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一個孩子最高級的情商:在家有教養,在外懂分寸

一個孩子最高級的情商:在家有教養,在外懂分寸

對於從小在城市長大的孩子來說,農村的一切都是新奇的。

牆頭探出頭的不知名的野花、水塘邊昂首闊步的野鴨、雞窩旁邊睡得正酣的土狗、屋子外面曬的一竹匾、一竹匾的干辣椒……

讓娃好奇的,還不只是這些天賜的自然風物,外婆家的各種「傳統物件」,也成了他眼中的新奇玩意。

貼在窗上的紅色窗花啦,廚房裡的土灶、酒罈子啦,外婆納的厚鞋墊兒、縫的小香包啦……

娃一遍一遍不厭其煩地問:「媽媽媽媽,這是什麼?這個呢?還有這個……」

一開始我還挺高興,心想這正好給他補了一堂咱們的傳統文化課,於是回答也變得不厭其煩。

其實,這種把傳統文化傳給孩子的「有心無力」,不只我有,還存在於千千萬萬的父母心中。

《給孩子的教養課》系列

狐狸家 編著;中信出版集團 出版

給孩子的文化教養已經迫在眉睫,於是,經過一番尋找,終於找到了一套「給孩子的教養課」系列:《中國人的聚會禮儀》和《中國人的成長禮儀》。

在我看來,這不僅是一套寫給小朋友的生命教養繪本,也是寫給大朋友的東方美學讀物,適合爸爸媽媽帶著孩子一起閱讀。

《中國人的聚會禮儀》

九場詩情畫意的東方節令聚會

讓孩子感受美學和教養的熏陶

《中國人的聚會禮儀》橫跨「一歲一時」,講述了一年中9場特別的節令聚會。

二月二的種植聚會、花朝的春日茶席、端午的粽子宴、伏日的納涼會、七夕的露營觀星會、中秋的賞月宴、重陽的辭青聚會、冬至的梅花餃子宴、臘八節的臘八宴……

每一次簡單而又優雅的家庭聚會,都是狐狸媽媽忙碌中臨時起意的信手籌辦。

9個特別的日子

帶孩子感受中國趣味的時節之美

花開了、月圓了、雪落了、節來了,中國人的節日是自然賦予的,與物候息息相關。

蒼龍群星從東邊的地平線上升起來了,「剪龍頭」的二月二來了。

百花在春風的吹拂下盛開了,踏青、賞花、品春茶的「花朝節」來了。

月亮好大好圓好亮,「照月」、吃蟹、走三橋的中秋節來了。

黑夜最長、白天最短的冬至來了,孩子們要抓緊時間做點什麼呢?

如果你正陷於手忙腳亂的育兒生活,為日漸枯竭的生活趣味發愁:小搗蛋鬼總在哭鬧,洗不完的碗碟、擦不盡的屁屁、睡不夠的覺……

不妨喘息片刻,來聽聽狐狸媽媽的主意。

當你帶著孩子一起細細閱讀這本書,也許會重新找回生活平靜與溫情。

書中用古老而柔軟的東方智慧,給予當代家庭的親子生活一種的新的解決方案。

9場中式創意聚會

讓孩子認識不同節令里的中國風物

這還是一部傳承節令習俗之美的傳統文化讀本,書中涉及大量的習俗知識點介紹,包括時令服飾、食物、出行、娛樂等。

書中還有童謠式的簡白對話,帶有音律重複性,媽媽好讀,孩子易懂,是一本適合親子互動閱讀的傳統習俗工具書。

18幅可拉開的三折長頁,不僅知識點更豐富,而且視覺效果也更好。

(將手機橫屏觀看,能看得更清楚)

不同的創意聚會,同一種詩意生活:種植聚會,春日茶席,粽子宴,納涼會,露營觀星會,賞月宴,辭青宴,臘八宴,梅花餃子宴……

那些被我們忽視的、尋常日子裡的「中國風物」:春日裡的新茶、端午時的香包、伏日里的蒲扇、重陽時的茱萸、冬日裡的臘八蒜……

雖然訴說著中國古老的節日習俗,但視覺上卻大膽採用了當代時尚氣息的畫面呈現,色彩清新唯美,角色靈動好玩。

翻開的第一頁,我就忍不住種草了。

簡單有趣的42種小活動

讓父母與孩子更親密,孩子與朋友更友愛

特別的不是日子,是一起度過日子的人。

我們一起做過的小事,讓這一刻與其他時刻不一樣。

這本書對孩子「愛與成長」的教育,不僅在於家人之間,還特彆強化了鄰里關係和社區觀念,讓小朋友從小學會面對人際交往,學會感受家庭外的人情溫暖,避免越長大越孤單。

(將手機橫屏觀看,能看得更清楚)

在草地上鋪上午餐布,就可以和小夥伴一起體驗「春日茶席」和「桃花糕」的味道。

每人拿一根小草,就可以來一場「誰是大力草」的角力遊戲。敲敲門,送給鄰居一碗臘八粥,就可以認識一個好朋友……

帶上一個小瓶子,就可以比賽誰能快快收集好秋日草尖上的露水。

用美澆灌的「幸福力」

無論什麼日子都能過成詩

把日子過成詩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能力:特別的日子要美美地過,尋常的日子要美美地過,難過的日子更要美美地過。

停電了的晚上,帶上涼席、扇子、花露水和一肚子鬼故事,全家一起出去納涼吧!

好熱好熱好熱的伏日來了,可是跟它一起來的,還有冰西瓜、脆藕、甜荔枝和涼粉呀!

有霧霾的日子,帶上帳篷、睡袋、好吃的和一副好眼力,和朋友一起到郊外數星星吧!

每一個小小的儀式感

都在教孩子如何更好地熱愛生活

熱愛生活的能力,才是真正的幸福力。

在成為「其他家」之前,最應該成為的是「生活美學家」。能過好這一刻、這一日的孩子,才有可能過好這一生。

這9種好玩的小聚會,也許能讓孩子的今年比去年過得更精彩。

《中國人的成長禮儀》

八個貫穿中國人生命的重要時刻

讓孩子讀懂東方哲理和人世深情

《中國人的成長禮儀》橫跨「一生一世」,講述了一生中8場特別的生命儀式。

求子禮,出生禮,拜師禮,成人禮,登科禮,婚禮,壽禮和生命尾聲的喪禮。

這是古代傳承下來的愛的儀式,見證了中國人一生中的8個重要時刻。中國人說不出口的「我愛你」,都藏在這8種儀式里。

每一個鄭重的傳統儀式

都是一種無聲的中國教養

8個中國傳統儀式,傳達8種中國教養,培養孩子8種優秀品質。

求子禮-感念親恩、出生禮-珍愛生命、拜師禮-尊敬師長、成人禮-擔當責任、登科禮-勤學成才、婚禮-信守承諾、壽禮-孝敬長輩、喪禮-敬畏生命。

教育孩子,行動比語言更有力量。

這本書讓孩子知道,家人就是願意用心為你做每一件小事的人,家人對你的愛,甚至在你的生命開始以前。

父母陪孩子閱讀本書的過程,也是親子互動和家庭觀念建立的過程。

用孩子的柔軟口吻

將古老儀式的動人細節娓娓道來

人生每一步,滿滿都是愛:每一個儀式中都包含著家人對孩子的愛和祝願。

這本書通過孩子的自述,向小讀者們娓娓道來古老儀式的動人細節,以及儀式背後飽含的人世深情:

人的一生雖然短暫,但都在愛與祝福中度過。

能感知幸福才能創造幸福,能過好一日才能過好一生。

用愛澆灌的「幸福力」,讓孩子擁有感知幸福和創造幸福的能力。幸福力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能力:在愛中成長起來的孩子,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

讓孩子知道「常見、常聽但不知其意」

的中國文化符號的含義

比如孩子也會見到的身邊事:中國人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刻做這件事?

奶奶為什麼要在孩子的小被子上綉蓮蓬?窗花上的豌豆花是什麼意思?

爺爺為什麼要在紙上畫葫蘆?畫竹子?

葬禮的時候,為什麼要穿白衣服,戴白花?

慶生時為什麼要送雞蛋?為什麼雞蛋有單數,有雙數?

還有孩子也會跟著說的吉利話:中國人為什麼要在這些時刻說這些話?

為什麼祝福爺爺奶奶生日時常說「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為什麼恭喜別人生小孩時常說「喜獲麟兒」?

為什麼見到蝙蝠會說「五福臨門」?見到喜鵲會說「喜上眉梢」?

書中還會涉及一些傳統的民俗知識點,比如:我是怎麼來的-求子;我的名字是怎麼取的-取名;為什麼要上學-拜師求學。

東方美感

為孩子一生的審美力鋪好底色

從視覺上看,這也是一本美好的書,每個儀式的開篇,都以幾種特殊內涵的意像作為設計元素,充滿東方美學的觀感,給孩子美好的認知想像和審美觀塑造。

一種顏色之於一段人生:稚子之嬌弱,青春之熱烈,盛年之沉穩,晚年之靜美。

讓孩子知道中國人的生命觀念

我們如何到來,又怎樣離開

這本書不僅涉及愛的教育,更談及死亡教育,是一部難得一見的心靈成長故事。

它會談及生命,讓孩子知道,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啟發孩子認識生命,思考生命的意義。

它也會談及死亡,讓孩子知道,當親人離世時我們應該怎樣做,又為什麼要這樣做。

最重要的,是它關乎於愛。它讓孩子知道,我們伴隨著愛到來,也伴隨著愛離開。

此生是值得的。

翻完這兩本書,我有一種很強烈的感受:

以前式微的傳統文化,以後會慢慢重新回到我們的視野。

我們會帶著孩子去電影院看《哪吒之魔童降世》,教材里的古詩詞比重越來越大,學校一直跟我們家長強調「大語文」。

但傳統文化不僅限於《西遊記》《山海經》《三國演義》這些經典著作的改編,也不僅是中國傳說、典故、古詩詞這些「大語文」範疇。

中國人獨特的禮儀、教養、生命哲學,也是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

我認為這套書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它用通俗且實用的方式傳承著中國人的生命觀和生活觀,以中國人的生命精神和生活方式,教孩子更好地成長,更幸福地生活。

這套書會讓孩子知道,你是全家人用愛澆灌出來的寶貴的孩子,你有能力、也一定要幸福地過好自己的人生。

掃碼直接購買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級育兒師 的精彩文章:

你要的書今天3.5折!
減壓、發展天賦—你以為的美商無用,才是對孩子最大的耽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