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做人要像不倒翁!

做人要像不倒翁!

作者丨太橋旦曾堪布

首發丨騰訊佛學

我桌上有一個可愛的不倒翁,不管往哪個方向按,他都笑眯眯地點頭,而且位置絲毫不變,始終原地不動。如果按一根牙籤,牙籤不但不會點頭,還會啪地一下折斷了。我有時想,這就像兩種做人的方式。

為什麼有些人像不倒翁一樣,不輕易改變位置?因為他有很多美好的品質、德行,就像不倒翁的重量一樣。

我們為什麼容易改變自己的位置?因為缺乏德行。

像不倒翁一樣的人兼有智慧和善巧,什麼都可以接受,但自己的位置從不改變,堅持原則。

做人,同時具備圓融和原則太重要了!

當別人說的話不合心意、或觀點不同,有些人馬上反駁頂嘴,這就是不會恆順的人。

恆順、善巧、接納他人的人,別人說什麼都贊同,同時有自己的觀點和原則,就像不倒翁一樣。世間的事情是這樣,佛法也一樣,要向不倒翁學習。

如果有人跟你談起佛教的各個宗派,比如禪宗、凈土宗等,你不必反駁,可以贊同,但就像不倒翁不離開自己的位置一樣,你在哪一個傳承、教派下皈依,就知道適合自己的位置。藏傳佛教非常強調傳承。

現在我們知道,不倒翁相當厲害呀,他點頭的動作不是一般的表達,大有深意。他向哪裡都可以點頭,但他向東方點頭不等於走向東方,向南方點頭不等於走向南方,他的位置從不改變。

作為佛弟子,我們對任何宗教,比如基督教、印度教、伊斯蘭教、道教,都恭敬尊重,但尊重和恭敬不等於跟隨這些教派。

這個不倒翁,我們可不要當成是小朋友的玩具而已。他能做到的事,其他東西做不到:他點頭的同時位置絲毫不變,但其他東西,比如草莓,點頭的同時位置也改變了。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買一個不倒翁,天天向他學習。出去時放在包里,回家又放在桌上,經常看看,做人、學佛方面他都是我們的榜樣。

尤其是佛教的見地方面,他有自己獨一無二的見地。他也接觸其他的見地,但非常清楚自己的見地、自己的位置。

關於不倒翁,還有很多可以講,不過今天講不完,最重要的是做人的兩個原則,尤其是金剛師兄之間一定要恆順。每個人的觀點不同,不能因為別人和我的觀點不同,就對別人有看法。

我們平常說和諧,不是指每個人的觀點完全一樣。真正的和諧是什麼?所有宗教、所有觀點都可以接受。也就是說,別人有不同的觀點,我們都要接受,這就是平等。

我們可以這樣想:我的觀點可以存在,為什麼他人的觀點不可以存在?我不希望任何人反對我的觀點,同樣的,我怎麼可以反對他人的觀點呢?

我們知道什麼是和諧,盡量付諸實踐,做人一定要恆順。

恆順的意思不是說,你的觀點和我的觀點一致,所以我恆順你。如果你的觀點和我的觀點一致,沒有必要恆順。真正的恆順是:你有你的觀點,我有我的觀點,不同的觀點可以共存。

我可以擁有我的愛好,你也可以擁有你的愛好,不必所有人的愛好跟我的愛好一樣。如果我喜歡吃辣的,要求大家必須吃辣的,這樣的想法對嗎?這不叫和諧。

和諧是我喜歡吃辣的,你喜歡吃甜的,他喜歡吃酸的,都可以存在。同樣的,每個人觀點不同,雖然你和我的觀點不同,但我理解你,承認你的觀點存在,這樣的相處叫作和諧。

如果自己的觀點和他人的觀點不同,馬上說不和睦的話,就會像牙籤一樣容易折斷。我們做人最好像不倒翁一樣,多麼可愛,怎樣都可以。對於做人來說,他很有修養;對於佛弟子來說,他很有功夫。

不倒翁這樣的恆順,我們想做也做不到,因為智慧、胸懷不夠,很多條件不具足。你看有些東西可以向前彎曲,不能向後,有些可以向左彎曲,不能向右,有些可以向後,不能向前,而不倒翁向哪裡都可以,這叫圓融。

圓融、恆順的同時,他堅持自己的原則。有些人很有原則,但不恆順、圓融,有些人很圓融、恆順,但沒有原則,而不倒翁兩者兼具。不管向哪個方向點頭,他牢牢守在自己的位置上,寸步不離。

同時他怎樣都可以,什麼都同意,360度旋轉也可以,朝任何方向點頭也可以,這是多麼可愛的玩具。

當初一個人送我這個不倒翁的時候,我馬上想起了原則和恆順。佛弟子也是這樣,對任何宗教、教派都很恭敬、尊重,但他會堅持他的教派和傳承,不會把所有傳承混雜在一起學,因為他知道自己的位置。

對真正明白道理的人來說,供一尊佛像,還不如在面前放一個不倒翁,對自己幫助更大。

我曾經用過的另一個比喻是圓規,和不倒翁有點相似。圓規的一根針可以畫出大大小小的圓,這代表恆順,而圓規中心的針永遠不動,這代表原則。

從世間做人的角度,圓規畫圓的針代表恆順;從佛法的角度,圓規畫圓的針代表善巧方便、方便法門,圓規中心的針是智慧法門、見地,比如噶舉大手印的見地。佛弟子無論怎樣方便善巧、弘法利生,永遠不離開自己大手印的見地。

學佛不僅僅是念佛、供佛像、修加行、學習佛法知識。有些人以為自己在學佛,其實沒有,因為沒有做到做人的兩個基本——恆順和堅持原則。如果做人的這兩件事情做好了,學佛只是把這兩件事情轉變而已。

我們每個人可以觀察:自己哪裡做得不好?堅持原則上做不到,還是恆順圓融上做不到?如果和家人、師兄不太和睦,哪裡出了問題?

學佛好像特別容易,坐在舒服的墊子上,燒燒香,請各種各樣自己喜歡的佛珠,然後誦經、念咒、看書、磕頭,但最困難的不是這些學佛的形式,最困難的是做人

因為我們學佛的過程中沒有注重做人,我們的學佛對於做人沒有任何改善和幫助,這種學佛叫作形式上的學佛,只是完成一個數量、一件任務而已。

一位偉人說過:一個黑暗的地方,不可能依靠黑暗來去除黑暗,必須尋找光明來去除黑暗,同樣的,我們心中產生嗔恨的時候,不能以嗔恨來解決嗔恨,必須以慈悲來解決嗔恨。

這句話值得我們深思。

學佛路上,我們在實際生活中產生嗔恨的時候,只是以嗔恨來解決嗔恨,很少人以慈悲心來解決嗔恨。

比如兩個人觀點不同,各持己見,一直爭論,沒完沒了,但以真理來爭論,大家都會心服口服。

我們不習慣以真理來平息爭論,而是以自己的觀點來跟其他人的觀點爭辯,但這解決不了問題,只會引發更多的口舌之爭。

本文為騰訊佛學獨家原創稿件,轉載請務必聯繫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佛學 的精彩文章:

孤獨,是修行的必修課
盛世法筵!2019中國佛教講經交流會視頻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