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同理心是「危險天線」

同理心是「危險天線」

老鼠對他人情緒的敏感可能有助於它們避免危險。

1

同理心是判斷危險的一種方式。

大多數關於同理心的研究認為,同理心是一種單向現象,在這種現象中,觀察者「捕捉」到另一個人的情緒。但在現實生活中,它更像是一個雙向信息流動的互動過程。

「情緒是在一個社會循環中發展的,」這項新研究的主要作者,神經科學家克里斯蒂安·凱瑟斯說。例如,當一個孩子摔倒時,父母的反應要麼是平靜的,要麼是驚慌的。孩子看著父母,根據他或她的反應,她可能會站起來,刷掉自己或開始哭泣。

Keysers和他的同事們第一次用科學的方法仔細研究了這個社會循環,他們使用了一個範例來從兩個方面捕捉社會影響。他們讓兩隻老鼠面對面,然後對其中一隻老鼠(「示威者」)的腳施以短暫的電擊。然後他們觀察了兩隻老鼠的反應。他們發現,觀察者似乎「捕捉」到了示威者的恐懼,但信息的流動是雙向的:觀察者的反應也會影響被電擊老鼠的反應。不那麼害怕的觀察員減少了示威者的恐懼。

2

捕捉恐懼

值得注意的是,Keysers和他的同事還發現同理心與熟悉程度無關。對於彼此不認識的老鼠,另一隻老鼠的情緒就像在同一個家呆了五周的老鼠一樣具有傳染性。

這一發現挑戰了我們關於同理心起源的觀念。如果同理心是為了關心他人,那麼我們可能會期望與我們更親近的人也會有更強的同理心。熟悉感對老鼠之間情緒的傳遞沒有影響,這一事實提示了另一種解釋。

Keysers說,他們的數據表明,觀察者會分享他人的情緒,因為這能使他們對危險做好準備。「如果情緒感染有允許我們使用的其他社會天線,通過它我們學習環境中危險潛伏或美味的食物可能會覺得同樣有價值的信息是否我關心的人寄給我這些信息,」他說。

雖然對示威者的熟悉程度對老鼠的反應沒有影響,但先前的經驗卻起了作用。先前經歷過電擊的老鼠在示威者受到電擊時表現出共情恐懼,而沒有經驗的老鼠幾乎沒有反應。在這方面,老鼠就像人類:它們的經歷越接近他人,它們就越能感同身受。

3

移情的進化

對人類來說,目睹他人的痛苦會激活大腦的前扣帶皮層(ACC)。當我們自己感到疼痛時,這一區域也會活躍起來,被認為是與同理心有關的關鍵大腦區域。

Keysers和他的同事暫時停用了老鼠的ACCs,以觀察它對情緒傳染的影響。他們發現,當他們的ACCs失活後,老鼠對另一隻老鼠的恐懼不再敏感。Keysers說:「相同的大腦區域對於老鼠的情緒傳染和人類的同理心都是必要的,這有助於理解同理心的進化連續性。」「更廣泛意義上的同理心。我們的生理機能決定了我們能感受別人的感受。」

根據大尺度和他的同事們,老鼠被旁觀者衝擊是平靜下來,冷靜和增強他們的恐懼的可怕的旁觀者,加上效果類似在熟悉和不熟悉的老鼠,所有老鼠似乎與這個概念來共同危險評估考慮到彼此的行為。

從進化的角度來看,這是有道理的:遇到捕食者通常是致命的,所以通過對他人信號的敏感來預測它的到來可能是救命的。

Keysers說:「關鍵信息是,對於進化來說,選擇那些能夠捕捉到他人情緒的動物是有意義的,因為這能幫助他們應對即將到來的威脅。」同理心是正確的。當你知道他人的痛苦就是他們的痛苦時,你就可以利用這種機制去感受他人的痛苦。

「同理心是自私動機檢測危險的副作用。」

參考文獻

Han, Y., Bruls, R., Soyman, E., Thomas, R. M., Pentaraki, V., Jelinek, N., Heinemans, M., Bassez, I., Verschooren, S., Pruis, I., Van Lierde, T., Carrillo, N., Gazzola, V., Carrillo, M., and Keysers, C. 2019. Bidirectional cingulate-dependent danger information transfer across rats. PLOS Biology 17(12): e3000524. Doi: 10.1371/journal.pbio.3000524.

所有分享及看法僅限專業人士交流及參考

參考及圖片來源於網路,若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

微信公眾號「珍屯」ID:dxyex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丁香葉 的精彩文章:

10個展現生孩子前後生活的瞬間
伊壁鳩魯哲學可以幫助你更快樂的四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