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清朝十二帝遺詔一覽,康熙遺詔最為出名

清朝十二帝遺詔一覽,康熙遺詔最為出名

遺詔

遺詔,就是皇帝駕崩之後,為後人留下的遺書,遺言等。為了充分表達本人的意願,更好地完成自己沒有完成的意願,由於某種原因,不便於立即決定,表白,只能採取這樣的辦法。

----- 摘自百度百科,侵刪

康熙遺詔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天命遺詔不明

天命元年丙辰春正月壬申朔,上即位,建元天命,定國號曰金。諸貝勒大臣上尊號曰覆育列國英明皇帝。十一年。秋七月,上不豫,幸清河湯泉。八月丙午,上大漸,乘舟回。庚戌,至愛雞堡,上崩,入宮發喪。在位十一年,年六十有八。天聰三年葬福陵, 初謚武皇帝,廟號太祖,改謚高皇帝,累謚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

——節選自《清史稿·太祖本紀》

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崇德遺詔不明

崇德元年夏四月乙酉,祭告天地,行受尊號禮,定有天下之號曰大清,改元崇德,群臣上尊號曰寬溫仁聖皇帝,受朝賀。

崇德八年八月庚午,上御崇政殿。是夕,亥時,無疾崩,年五十有二,在位十七年。

九月壬子,葬昭陵。

冬十月丁卯,上尊謚曰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文皇帝,廟號太宗,累上尊謚曰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

——節選自《清史稿·太宗本紀二》

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即順治

順治遺詔:

遺詔曰。朕以涼德,承嗣丕基,十八年於茲矣。自親政以來,紀綱法度,用人行政,不能仰法太祖、太宗謨烈,因循悠忽,苟且目前。且漸習漢俗,於淳樸舊制,日有更張。以致國治未臻,民生未遂,是朕之罪一也。朕自弱齡,即遇皇考太宗皇帝上賓,教訓撫養,惟聖母皇太后慈育是依。隆恩罔極,高厚莫酬,朝夕趨承,冀盡孝養。今不幸子道不終,誠悃未遂,是朕之罪一也。皇考賓天,朕止六歲,不能服衰絰行三年喪,終天抱憾。惟侍奉皇太后順志承顏,且冀萬年之後,庶盡子職,少抒前憾。今永違膝下,反上廑聖母哀痛,是朕之罪一也。宗室諸王貝勒等,皆太祖、太宗子孫,為國籓翰,理宜優遇,以示展親。朕於諸王貝勒,晉接既疏,恩惠復鮮,情誼暌隔,友愛之道未周,是朕之罪一也。滿洲諸臣,或歷世竭忠,或累年效力,宜加倚託,盡厥猷為。朕不能信任,有才莫展。且明季失國,多由偏用文臣。朕不以為戒,委任漢官,即部院印信,間亦令漢官掌管。致滿臣無心任事,精力懈弛,是朕之罪一也。朕夙性好高,不能虛己延納。於用人之際,務求其德與己侔,未能隨才器使,致每嘆乏人。若舍短錄長,則人有微技,亦獲見用,豈遂至於舉世無才,是朕之罪一也。設官分職,惟德是用,進退黜陟,不可忽視。朕於廷臣,明知其不肖,不即罷斥,仍復優容姑息。如劉正宗者,偏私躁忌,朕已洞悉於心,乃容其久任政地。可謂見賢而不能舉,見不肖而不能退,是朕之罪一也。國用浩繁,兵餉不足。而金花錢糧,盡給宮中之費,未嘗節省發施。及度支告匱,每令諸王大臣會議,未能別有奇策,止議裁減俸祿,以贍軍餉。厚己薄人,益上損下,是朕之罪一也。經營殿宇,造作器具,務極精工。無益之地,糜費甚多。乃不自省察,罔體民艱,是朕之罪一也。端敬皇后於皇太后克盡孝道,輔佐朕躬,內政聿修。朕仰奉慈綸,追念賢淑,喪祭典禮,過從優厚。不能以禮止情,諸事太過,逾濫不經,是朕之罪一也。祖宗創業,未嘗任用中官。且明朝亡國,亦因委用宦寺。朕明知其弊,不以為戒。設立內十三衙門,委用任使,與明無異。致營私作弊,更逾往時,是朕之罪一也。朕性耽閒靜,常圖安逸,燕處深宮,御朝絕少。致與廷臣接見稀疏,上下情誼否塞,是朕之罪一也。人之行事,孰能無過?在朕日理萬幾,豈能一無違錯?惟聽言納諫,則有過必知。朕每自恃聰明,不能聽納。古云:『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朕於斯言,大相違背。以致臣工緘默,不肯進言,是朕之罪一也。朕既知有過,每自刻責生悔。乃徒尚虛文,未能省改,過端日積,愆戾愈多,是朕之罪一也。太祖、太宗創垂基業,所關至重。元良儲嗣,不可久虛。朕子玄燁,佟氏妃所生,岐嶷穎慧,克承宗祧,茲立為皇太子。即遵典制,持服二十七日,釋服即皇帝位。特命內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輔臣。伊等皆勛舊重臣,朕以腹心寄託。其勉矢忠藎,保翊沖主,佐理政務。布告中外,咸使聞知。

三月癸酉,上尊謚曰體天隆運英睿欽文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廟號世祖,葬孝陵。累上尊謚曰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

——節選自《清史稿·世祖本紀二》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即康熙

康熙遺詔

康熙六十一年。甲午。丑刻。上疾大漸。命趣召皇四子胤禎於齋所。諭令速至。南郊祀典、著派公吳爾占恭代。寅刻。召皇三子誠親王允祉、皇七子淳郡王允祐、皇八子貝勒允禩、皇九子貝子允禟、皇十子敦郡王允<允礻我>、皇十二子貝子允祹、皇十三子胤祥、理藩院尚書隆科多、至御榻前。諭曰、皇四子胤禎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皇四子胤禎聞召馳至。巳刻。趨進寢宮。上告以病勢日臻之故。是日、皇四子胤禎三次進見問安。戌刻。上崩於寢宮。

遺詔曰。從來帝王之治天下、未嘗不以敬天法祖為首務。敬天法祖之實、在柔遠能邇、休養蒼生、共四海之利為利、一天下之心為心、保邦於未危、致治於未亂、夙夜孜孜、寤寐不遑、為久遠之國計、庶乎近之。今朕年屆七旬、在位六十一年、實賴天地宗社之默祐、非朕涼德之所致也。歷觀史冊、自黃帝甲子、迄今四千三百五十餘年。共三百一帝。如朕在位之久者甚少。朕臨御至二十年時、不敢逆料至三十年。三十年時、不敢逆料至四十年。今已六十一年矣。尚書洪範所載、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五福以考終命列於第五者、誠以其難得故也。今朕年已登耆、富有四海、子孫百五十餘人、天下安樂、朕之福亦云厚矣。即或有不虞、心亦泰然。念自御極以來、雖不敢自謂能移風易俗、家給人足、上擬三代明聖之主、而欲致海宇昇平、人民樂業、孜孜汲汲、小心敬慎、夙夜不遑、未嘗少懈、數十年來、殫心竭力、有如一日、此豈僅勞苦二字所能該括耶。前代帝王、或享年不永、史論概以為酒色所致。此皆書生好為譏評。雖純全盡美之君、亦必抉摘瑕疵。朕今為前代帝王剖白言之。蓋由天下事繁、不勝勞憊之所致也。諸葛亮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人臣者、惟諸葛亮能如此耳。若帝王仔肩甚重、無可旁諉、豈臣下所可比擬。臣下可仕則仕、可止則止、年老致政而歸、抱子弄孫、猶得優遊自適。為君者勤劬一生、了無休息之日。如舜雖稱無為而治、然身歿於蒼梧。禹乘四載、胼手胝足、終於會稽。似此皆勤勞政事、巡行周曆、不遑寧處。豈可謂之崇尚無為、清靜自持乎。易遁卦六爻、未嘗言及人主之事。可見人主原無宴息之地、可以退藏。鞠躬盡瘁、誠謂此也。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太祖太宗初無取天下之心。嘗兵及京城、諸大臣咸雲當取。太宗皇帝曰、明與我國、素非和好。今欲取之甚易。但念系中國之主、不忍取也。後流賊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禎自縊。臣民相率來迎。乃剪滅闖寇、入承大統。稽查典禮、安葬崇禎。昔漢高祖系泗上亭長。明太祖一皇覺寺僧。項羽起兵攻秦、而天下卒歸於漢、元未陳友諒等蠭起、而天下卒歸於明。我朝承席先烈。應天順人。撫有區宇。以此見亂臣賊子、無非為真主驅除也。凡帝王自有天命。應享壽考者、不能使之不享壽考。應享太平者、不能使之不享太平。朕自幼讀書、於古今道理、粗能通曉。又年力盛時、能彎十五力弓、發十三把箭。用兵臨戎之事、皆所優為。然平生未嘗妄殺一人。平定三藩、掃清漠北、皆出一心運籌。戶部帑金、非用師賑饑、未敢妄費。謂此皆小民脂膏故也。所有巡狩行宮不施采繢,每處所費不過一二萬金,較之河工歲費三百餘萬尚及百分之一。昔梁武帝亦創業英雄。後至耄年、為侯景所逼、遂有台城之禍。隋文帝亦開創之主。不能預知其子煬帝之惡、卒至不克令終。皆由辨之不旱也。朕之子孫、百有餘人。朕年已七十。諸王大臣官員軍民、以及蒙古人等、無不愛惜朕年邁之人。今雖以壽終、朕亦愉悅。至太祖皇帝之子禮親王、饒余王之子孫、見今俱各安全。朕身後、爾等若能協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雍親王皇四子胤禎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典制、持服二十七日釋服。布告天下、咸使聞知。

乙巳。恭上尊謚曰、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廟號聖祖。

雍正元年。九月。丁丑朔。巳時。葬景陵。

——節選自《大清聖祖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實錄》(簡稱《康熙實錄》)之卷三百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即雍正

雍正遺詔

雍正十三年。丁亥。上不豫。仍照常辦事。

戊子。上不豫。皇四子寶親王弘曆皇五子和親王弘晝、朝夕侍側。戌刻。上疾大漸。召庄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領侍衛內大臣公豐盛額、訥親、內大臣戶部侍郎海望、至寢宮前。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恭捧上御筆親書密上■日。命皇四子寶親王弘曆為皇太子。即皇帝位。少頃。皇太子傳上■日。著庄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輔政。

己丑。子刻。上崩。

遺詔曰。自古帝王統御天下。必以敬天法祖為首務。而敬天法祖、皆本於至誠。至誠之心。不容一息有間。是以宵旰焦勞。無日不兢兢業業也。朕蒙皇考聖祖仁皇帝為宗社臣民計。慎選於諸子之中。命朕纘承統緒。紹登大寶。夙夜憂勤。深恐不克負荷。惟仰體聖祖之心以為心。仰法聖祖之政以為政。勤求治理。撫育蒸黎。無一事不竭其周詳。無一時不深其祗敬。期使宗室天潢之內。人人品行端方。八旗根本之地。各各奉公守法。六卿喉舌之司。綱紀整飭。百度維貞。封疆守土之臣。大法小廉。萬民樂業。十三年以來。竭慮殫心。朝乾夕惕。勵精政治。不憚辛勤。訓誡臣工。不辭諄復。雖未能全如期望。而庶政漸已肅清。人心漸臻良善。臣民遍德。遐邇恬熙。大有頻書。嘉祥疊見。朕秉此至誠之心。孜孜罔釋。雖至勞至苦。不敢以一息自怠。方冀圖安保泰。久道化成。今朕躬不豫。奄棄臣民。在朕身生本無生。去來一如。但我皇考聖祖仁皇帝付託之重。至今日雖可自信無負。而志願未竟。不無微憾。寶親王皇四子弘曆秉性仁慈。居心孝友。聖祖皇考於諸孫之中、最為鍾愛。撫養宮中。恩逾常格。雍正元年八月間。朕於乾清宮、召諸王滿漢大臣入見。面諭以建儲一事。親書諭上■日。加以密封。收藏於乾清宮最高之處。即立弘曆為皇太子之上■日也。其後仍封親王者。蓋令備位藩封。諳習政事。以增廣識見。今既遭大事。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仰賴上天垂佑。列祖貽謀。當茲寰宇乂安。太平無事。必能與億兆臣民、共享安寧之福。至於國家刑罰禁令之設。所以詰奸除暴。懲貪黜邪。以端風俗。以肅官方者也。然寬嚴之用。又必因乎其時。從前朕見人情澆薄。官吏營私。相習成風。罔知省改。勢不得不懲治整理。以戒將來。今人心共知儆惕矣。凡各衙門條例。有從前本嚴、而朕改易從寬者。此乃從前部臣定議未協。朕與廷臣悉心斟酌而後更定、以垂永久者。應照更定之例行。若從前之例本寬、而朕改易從嚴者。此乃整飭人心風俗之計。原欲暫行於一時。俟諸弊革除之後。仍可酌復舊章。此朕本意也。向後遇此等事。則再加斟酌。若有應照舊例者。仍照舊例行。自今以後。實願內外親賢股肱大臣、念朕朝乾夕惕之苦衷。仰答皇考聖祖仁皇帝利益社稷蒼生之誠念。各秉忠良。屏除恩怨。一心一德。仍如朕在位之時。共相輔弼。俾皇太子弘曆成一代之令主。則朕付託得人。追隨列祖皇考在天之靈。亦可不愧不怍矣。弘曆仰承祖宗積累之厚。受朕訓誨之深。與和親王弘晝。同氣至親。實為一體。尤當誠心友愛。休戚相關。親正人。行正事。聞正言。勿為小人所誘。勿為邪說所惑。祖宗所遺之宗室宜親。國家所用之賢良宜保。自然和氣致祥。綿祖宗社稷萬年之慶矣。庄親王心地醇良。和平謹慎。但遇事少有擔當。然必不至於錯誤。果親王至性忠直。才識俱優。實國家有用之材。但平日氣體清弱。不耐勞瘁。儻遇大事。諸王大臣當體之。勿使傷損其身。若因此而損賢王之精神。不能為國家辦理政務。則甚為可惜。大學士張廷玉、器量純全。抒誠供職。其纂修聖祖仁皇帝實錄。宣力獨多。每年遵上■日繕寫上諭。悉能詳達朕意。訓示臣民。其功甚鉅。大學士鄂爾泰、志秉忠貞。才優經濟。安民察吏。綏靖邊疆。洵為不世出之名臣。此二人者。朕可保其始終不渝。將來二臣、著配享太廟。以昭恩禮。其應行儀制。悉遵成典。持服二十七日釋服。布告天下。咸使聞知。

是歲。十一月。丁未。恭上尊謚曰。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大考至誠憲皇帝廟號世宗。

乾隆二年。三月。庚寅。辰時。葬泰陵。

——節選自《大清世宗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大孝至誠憲皇帝實錄》(簡稱《雍正實錄》)之卷一百五十九

乾隆遺詔

嘉慶四年。辛酉。太上皇帝聖躬不豫。上年十一月冬至後。太上皇帝籌辦軍務。心體焦勞。以勤致疾少間。猶訓政無倦。召見臣工如常是日、早聖制望捷詩曰三年師旅開。實數不應猜邪教輕由誤官軍剿復該領兵。數觀望殘赤不勝災執訊迅獲丑。都同逆首來。

皇帝侍疾寢宮。問視彌謹。太上皇帝握手眷愛。拳拳弗忍釋。向夕大漸。

壬戌。辰刻。太上皇帝崩。

遺誥曰。朕惟帝王誕膺天命。享祚久長必有小心昭事之誠。與天無間。然後厥德不回。永綏多福是以兢兢業業。無怠無荒。一日履乎帝位。即思一日享乎天心。誠知夫持盈保泰之難。而慎終如始之不易易也。朕仰荷上蒼鴻佑。列聖貽謀。爰自沖齡即蒙皇祖鍾愛非常皇考慎選元良付畀神器。即位以來。日慎一日當重熙累洽之期不敢存豫大豐亨之見敬思人主之德。惟在敬天、法祖、勤政、愛民而此數事者非知之艱行之惟艱數十年來嚴恭寅畏弗懈益虔每遇郊壇大祀。躬親展恪備極精禋不以年齒日高稍自暇豫。中間四詣盛京恭謁祖陵。永惟創業之艱。益切守成之懼。萬幾躬攬宵旰忘疲。引對臣僚。批答奏章從無虛日各省雨暘豐歉。刻縈懷抱凡六巡江浙相度河工海塘。軫念民依。如保赤子普免天下錢糧者五。漕糧者三。積欠者再間遇水旱偏災蠲賑並施不下億萬。萬惟期藏富小民治臻上理仰賴天祖眷貽海■昇平版圖式擴。平定伊犁回部大小金川緬甸來賓安南臣服以及底定廓爾喀。梯航所至稽首輸忱。其自作不靖者悉就殄滅。凡此膚功之疊奏。皆不得已。而用兵而在位日久經事日多祇懼之心因以日切初不敢謂已治已安稍涉滿假也回憶踐阼之初。曾默禱上帝若能仰邀眷命。在位六十年即當傳位嗣子不敢有逾皇祖紀年之數。其時朕春秋方二十有五。豫計六十年時日方長。若在可知不可知之數。乃荷昊慈篤祜。康強逢吉。年躋望九親見五代元孫周甲紀元。竟符初願撫衷循省欣感交加。爰於丙辰正旦。親授璽皇帝自稱太上皇以遂初元吉天之本志。初非欲自暇自逸深居高拱為頤養高年計也。是以傳位之後。仍日親訓政。蓋自揣精力未至倦勤若事優遊頤養則非所以。仰答天祖深恩。不惟不忍亦實所不敢。訓政以來猶日孜孜於茲又逾三年近因剿捕川省教匪籌筆勤勞。日殷盻捷已將起事首逆緊要各犯駢連就獲其奔竄夥黨亦可計日成擒蕆功在即。比歲寰宇屢豐祥和協吉衷懷若可稍紓而思艱圖易之心實未嘗一刻弛也越歲庚申。為朕九旬萬壽昨冬皇帝率同王公內外大臣等豫請舉行慶典情詞懇切實出至誠業降敕旨俞允夫以朕年躋上耋諸福備膺。皇帝合萬國之歡申億齡之祝固為人子為人臣者。無窮之願。然朕之本衷實不欲侈陳隆軌過滋勞費每思洪範以考終列福之五從古帝王躬享遐齡史冊相望終歸有盡且人生上壽百年今朕已登八十有九即滿許期頤亦瞬息間事朕惟莊敬日強修身以俟豈尚有所不足而奢望無已耶朕體氣素強從無疾病上年冬臘偶感風寒調理就愈精力稍不如前新歲正旦。猶御乾清宮受賀。日來飲食漸減視聽不能如常老態頓增皇帝孝養盡誠百方調護以冀痊可第朕年壽已高。恐非醫藥所能奏效。茲殆將大漸。特舉朕在位數十年翼翼小心承受天祖恩佑之由永貽來葉皇帝聰明仁孝能深體朕之心。必能如朕之福付託得人實所深慰。內外大小臣工等其各勤思厥職精白乃心。用輔皇帝郅隆之治。俾億兆黎庶咸樂昇平朕追隨列祖在天之靈庶無遺憾矣其喪制悉遵舊典。二十七日而除。天地宗廟、社稷之祭。不可久疎百神群祀。亦不可輟特茲誥誡其各遵行。

是歲四月乙未恭上尊謚曰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孝慈神聖純皇帝廟號高宗。

九月。庚午。辰時葬裕陵。

——節選自《大清高宗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孝慈神聖純皇帝實錄》(簡稱《乾隆實錄》)之卷一千五百

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即嘉慶

嘉慶遺詔

嘉慶二十五年。戊寅。上至熱河。聖躬不豫。

己卯。上不豫。皇次子智親王旻寧皇四子瑞親王綿忻、朝夕侍側。上仍治事如常。

向夕。上疾大漸。召御前大臣賽沖阿、索特那木多布齋、軍機大臣托津、戴均元、盧蔭溥、文孚、總管內務府大臣禧恩、和世泰、公啟鐍匣。宣示御書嘉慶四年四月初十日卯初立皇太子旻寧。

戌刻。上崩於避暑山莊行殿寢宮。

遺詔曰。朕仰蒙皇考高宗純皇帝授璽嗣位。親承訓政三年。惟以敬天法祖勤政愛民。為保邦制治之大經。履位以來。嚴恭寅畏。惟日孜孜。思天立君以為民。以養以教。責在一人。親政之初。值川陝楚邪匪未靖。訓勵統兵大員。整飭戎行。籌筆四載。逋寇以次殲除。嗣是海宇乂安。閭閻樂業。朕懷保惠鮮。與民休息。乃十八年復有奸民作慝。闌入禁門。逆黨勾連曹滑。蔓延三省。幸賴上天祐順。渠魁捕戮。餘孽殄夷。為期曾不再月。中外肅清。朕深思邪教之害民。屢申訓諭。以肅吏治。以正人心。整綱飭紀。期於政清而俗厚。蓋未嘗一日釋諸懷也。黃河自古為中國患。先是雲梯關下海口墊淤。下壅上決。屢有漫溢之警。朕不惜帑金。堤防疏浚。俾復故道。奏安瀾者越六七年。上年秋霖異漲。豫河南北漫口數處。而武陟橫流。穿運入海。為害最重。今春督治。甫告成功。而南岸儀封復潰。飭諭河臣於秋後興築。業已程工撥帑。計今冬可期蕆事。朕軫念民生。惟懼一夫失所。遇四方水旱之災。蠲租發粟。隨奏輒下。上年朕六旬正慶。薄海臣民。臚歡獻祝。愛戴出於至誠。朕思逮以實惠。詔蠲免積欠銀谷、凡二千餘萬。以期家給人足。共登熙皞。今歲自春徂夏以及於秋。暘雨應時。各省皆報豐登。朕心豫悅。孟秋中旬。恪遵彝訓。將舉木蘭獮典。先駐蹕避暑山莊。朕體素壯。未嘗疾病。雖年逾六旬。登陟川原。不覺其勞。此次蹕途。偶感暍暑。昨仍策馬度廣仁嶺。迨抵山莊。覺痰氣上壅。至夕益甚。恐弗克瘳。朕仰遵列聖家法。曾於嘉慶四年四月初十日卯初、豫立皇太子旻寧親書密緘。鐍置秘櫝。十八年禁門之役。賊踰宮垣。皇太子手發火槍。連斃二賊。餘黨驚墜。禁籞獲安。厥功甚鉅。因建儲之命未宣。先封智親王以獎殊庸。今疾彌留。神器至重。允宜傳付。乃命御前大臣、軍機大臣、內務府大臣、公啟密緘。皇太子仁孝智勇。必能欽承付託。其即皇帝位以嗣大統。為君之道。在知人。在安民。朕嘗論之詳矣。然而行之實難。其深思而力持之。登進賢良。愛養黎庶。以保我國家億萬年丕丕基。記曰。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可不勉哉。朕貴為天子。年逾周甲。獲福亦云孔厚。惟我後嗣。克承予志。使天下永享太平之福。則朕之願慰矣。朕受璽後。二兄一弟。同予侍養。今春慶親王先逝。自茲存者惟儀親王、成親王、遂不獲相見。其二王一應罰俸處分。著概予寬免。書載虞舜陟方。古天子終於狩所。蓋有之矣。況灤陽行宮。為每歲臨幸之地。我祖考神御在焉。予復何憾。喪服仍依舊制。二十七日而除。布告天下。咸使聞知。

八月。乙巳。奉移梓宮至京。奉安乾清宮。

是歲。十月。甲辰。恭上尊謚曰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廟號仁宗。道光元年三月。癸酉。午時。葬昌陵。

——節選自《大清仁宗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實錄》(簡稱《嘉慶實錄》)之卷三百七十四

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即道光

道光遺詔

道光三十年。丙午。上不豫。先是上自上年入春以來。聖躬數違和。仍日召對臣工。批答章奏。無少倦懈。王大臣有勸上節勞者。上頷之。然未嘗少自暇逸也。至是遭大行皇太后大故。擗踴摧傷。疾增劇。

丁未。卯刻。上疾大漸。召宗人府宗令載銓、御前大臣載垣、端華、僧格林沁、軍機大臣穆彰阿、賽尚阿、何汝霖、陳孚恩、季芝昌、總管內務府大臣文慶、公啟鐍匣。宣示御書皇四子奕詝立為皇太子。

硃諭、皇四子奕詝著立為皇太子。爾王大臣等何待朕言。其同心贊輔。總以國計民生為重。無恤其他。特諭。

午刻。上崩於圓明園慎德堂苫次。

遺詔曰。朕蒙皇考仁宗睿皇帝覆載隆恩。付畀神器。臨御天下。盈三十年。仰維列聖家法。一以敬天法祖勤政愛民為本。自維薄德。敢不朝乾夕惕。惟日孜孜。故自御極至今。凡披覽章奏。引對臣工。旰食宵衣。三十年如一日。不敢自暇自逸。並躬行節儉為天下先。嗣位之初。即頒手諭。首戒聲色貨利。一切游觀玩好。稍涉侈靡之事。禁絕勿為。此薄海臣民所共見。溯自西陲小蠢。出師撻伐。旋致敉平。何敢自矜武略。迨後東南瀕海之區。因貿易而啟紛爭。朕惟古之君子。愛人為大。何忍無辜赤子。慘罹鋒鏑。是用捐小忿。成大信。綏疆柔遠。於今十載。卒使毒焰自消。民夷各安生理。此朕孳孳愛民之隱衷。至今日而庶堪共諒者也。至水旱成災。朕竊自愧致累吾民。昕夕憂勞。不惜特發帑金。拯民疾苦。凡疆臣請蠲請賑。無不立沛恩施。從未屯膏靳澤。己飢己溺之懷。亦中外所共見。侍奉皇太后已及卅年。娛志承歡。敬謹罔懈。慎終盡禮差免愆尤。朕體氣素強。自上年春夏之交。偶爾違和。加意調攝。總未復元。去臘還宮後。痛遭大行皇太后大事。擗踴摧傷。漸形虧弱。邇來氣益上逆。病勢日臻。追維在位歷三十年。壽登六十有九。亦復何憾。顧念統緒至重。亟宜慎簡元良。纘承大業。本日卯刻。特召宗人府宗令、御前大臣、軍機大臣、內務府大臣、親降硃筆諭旨。立皇四子奕詝為皇太子。並諭王大臣等同心贊輔。無恤其他。乃降旨甫經半日。神氣漸散。豈非天乎。皇太子秉性仁孝。植德貞醇。必能欽承付託。其即皇帝位以嗣大統。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惟刻矢憂勤惕勵。於以知人安民。永保我丕丕基。至於觀人之法。鑒空衡平。妍媸輕重自見。惟無私乃克有濟。兼願中外文武臣僚。精白乃心。各勤厥職。用輔嗣皇帝郅隆之治。則朕懷益慰矣。喪服仍依舊制二十七日而除。布告天下。咸使聞知。

先是御書硃諭四條緘藏。至是頒發。曰禘郊祖宗。伊古所重。洪惟我太祖太宗世祖聖祖世宗高宗仁宗豐功駿烈。厚澤深仁。浹洽生成。彌綸宇宙。開億齡無疆寶祚。立萬世有道鴻謨。永宜配饗郊壇。禮隆報本。朕思尊崇之典。莫大於斯。若世世視為成例。率行無已。豈止有背於古訓。更難示信於後人。而又非臣子之所敢言。亦非臣子之所忍言。再四籌思。不能不定以限制。使我後世子孫得所遵循以免後人疵議。朕萬年後。斷不可行郊配之禮。誣朕以不德不孝。若繼體之君。顧命之臣。不遵朕諭。任意強行。則是甘為我大清之不孝不忠之人矣。後之人其以朕為法乎。不以朕為法也。嗚呼。必有知朕者焉。按禮經。天子七廟。周禮小宗伯辨廟祧之昭穆。至於漢之七廟六室九室。唐之九代十一室。宋之九世十二室。其餘史冊所書。不一而足。自古議此禮者。是非當否。又復不一而足。由是觀之。祧廟之說。有由然也。洪惟我大清受命於天。龍興遼瀋。祖功宗德。實邁前古。自我太祖高皇帝。至我皇考仁宗睿皇帝。巍然七室。豈非上天有以命之乎。朕返復思之。我大清億萬年無疆之運。若不考古酌今。定以法制。必至議論紛然。為後人笑矣。孔子云。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以朕之不德。仰承基緒。兢兢業業。深恐不能克紹鴻圖。更曷敢上擬祖考。然有其位有其時。若不身任此事。用昭來許。豈不大負我皇考付畀之恩也。朕萬年後。斷不可行祔廟之禮。應如何祀享之處。乃當時君臣之事。按禮議行可也。其奉先殿。壽皇殿。安佑宮。乃古原廟之制。庶可遵循舊制。嗚呼。七世之廟。可以觀德。孰如我大清聖聖相承之盛也。遵諭毋違。謹按各陸五孔橋南。均有聖德神功碑。清漢二通覆以碑樓。制度恢宏。規模壯麗。在我列祖列宗之功德。自應若是尊崇。昭茲來許在朕則曷敢上擬鴻規。妄稱顯號。而亦實無稱述之處。徒增後人之譏評。朕不取也。萬年後。著於明樓碑上。鐫刻大清某某皇帝清漢之文。碑陰即可鐫刻陵名。嗣皇帝即欲撰作碑文。用申追慕。即可鐫於宮門外之碑上。斷不可於五孔橋南。別行建造。石柱四根。亦不準樹立。碑文亦不可以聖神功德字樣。率行加稱。若當時君臣不能仰體朕懷。不遵朕諭。是陷朕於不德。一世之憂勤惕勵。盡成虛矣。蓋謂之孝乎。蓋大不孝也。大內四執事庫。向有供奉列祖列宗冠服。所以昭法守而傳儉樸也。乃相沿已久。愈積。愈多。且錦文珠綉遞漸加增。殊失垂示後昆之意。朕萬年後。只可將常用之秋冠涼冠各一。綿夾衣服四五襲。照例收貯外。余皆酌量留用。或為賞賜之需皆可。再皮冠皮裘。豈是經久之物。一概不必存留。以歸簡約。其自鳴鐘殿內。收貯歷代硯墨。尤屬無謂。並非尋常御用之物。僅將懋勤殿永不動用庫貯者。照數移收。實屬虛文即應裁止。

又奉硃諭、皇六子奕訢封為親王。

是日酉刻。恭奉靈輿進宮。戌刻。大斂畢。奉安梓宮於乾清宮。

是歲二月初二日。奉移梓宮於圓明園正大光明殿。

四月十二日。恭上尊謚。曰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聖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成皇帝。廟號宣宗。

九月十八日。奉移梓宮於慕陵隆恩殿。派王大臣輪班敬謹守護。

咸豐二年三月初二日丑時。葬慕陵。

——節選自《大清宣宗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聖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成皇帝實錄》(簡稱《道光實錄》)之卷四百七十六

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即咸豐

咸豐遺詔

咸豐十一年。辛丑。中元節。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東陵。景陵。泰陵。泰東陵。裕陵。昌陵。昌西陵。慕陵。慕東陵。遣官祭孝德皇后殯宮。遣官祭端慧皇太子園寢。上不豫。皇長子朝夕侍側。上仍治事如常。

壬寅。子刻。上疾大漸。召宗人府宗令、右宗正、御前大臣、軍機大臣、承寫硃諭。立皇長子載淳為皇太子。

癸卯。寅刻。上崩於避暑山莊行殿寢宮。

奉遺詔曰。朕蒙皇考宣宗成皇帝幬育仁慈。恩勤付託。臨御之初。仰承聖諭諄諄。以敬天法祖。勤政愛民。奉三無私。保泰持盈為本。因命中外臣僚。薦舉人材。並廣開言路。俾大小臣工。各抒所見。以期博採周知。下情罔隱。自御極至今。日理萬幾。凡批覽章奏。引對臣工。十一年中。未嘗一日稍懈。各直省水旱偏災。經各該督撫奏請蠲緩錢糧。靡不體恤民艱。恩施立沛。惟自軍興以來。已閱十載。其竄踞連鎮、馮官屯、及楚閩粵黔巨股各匪。雖經疊次削平。而江蘇安徽浙江等省被擾各區。迄今尚未戡定。每念我黎民疊遭兵燹。宵旰焦勞。難安寢饋。遂致思慮傷神。漸形氣弱。上年八月間。舉行秋獮。駐蹕熱河。旋經恭親王奕訢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王大臣等、將各國通商事宜。妥為經理。都城內外。安謐如常。本年正月。曾經降旨、於春仲迴鑾。適因舊疾復作。不得已降旨停止。本擬俟秋間氣體復元。啟蹕回京。與諸王大臣講求庶政。次第舉行。孰意入夏以來。暑瀉日久。元氣愈虧。以致彌留不起。豈非天乎。顧念神器至重。允宜傳付元良。十六日子刻。召見宗人府宗令、右宗正、御前大臣、軍機大臣、令其承寫硃諭。立皇長子為皇太子。並命該王大臣等、盡心輔弼。贊襄政務。皇太子仁孝聰明。必能欽承付託。其即皇帝位。以嗣大統。書曰。在知人。在安民。方今東南諸省軍務未平。百姓盪析離居。慘罹鋒鏑。振文教。修武備。登進賢良。蕩平群醜。實為當務之急。可不勉哉。隨扈王大臣、及在京王大臣等、其各精白乃心。和衷共濟。以期克臻上理。各路統兵大臣、及各該省將軍、督撫、受朕厚恩。尤宜力圖埽盪。早靖逆氛。俾寰宇奠安。黎民綏輯。克終朕未竟之志。在天之靈。庶幾稍慰焉。喪服仍二十七日而除。布告天下。咸使聞知。

十月。戊午。奉移梓宮至京。奉安乾清宮。

戊辰。奉移梓宮於觀德殿。

是歲十二月。庚申。恭上尊謚。曰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顯皇帝。廟號文宗。

己巳。恭上孝德顯皇后尊謚。曰孝德溫惠誠順慈庄恭天贊聖顯皇后。

同治元年。九月。辛酉。奉移文宗顯皇帝梓宮。暨孝德顯皇后梓宮。暫安隆福寺行宮。派王大臣輪班敬謹守護。

四年。九月。甲申。辰時。葬定陵。

——節選自《大清文宗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顯皇帝實錄》(簡稱《咸豐實錄》)之卷三百五十六

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即同治

同治實錄

同治十三年。甲戌。上疾增劇。

酉刻。崩於養心殿東暖閣。慈安端裕康慶皇太后慈禧端佑康頤皇太后御養心殿西暖閣。召惇親王奕誴、恭親王奕?、醇親王奕譞、孚郡王奕譓、惠郡王奕詳、貝勒載治、載澂、公奕謨、御前大臣伯彥訥謨祜、奕劻、景壽、軍機大臣寶鋆、沈桂芬、李鴻藻、總管內務府大臣英桂、崇綸、魁齡、榮祿、明善、貴寶、文錫、弘德殿行走徐桐、翁同和、王慶祺、南書房行走黃鈺、潘祖蔭、孫詒經、徐郙、張家驤。入欽奉懿旨。醇親王奕譞之子載湉著承繼文宗顯皇帝為子。入承大統。為嗣皇帝。

奉大行皇帝遺詔曰。朕蒙皇考文宗顯皇帝覆載隆恩。付畀神器。沖齡踐阼。寅紹丕基。臨御以來。仰蒙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宵旰憂勞。嗣奉懿旨。命朕親裁大政。仰維列聖家法。一以敬天法祖勤政愛民為本。自維薄德。敢不朝乾夕惕。惟日孜孜。十餘年來。稟承慈訓。勤求上理。雖幸官軍所至。粵捻各逆。次第削平。滇黔關隴苗匪回匪。分別剿撫。俱臻安靖。而兵燹之餘。吾民瘡痍未復。每一念及。寤寐難安。各直省遇有水旱偏災。凡疆臣請蠲請賑。無不立沛恩。施深宮兢惕之懷。當為中外臣民所共見。朕體氣素強。本年十一月適出天花。加意調攝。乃邇日以來。元氣日虧。以致彌留不起。豈非天乎。顧念統緒至重。亟宜傳付得人。茲欽奉兩宮皇太后懿旨。醇親王奕譞之子載湉著承繼文宗顯皇帝為子。入承大統。為嗣皇帝。特諭。嗣皇帝仁孝聰明。必能欽承付託。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惟日矢憂勤惕勵。於以知人安民。永保我丕丕基。並孝養兩宮皇太后。仰慰慈懷。兼願中外文武臣僚。共矢公忠。各勤厥職。用輔嗣皇帝郅隆之治。則朕懷藉慰矣。喪服仍依舊制二十七日而除。布告天下。咸使聞知。

乙亥。未刻。大殮畢。奉安梓宮於乾清宮。

庚寅。奉移梓宮於觀德殿。

光緒元年。二月。戊子。寅刻。皇后阿魯特氏崩。

庚寅。定萬年福地於雙山峪。修建山陵。

甲午。奉移大行皇后梓宮於永思殿。

三月。己亥。恭上大行皇帝尊謚曰繼天開運受中居正保大定功聖智誠孝信敏恭寬毅皇帝。廟號穆宗。

五月。戊申。恭上大行皇后尊謚曰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憲天彰聖毅皇后。

九月。辛亥。奉移穆宗毅皇帝梓宮。暨孝哲毅皇后梓宮。暫安隆福寺行宮。派王大臣輪班敬謹守護。

光緒五年。三月。庚午。卯時。葬惠陵。

——節選自《大清穆宗繼天開運受中居正保大定功聖智誠孝信敏恭寬毅皇帝實錄》(簡稱《同治實錄》)之卷三百五十六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即光緒

光緒遺詔和慈禧遺誥

光緒三十四年。壬申。上不豫。

諭內閣、朕欽奉慈禧端佑康頤昭豫庄誠壽恭欽獻崇熙皇太后懿旨。醇親王載灃之子溥儀。著在宮內教養。並在上書房讀書。

癸酉。上疾增劇。

上疾大漸。酉刻。崩於瀛台之涵元殿。

欽奉慈禧端佑康頤昭豫庄誠壽恭欽獻崇熙皇太后懿旨。攝政王載灃之子溥儀。著入承大統為嗣皇帝。

又欽奉皇太后懿旨。前因穆宗毅皇帝未有儲貳。曾於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降旨。大行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祧穆宗毅皇帝為嗣。現在大行皇帝龍馭上賓。亦未有儲貳。不得已以攝政王載灃之子溥儀。承繼穆宗毅皇帝為嗣。併兼承大行皇常之祧。

又欽奉皇太后懿旨。現值時事多艱。嗣皇帝尚在沖齡。正宜專心典學。著攝政王載灃為監國。所有軍國政事。悉秉承予之訓示。裁度施行。俟嗣皇帝年山■漸長。學業有成。再由嗣皇帝親裁政事。

奉大行皇帝遺詔曰。朕自沖齡踐阼。寅紹丕基。荷蒙皇太后幬育仁慈。恩勤教誨。垂簾聽政。宵旰憂勞。嗣奉懿旨。命朕親裁大政。欽承列聖家法。一以敬天法祖勤政愛民為本。三十四年中。仰稟慈訓。日理萬幾。勤求上理。念時事之艱難。折衷中外之治法。輯和民教。廣設學堂。整頓軍政。振興工商。修訂法律。豫備立憲。期與薄海臣庶。共享昇平。各直省遇有水旱偏災。凡疆臣請賑請蠲。無不恩施立沛。本年順直東三省湖南湖北廣東福建等省。先後被災。每念吾民滿目瘡痍。難安寢饋。朕躬氣血素弱。自去年秋閑不豫。醫治至今。而胸滿胃逆。腰痛骨灧妥車灧耎。氣壅欬喘諸證。環生晶■宜起。日以增劇。陰陽俱虧。以致彌留不起。豈非天乎。顧念神器至重。亟宜傳付得人。茲欽奉慈禧端佑康頤昭豫庄誠壽恭欽獻崇熙皇太后懿旨。攝政王載灃之子溥儀。入承大統為嗣皇帝。在嗣皇帝仁孝聰明。必能仰慰慈懷。欽承付託。憂勤惕厲。永固邦基。爾京外文武臣工。其精白乃心。破除積習。恪遵前次諭旨。各按逐年籌備事宜。切實辦理。庶幾九年以後。頒布立憲。克終朕未竟之志。在天之靈。藉稍慰焉。喪服仍依舊制。二十七日而除。布千天下。咸使聞知。

甲戌。卯刻。大殮畢。奉安梓宮於乾清宮。

是日太皇太后疾大漸。未刻。崩於儀鸞殿。

申刻。大殮畢。奉安梓宮於皇極殿。

奉大行太皇太后遺誥曰。予以薄德。祇承文宗顯皇帝冊命。備位宮闈。迨穆宗毅皇帝沖年嗣統。適當寇亂未平。討伐方殷之際。時則發捻交訌。回苗俶擾。海疆多故。民生雕敝。滿目瘡痍。予與孝貞顯皇后同心撫訓。夙夜憂勞。秉承文宗顯皇帝遺謨。策勵內外臣工。暨各路統兵大臣。指授機宜。勤求治理。任賢納諫。救災恤民。遂得仰承天庥。削平大難。轉危為安。及穆宗毅皇帝即世。今大行皇帝入嗣大統。時事愈艱。民生愈困。內憂外患。紛至沓來。不得不再行訓政。前年宣布豫備立憲詔書。本年頒示豫備立憲年限。萬幾待理。心力俱殫。幸予體氣素強。尚可支拄。不期本年夏秋以來。時有不適。政務殷繁。無從靜攝。服食失宜。遷延日久。精力漸憊。猶未敢一日暇逸。本月二十一日。復遭大行皇帝之喪。悲從中來。不能自克。以致病勢增劇。遂至彌留。回念五十年來。憂患晶■宜經。兢業之心。無時或釋。今舉行新政。漸有端倪。嗣皇帝方在沖齡。正資啟迪。攝政王及內外諸臣。尚其協心翊贊。固我邦基。嗣皇帝以國事為重。尤宜勉節哀思。孜孜典學。他日光大前謨。有厚望焉。喪服二十七日而除。布告天下。咸使聞知。

十一月。戊戌。奉移大行皇帝梓宮於觀德殿。

十二月。乙丑。定萬年福地於金龍峪。修建崇陵。

宣統元年。正月。己酉。恭上大行皇帝尊謚曰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廟號德宗。

癸卯。恭上大行太皇太后尊謚曰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庄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

三月。辛酉。奉移德宗景皇帝梓宮於梁格庄行宮暫安。派王大臣輪班敬謹守護。

十月。庚辰。奉安孝欽顯皇后梓宮於菩陀峪定東陵。

五年。十一月。戊辰。奉安德宗景皇帝梓宮於崇陵。

——節選自《大清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實錄》(簡稱《光緒實錄》)之卷五百九十七

清廢帝愛新覺羅溥儀即宣統

宣統遺言

先說幾句廢話——

此《清帝遺詔》系列原本打算髮到《光緒遺詔》就結束的,因為現成的史書資料到此為止。小生慵懶,原本只想進行一下比較簡單的「複製、粘貼」操作,哈哈。

前清遜帝,宣統溥儀,接受改造,成為公民。一無子女,二無遺詔,三無謚號,四無陵寢。

為了有個圓滿的結局,小生「手輸」《宣統遺言》相關資料。

資料來源是《我的丈夫溥儀》,由李淑賢憶述,王慶祥撰寫,由團結出版社於2007年1月出版,價格32.80元。

以下文字為《我的丈夫溥儀》第140頁和第141頁的節選——

「1967年10月12日,溥儀留下絕筆。這位一生好記的人所寫的日記至是日而終,他本來要把蒲輔周老先生給開的最後的處方一筆筆抄在日記上,卻只寫出七八個模糊難辨的字便無力握管了。」

「溥儀病危期間被調換到一間小病房內,這屋子太窄,連個木椅也擺不開,我便找來兩隻小木凳放在病房門口,晚上就湊合著坐在這兒打瞌睡。」

「10月16日夜間10時,溥儀還以微弱而清晰的聲音掙扎著向在場的李以劻和范漢傑說:『我還不應該死啊,我還要給國家做事啊!』」

「病危中的溥儀喘不過氣來,十分痛苦,神志也還清醒,值班大夫這時一連給他打了三針,其中一針就是安茶鹼,我也抓住這個空隙到廁所去了一趟。剛回到病房,就聽溥儀說:『給我打了一針安茶鹼,真把我憋死了!』說完這句話就不行了,翻白眼兒,我仔細觀察丈夫的眼睛,不好!瞳孔已經放大,街坊王彩雲馬上給他做人工呼吸,我又招呼護士過來量血壓,血壓迅速下降。」

「凌晨時刻,周圍是那樣恐怖。丈夫睜著眼睛看我,他還有口氣,嗓子里可能有痰,發出細微的呼嚕呼嚕地響聲。我想,他也許在等人,就馬上給溥傑打了電話,溥傑很快來到病房,溥儀看看二弟,終於咽下最後一口氣,這時北京和整個中國的時鐘都指在1967年10月17日2時30分的位置上,除了我和溥傑外,還有三妹之子宗光和王彩雲在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丙同機昌廉 的精彩文章:

2018-2019年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擬授獎項目出爐,一等獎41項!
他被稱「黨國元老」,送五子從戎,孫中山贊其:上馬能武,下馬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