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看那群人老是圍著樹轉,他們究竟是幹啥的?

你看那群人老是圍著樹轉,他們究竟是幹啥的?

大家周末好呀!

說到森林保護學,你會想起什麼?是披星戴月的護林員,還是艱苦奮鬥的植樹人?有這樣一位博士,她本科入學前以為會遊憩森林、放鬆身心,沒想到成天跟著老師健步爬山,起早貪黑做標本……

成為一名研究森林保護的博士,她都經歷了什麼?一起看看森林保護學博士的日常吧!

說好的「遊憩」呢?

回想當年,知道自己的本科專業是「森林資源保護與遊憩」後,我認真背了幾遍以防露怯。高中畢業謝師宴上最常出現的對話就是:

「你的專業是什麼?」

「森林資源保護與遊憩。」

「什麼遊憩?」

「嗯,旅遊休憩,『憩』就是舌自心那個憩。全稱是森林資源保護與遊憩。」

「哦……蠻好的,恭喜。」

「謝謝。」

以為會是這樣的「遊憩」 | Pixabay

然而入學了才知道,我這屆的專業重點還是在於森林保護,而非遊憩。學校在之後兩屆招生時也直接更名為「森林保護學」。

課程實習要爬山,做標本交作業需要爬山,到了班級團日活動我們依舊選擇爬山。從學校的後山到市區到城郊的森林公園,開始學習專業課後穩定地至少一學期一大爬,四年下來體能提升了不少。外出實習的時候一群人圍著樹木學習辨認,路過的遊人也來圍觀。爬山的時候發現老師即使一頭銀髮也依舊健步如飛,走的比在平地上快多了,一些天然林中全憑老師拿柴刀在前面開路,幾乎沒有一個學生能趕上老師。當然爬山也伴隨著一些趣事,比如碰見蛇,比如防範在身後步步緊逼試圖打劫食物的猴子,比如起早貪黑抓蟲做標本,比如目睹蜻蜓羽化……

對於森保的學生來說,要面對大量的專業基礎課,相關的分類學是重點課程:基礎的植物分類要紮實,昆蟲分類和真菌分類一定兩手抓不放鬆。所有的分類課程考試壓軸題之一就是編寫檢索表,人手一把尺子比著打點;另一個大題十之八九是畫圖(對象包括植物、真菌、線蟲或者昆蟲等,具體看考試科目),畫線五分鐘,打點半小時。

渣像素記錄下的本科作業 | 作者

這些課程是我們必須掌握的基礎,其意義不僅僅在於拿到學分或者跟小夥伴科普,因為本科學習的專業課較多,考研可選的專業範圍基本涵蓋了大林學的所有專業。另外,在以後的學習工作中也大有用處。舉個栗子:有一位學長在上山實習被蜂蟄了,告訴老師自己被蜜蜂蟄了,老師瞥了一眼,告訴學長蟄他的是熊蜂不是蜜蜂。然後告誡我們一定要學好分類,別連自己被什麼蟄了都不知道。

渣像素記錄下的本科作業 | 作者

本科四年,做了幾百份標本,畫了不少圖,學到最重要的還是對生命對自然的敬畏之情,第一次做昆蟲標本的那天我輾轉難眠,夢裡都是飛舞的蝴蝶,將它們製成標本時難免愧疚,但我們會盡最大的努力去定格這樣一份脆弱而美麗的生命。

何為「森林保護學」?

從碩士階段起,我正式進入森林保護學專業,也對這一專業有了更深的理解。

森林保護學是一門交叉學科,其主要的目的在於保障林木健康、維護森林生態安全。主要可分為蟲害和病害兩大研究方向,森林防火也屬於一個研究方向。其中,病害可分為病原生物參與引起的侵染性病害(如松材線蟲病、楊樹潰瘍病等)和無病原生物參與非侵染性病害(如極端天氣造成的凍害)。

森林防火也屬於一個研究方向 | Pixabay

很多人會將「植物保護」和「森林保護」這兩個專業混淆,對此,我和我植保出身的父親總結得出以下幾點:

怎樣分清「植物保護」與「森林保護」

我的碩士階段實驗(方向:林木內生真菌與微生物組學)是以內業為主的,常常泡在實驗室里無法抽身,有時候要坐在超凈台前斷斷續續做十個小時左右的實驗。

我的實驗材料是林木幼苗和多種來源的植物內生真菌,通過多次的接種實驗來篩選對林木具有促生效應的菌株,並驗證它們的功能。雖然不研究植物病原物,但是我做的植物「保健」研究也屬於森林保護學的範疇

做離體的苗木接種實驗時,當看到低污染率和茁壯生長的苗苗還是感到非常欣慰的,特別有成就感。

不同菌株侵染樹木根系照片 | 作者

如果你喜歡養苗,沒有密恐障礙,喜歡顯微鏡,森林保護學下的病理方向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需要預警的是,量重複的內業有時真的很枯燥,但是看到自己努力所得也特別有成就感

在保護森林的路上漸行漸遠

我選擇讀博最原始的動機是覺得碩士實驗期間遇到的一些問題沒弄明白,想要在博士進行更深入的學習,結果發現疑惑更多了(還喜提了一個名字更長的研究方向:外生菌根菌與植物共生機理研究)。森林保護學是一門交叉學科,這點在博士階段的學習感受尤其深,禿頭的深夜總是一手抹生髮液一手滑滑鼠自學其他學科。

博士階段的課不算多,但是要求會更高,課後有大量自學內容,課程作業也要花費更多心思。到結課期間反覆查閱文獻修改作業的時候,所有人不是在趕作業就是在趕作業的路上。

博士期間選擇的專業相關課程 | 作者

我現在的實驗室主要研究大型真菌,主流的研究方向是分類、系統和多樣性,我因為專業背景的原因做的是植物微生物互作(偏分子植物病理和植物病理生理)。我的工作幾乎都在室內,偶爾也會跟著其他人去野外長長見識。記得曾經在某個陰雨天腳底打滑過溪失敗,四腳朝天地摔進水裡,把老師和師弟都嚇壞了。

放一張正常的外業照片挽回尊嚴,雖然我只負責打雜 | 作者

為了採集想要的標本,我們課題組的一群人走到森林公園,經常無心看風景,紛紛觀察路邊林下尋找真菌大型子實體(蘑菇)。然而這樣的行為在旁人看來卻比較迷惑:

路人甲「他們是什麼專業的?」

路人乙「學XXX的吧,嗨呀他們這樣的畢業以後找不到工作。」

路人甲「哇你小聲點。」

彼時的我,面上雲淡風輕地裝作沒聽見,心裡盤算冷門專業是不以後抱團取暖比較好……

其實森林保護學涉及的知識面廣泛,畢業後的就業方向有林業系統、園林綠化、有害生物防治、動植物檢疫和動植物保護等。就我個人而言,更重要的是學習工作的環境綠化度都很高,有很多貼近自然的機會

關於森林保護的問題

一些小夥伴得知我所學的專業後,也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我選了一些相關性比較強的做下解答:

Q1:如果森林生病或怎麼樣?

答:大多數情況下森林都能自行調節好,但是當人類干擾嚴重或入侵物種(主要也是人類帶入的)作妖時,會遭受毀滅性打擊不能回復原本的生態功能。

大多數情況森林"生病」能自行調節好 | Pixabay

Q2:你們可以進入禁止開發遊覽的生態保留區嗎?

答:自然保護區一般分為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實驗區是可以進行旅遊開發的,學術研究也要經過審批申請才能進入緩衝區,核心區就是留給自然的,不允許任何人進入,我們也不例外

Q3:你們學過動物學嗎?做動物保護嗎?

答:我接受的教育體系一直是以植物為研究主體,所以沒有學過動物學。據我所知本科森林保護學的教育體系大都是以林木為研究主體,從研究生開始就會從動科院生科院吸納一些有動物學基礎的同學開展動物保護相關研究。畢竟本科四年時間有限,要打好植物、昆蟲和真菌分類基礎已經夠嗆,再加上動物分類就太難了。

森林保護讓我有更多親近自然的機會 | Pixabay

如果問我學習森保最大的收穫是什麼?答案當然是貼近自然。感謝森林保護學讓我有更多接近自然的機會,教會我與自然和諧相處。如果你也熱愛森林,歡迎加入我們!

*特別感謝南京林業大學的吳小芹老師對專業解釋部分的建議與修正

作者名片

編輯:Yuki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喜歡記得點「在看」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 的精彩文章:

給我一根橡皮筋,我能造出一個冰箱!
中國發現迅猛龍新種,「迅猛龍」與「伶盜龍」從此徹底分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