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脾虛也分等級:4個不適階段,調理用藥有幾個不同

脾虛也分等級:4個不適階段,調理用藥有幾個不同

五臟六腑,聽著很熟悉,但它在中醫里卻不是指代確切的器官,因為在中醫學上,五臟六腑是指某一個臟象功能的代表。

因此,當中醫講到某個臟腑病變時,並不會像西醫那樣,做個CT、X光來確切你身體內的病變程度,而是通過內部調理來達到治癒的情況。

在對待脾虛這一問題,中醫也分許多方面去看待,因此脾虛也分為這4個等級:脾氣虛、脾陽虛、脾陰虛、脾胃濕熱,不同等級的脾虛,不僅癥狀不同,調理的中藥也不同。

脾氣虛

脾氣虛是脾虛的「初級等級」,《素問·方盛衰論》中對脾氣虛的解釋是:「脾氣虛,則夢飲食不足,得其時,則夢築垣蓋屋。」

脾氣虛會導致脾胃功能減退,引起水液、津液運化異常,因而出現面色發黃、肌肉消瘦、疲倦無力、腹痛腹脹等癥狀,《諸病源候論·五臟六腑病諸侯》中對脾氣虛的癥狀有具體的描述,為:「脾氣不足,則四肢不用,後泄,食不化,嘔逆,腹脹腸鳴,是為脾氣之虛也。」

脾氣虛的癥狀往往極難引起人們重視,但脾氣虛進一步發展,則會引起脾氣下陷,脾不統血等問題,嚴重的會導致脫肛、子宮脫垂等癥狀。因此,脾氣虛一定要及時調理。

黃芪是調理脾氣虛的中藥之一,《本草備要》中記載黃芪「益元氣,溫三焦,壯脾胃」,可以用來緩解脾氣虛引起的腹痛、氣虛等問題。

脾陽虛

脾氣虛更進一步發展,就會出現脾陽虛。在中醫眼中,陽虛之人,會感到身體寒冷,因此,脾陽虛的人會出現胃部冷痛的癥狀。

《千金方·冷痢》中說「積久冷痢」,脾胃寒涼,時間一長,就會出現腹瀉、四肢發冷、身形消瘦等表現。有些脾陽虛嚴重的患者,一吃寒涼的食物,胃部就會出現強烈的疼痛,以至於再也不敢碰冷飲。

調理脾陽虛,中醫常用菟絲子這味中藥。《本草匯言》中提到菟絲子的功效:「補腎養肝,溫脾助胃之葯也」,菟絲子既可以溫補,又不會燥熱,所以它脾虛可以補,寒可以溫,是調理脾陽虛的良藥。

《本草新編》認為菟絲子煮水,一天服用三次,能夠治療失眠多夢、四肢發冷、身體乏力等癥狀。因此,脾陽虛可以使用菟絲子調理。

脾陰虛

中醫上講究陰陽學,既然有脾陽虛,則必然有脾陰虛,相對於脾陽虛來說,脾陰虛的危害稍微小一些,但也不能被忽視。

中醫學家蒲輔周對脾陰虛的描述是:「脾陰虛,手足煩熱,口乾不欲飲,煩滿,不思食」。脾陰虛是由於脾胃陰液不足導致,一方面會影響運化功能,另一方面還會導致滋潤不夠,引起體內發熱,繼而出現口乾、潮紅、盜汗、大便乾燥、小便發黃等癥狀。

對於脾陰虛的調理,中醫認為需要「滋養脾陰」,常用沙參進行調理。

《本經》記載沙參「除寒熱,補中,益肺氣」,歸肺經和胃經,主要功效就是養陰清熱,生津益胃,因此,中醫用它來緩解脾陰虛引起的口乾、潮紅、大便乾燥等問題。

脾胃濕熱

脾氣虛,一方面會引起脾胃虛弱,體內水液運化功能受損;水濕滯留,則會化成熱氣,進一步則形成濕熱。另一方面,由於溫邪容易傷脾,燥邪容易傷胃,脾濕胃熱,兩者結合起來,就變成了脾胃濕熱。中醫學家薛生白認為:「太陽內傷,濕飲停聚,客邪再致,內外相引,故病濕熱。」

脾胃濕熱引起的癥狀主要是嘴巴發苦、噁心嘔吐、舌苔黃膩,而有些人也會因為脾胃濕熱,出現濕疹等皮膚問題。

對於脾胃濕熱,中醫常用黃連進行調理。黃連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等功效,《神農本草經》認為黃連「主治熱氣,目痛,眥傷,泣出,明目」,《名醫別錄》對黃連的記載則是「主治五藏冷熱,久下瀉澼……調胃,厚腸,益膽,治口瘡」,因此,黃連是調理脾胃濕熱的良藥。

我們常常會說自己脾虛,但是如果分不清自己是處於哪個等級的脾虛,選不對中藥,也就不能很好地緩解不適癥狀。因此,脾胃不好,一定要讓醫生找出原因,再對症下藥。

參考資料:

[1]中西醫結合治療肝鬱脾虛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療效[J].中國處方葯.2019(11)

[2]疏肝調脾法與溫脾補腎法序貫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肝鬱脾虛證軀體癥狀的遠期療效評價[N].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9(11)

[3]從腸道微生物組與脂蛋白亞群探討脾虛生痰與動脈粥樣硬化的關係[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9(1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脾陰虛 的精彩文章:

口乾還是唇乾——「干」就是陰虛嗎?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脾虛,是脾陰虛還脾陽虛?食療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