對自己的綜合覺知,即他的自我評價。「我是怎樣一個人,在別人眼中我是怎樣一個人」,這些都是通過自尊是否被滿足獲得。

孩子之所以自尊心容易受到打擊,其根本原因是因為他本身的不自信。這種不自信使得他疑心重重,時刻懷疑別人對他的看法,甚至別人無關緊要的一個眼神和話語,都讓他覺得意有所指,自尊受損。

二、自尊心脆弱的孩子會有哪些表現

自尊心弱的孩子普遍缺乏自信,無論做什麼都覺得自己做不好,一般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01 害怕與人相處

這種孩子大多不願意與陌生人接觸,說話時不敢跟對方的眼睛對視,目光躲閃,在人多的地方害怕自己成為焦點,很難跟他人建立友好的夥伴關係,往往比較孤獨。

02 喜歡逃避

有的孩子特別害怕搬家或者轉到一個新的學校,因為他不願意去面對親環境,對新事物充滿恐懼和抵觸心理,喜歡按部就班的生活,不願意改變,認為自己缺乏獨立面對新環境的能力,對家人過分依賴,看管獨立生活的能力。

03 追求完美

有的孩子喜歡按照圖紙來搭積木,但是如果哪個地方搭錯了,但整體效果還不錯,那麼他也會非常懊惱,認為自己沒做好。這樣的孩子對自己的行為總是存在挑剔心理,非常在意自己的行為結果,並且常常會對自己的行為結果感到不滿。

04 習慣討好別人

有些孩子平時不被父母所關注,所以總是會用一些言行來試圖得到父母的關注和愛,哪怕是一些自己不願意從事的行為,只要能讓父母高興,他也會違心地做,久而久之就會養成討好型人格,慢慢失去自我。

歸根結底,這種種的表象之下,都源於內心的不自信。為什麼孩子會不自信呢?

首先,孩子年齡較小,沒有形成較為成熟的自我概念,對美和丑的認知待完善;

其次,很多孩子容易在壓力之下形成消極的自我暗示,比如遇到事情他第一個想法不是如何去克服,而是想著「我不行」「我做不到」,在這種心理暗示下能力得不到正常發揮,所以容易失敗;

最後,外部環境造成的心理脆弱,比如遇到挫折沒有人鼓勵他、不知道該如何去做,導致自己無法適應挫折,變得消極、不自信。

三、如何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而大人往往習慣於給孩子身上貼標籤,比如一個不敢爬高的孩子,大人會給他貼上「膽小」的標籤、一個不愛吃某一樣食物的孩子,大人會給他貼上「挑食」的標籤、一個內向的孩子大人會給他貼上「害羞」的標籤……

然而,一個真正內心強大的人,是不會被標籤所束縛的。正是因為自己的不自信和低自尊,才需要用標籤來給自己標註進同類裡面,獲取一種虛假的安全感。之所以說是「虛假的」,是因為這種自我劃分和自我可憐,並沒有實質的意義,並不會從內心真正建構起穩固的安全感。真正的安全感來自於對於自我的客觀全面認知和真正的自我接納。

那麼作為家長,我們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突破標籤的束縛,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實現自我接納呢?

01引導孩子學會正確「歸因」

很多孩子可能都會有這樣的心理:這次考試考得很好,孩子就會認為是自己平時足夠努力,知識掌握得很牢固;如果某一次考試沒考好,孩子就會找很多外部的原因,比如這次的題目出得太偏、有些題老師沒講過、或者是這次臨場發揮不好……

總之,做得出色時都是自己的功勞,而當失敗時都是外界的原因,這其實是一種心理上的自然傾向,在心理學上我們叫這種現象為「歸因」。顧名思義,歸因的意思是指為自己的行為結果查找原因。

我們作為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找到正確的歸因。比如我們可以多引導孩子從自己內心著手分析,把不好的行為結果歸因到是否努力的因素,而不是總歸咎於外因,如果孩子常常把失敗的原因歸咎於外因的話,那麼他就會覺得,很多失敗是自己不可控的,在這種心理建設下,孩子就會覺得自卑無助,不願意去更加努力克服內容的障礙,從而變得沒有自信。

02幫孩子建立積極完善的情緒調節機制

其實孩子都比較單純,他們的情緒很容易受周圍人的影響,容易因為周圍人的看法而對自我的看法發生改變,所以我們即要在孩子自我否定時鼓勵孩子,還得在孩子受表揚飄飄然的時候及時指出孩子存在的不足,讓孩子能夠正確、全面地看待自己。只有這樣,孩子才能不會在遇到挫折時一蹶不振,也不會遇到吹捧時認為自己無所不能。

及時地引導孩子的情緒,幫孩子建立積極正確的自我認知,讓孩子擁有完善的自我情緒管理機制,才能使孩子能夠變得寵辱不驚,養成踏實做事的習慣,自己的情緒也不易受到周圍人的影響。

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認為,一個有著積極樂觀心態的人,不但有迷人的性格特徵,還有更神奇的功能,它能使人對生活中的許多困難產生心理免疫力。

03給孩子正面的「自我暗示」

董進宇博士在《培育優秀子女的規律》一書中說過:人的自尊心就像人的脊樑柱,一個人要活得有尊嚴,就必須抬頭挺胸。

我們常常會聽到一句話,那就是「讓孩子昂首挺胸走路」。那是因為,這種肢體動作傳遞給孩子內心的潛台詞就是「我能行,我可以」,就會讓他對未來、對遠方、對自己所要做的事產生自信。

每個人自信的孩子都不一定是天生的,需要父母在其成長過程中不停給予他鼓勵和誇獎,比如孩子有道題不會做,有的家長會說:「這麼簡單你都不會?動動腦筋就能想出來了。」家長可能想表達的意思是要讓孩子自己動腦去想,可是傳達給孩子的信息卻是「你真笨,這道題這麼簡單你都做不出來」。

家長不要妄想這樣一句話就讓孩子有所改變,也不要試圖用難聽話讓孩子知恥而後勇,孩子需要適當的時間和空間去找到自我,從而變得自信。

此時家長需要慢慢地對孩子進行正面的「心理暗示」,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比如「雖然這道題很難,但我覺得以你的邏輯思維能力來說,一定可以慢慢找到方法,只需要稍微動一下腦筋,分析一下題意就可以了」,在這中間即強調了孩子「邏輯思維能力強」這個優點,又傳達給孩子一個意思,那就是「認真分析題意,多動腦思考就能完成」。

每個人都有可能會有失敗和受挫的時候,也都會有懷疑自我的時候,家長所要做的不僅是要讓孩子自己相信自己,也要不斷地告訴孩子:我相信你,你能行!

那麼說到這裡我們應該都可以看得出來,孩子的自尊心是否脆弱歸根結底基於內心一點一滴的自信積累,並非僅僅如開頭所說,不公布成績、不批評孩子、不懲罰孩子就能做到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了。

當然,作為父母也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健康積極自信樂觀,這樣其實也在用自己實際行動告訴孩子,即便遇到不開心的情緒,也要保持自信,正確面對自我,才能最終戰勝困難和挫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我歸因 的精彩文章:

「是不是我哪裡不好?」:過度反省自己,是最可怕的自我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