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周末讀史 | 馬蹄金、麟趾金:特殊形制的金幣(一)

周末讀史 | 馬蹄金、麟趾金:特殊形制的金幣(一)


編者按

《IMI財經觀察》每周末帶您聆聽名家解讀中外金融的發展興替和制度演變,在史海鉤沉之中領略大金融的魅力!由錢幣博物館研究信息部主任、中國錢幣學會副秘書長、中國博物館協會錢幣與銀行博物館委員會秘書長王永生撰寫的《三千年來誰鑄幣:50枚錢幣串聯的極簡中國史》已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發行。全書由8個章節、50個專題組成,從最早的貝幣開始,最後以人民幣結尾,跨越三千多年。以中央政府鑄造的錢幣為主,另外也挑選了地方政府、農民起義軍甚至是反叛者鑄造的錢幣,地域上兼顧到了新疆、西藏以及台灣等邊疆地區。除了行用錢之外,也收入了反映民俗文化的供養錢和「花錢」。每枚(種)錢幣獨立為一個專題,全書按照時間順序,將五十個專題歸屬為八個章節,每個章節都有一個主題。每個專題六千字左右,隨文配有拓圖,另外有16頁精美的彩圖。這是作者在完成《中國貨幣史話》四本系列作品之後,又撰寫的一部錢幣學專著。

本文為系列第七期,對應原書第二章第六節內容,講述特殊形制的金幣——馬蹄金、麟趾金。


以下為本期連載的內容

2015年11月14日,世人關注的南昌西漢海昏侯墓1號主墓室,在中央電視台現場直播的鏡頭下打開了。這是一座未被盜取的諸侯王墓,大家對它充滿了期待,即便如此,打開主墓室後所出土的文物數量之多、規格之高、製作之精,仍然超出了世人的期待。尤其是出土了多達200餘萬枚的五銖錢(重10餘噸)以及金餅285枚、馬蹄金48枚、麟趾金25枚、金版20塊,總共378枚,純度均在99%左右,更是震驚了世人。這是一次有關漢代金幣的重要發現,也是迄今漢墓考古發現金器數量最多、種類最全的一次。

世人不禁要問,墓主人到底是誰?怎麼會如此富有?

要回答這些問題,首先要從墓主人的身世說起。


一、劉賀的身世

據專家考證,墓主人為海昏侯劉賀,墓中後來發現劉賀的名章,證明專家的推論是正確的。劉賀是漢武帝的孫子,五歲時繼承父位而成為封國在山東巨野的第二任昌邑王。漢昭帝去世之後,因為沒有子嗣,劉賀以昌邑王的身份被霍光迎入長安即位,成為新的皇帝。

據說劉賀在位僅僅27天,因為做了1127件荒唐失禮的事情,被霍光以「荒淫迷惑,失帝王禮誼,亂漢制度」 的名義,給廢了帝位並遣返昌邑。實際上這是因為霍光發現劉賀不好控制而安的罪名,是一場政治鬥爭。霍光廢了劉賀之後,又改立漢武帝的曾孫、戾太子劉據的孫子劉詢為皇帝,這就是漢宣帝。漢宣帝後來發現劉賀對自己的帝位不再構成威脅之後,又「封故昌邑王賀為海昏侯」,移居到了位於今天江西南昌的豫章國。

劉賀原來是昌邑王,先被霍光立為皇帝不久就被廢了,漢宣帝後來又封他為侯,但是卻叫「海昏侯」,這有什麼講究呢?

據中國秦漢史研究會會長王子今的研究,封劉賀為「海昏侯」可能有政治上的象徵意義。這裡的「昏」字,可能與霍光所指斥的「昌邑王行昏亂,恐危社稷」中的「昏亂」有關;「海」與作為自然地理概念的「海」可能無關,其原本的真實涵義,或許是「晦」字,由「日」與「每」組合,表示太陽被霧氣或陰雲籠罩,有「昏暗」的意思,借指劉賀行為上的「昏暗」。

劉賀與劉詢都是漢武帝的後人,一位是孫子,另一位是曾孫。似乎正是因為這一點,決定了他們的命運必將跌岩起伏、榮辱不定而富有傳奇,所不同的只是兩人命運起伏的峰谷卻正相反。當五歲的劉賀嗣父位被封為昌邑王時,尚在襁褓中的劉詢卻因巫蠱之禍受父親的拖累而系身獄中。等劉賀以「行淫亂」的罪名被廢去帝位後,繼位的又正是已淪為平民的劉詢。掌握他兩命運起伏的造物主就是霍光,霍光是霍去病的異母弟,漢武帝臨終之際受命輔佐漢昭帝,行周公之事。他「立帝廢王,權定社稷」,前後秉政20年。但是,正如老百姓所說,管得了身前,卻管不了身後,霍光死後僅僅4年(元康二年,前64年)家族就被宣帝滅門。劉賀又過了5年(神爵三年,前59年)才去世,他不但看到了霍光的死,更看到了霍氏家族的覆滅,在這一點上,他笑到了霍光的後面。

劉賀與劉詢不同的政治命運,除了霍光的因素之外,不同的人生經歷也是重要的決定因素。劉詢因為曾經有過平民的生活經歷,「具知閭里姦邪,吏治得失」,這是劉賀那種「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未嘗知憂,未嘗知懼」的皇族子弟所不具備的政治素質。因此,在與權勢空前的霍光的博弈中,劉賀僅僅27天就被廢棄,而冷靜有為的劉詢則懂得韜光養晦,最後做到了政治上的有所作為。他在位25年,主張「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對西漢後期的歷史進步貢獻很大。某種意義上,我們或許可以說,正是劉賀的悲劇,才成就了歷史上的昭宣中興。

了解了墓主人海昏侯劉賀的身世,基本上也就部分地解釋了墓中出土這麼多財寶的原因。這裡需要再補充一點的是,當年太后否決「群臣奏言」「請徙王賀漢中房陵縣」的流放建議,決定將劉賀遣返昌邑時,還特別規定「故王家財物皆與賀。」因此,劉賀繼承了原昌邑王國的所有財物。又因為劉賀是政治鬥爭中被廢的皇帝,大家覺得他很委屈,因此,死後隨葬了大量的財物,希望他在另一個世界不至於窘迫,仍然能購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這雖然可以解釋墓中隨葬200餘萬枚五銖錢以及眾多黃金的原因,但是,卻又引出了我們所要談論的另一個問題,即黃金為何要鑄成馬蹄、麟趾的形狀?


二、漢武帝對黃金形制的改革

黃金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開始發揮貨幣的職能,形制一般為圓餅形或是不規則的方形,以「鎰」為單位,一「鎰」重二十兩(另一說是二十四兩)。譬如荊軻刺秦王失敗之後,秦王因為御醫用藥箱阻擋荊軻有功,就曾賞賜黃金二百鎰。

秦統一之後,從法律上規定黃金為上幣,仍然用「鎰」為單位,不鑄為幣,繼續沿用金版、金餅等原來的形制,稱量使用,主要用於大額的支付和賞賜。漢初承襲秦制,也以黃金為上幣,最初也是用鎰為單位,後來改用斤(一斤為十六兩)。形制上仍以圓餅或方餅為主,這就是《漢書·食貨志》中所記載的「黃金方寸,而重一斤」。

「黃金方寸,而重一斤」,是什麼意思呢?這裡我們來做個計算:

西漢時的1斤約合當今的250克,漢代出土的完整的金餅也以250克左右為最常見。另外,漢尺1寸約合當今的23.5厘米,以棱長為1寸的正方體的體積乘以黃金的比重19.3,恰好為249.5658克,約等於250克,這與前文所引述的《漢書·食貨志》中的記載完全相符。

漢代黃金與銅錢的比價為黃金1斤值錢1萬枚。西漢將黃金的稱量單位改為「斤」或「金」,而不再「以鎰名」,這就如同漢初將重達12銖的秦半兩錢減重為僅有3銖左右的莢錢一樣,漢代黃金重量單位的變小,即由「鎰」改為「斤」,也是西漢政府因為物質匱乏在黃金稱量單位上,所實行的一種應時減重的改革措施。

在黃金的重量單位逐漸變小的同時,漢武帝又於太始二年(前95)對黃金的形制進行了一次改革,鑄造了「馬蹄金」與「麟趾金」,這與漢武帝當年的一次出巡有關。

據《漢書·武帝紀》引太始二年的詔書記載,當年的春天漢武帝外出巡視,回到長安後就頒布了一份詔書,說他巡視途中在郊外看見了上帝的身影,登上西隴高原時曾喜獲白麟,在渥窪水又見到了天馬,最後在泰山拾到了塊黃金。漢武帝將這四件事聯繫起來認為是一種吉祥的瑞兆,為了表示紀念,於是就下詔書將黃金由原來的方餅、圓餅式樣,改鑄為麒麟的腳趾以及天馬的足蹄的形狀,並正式以「麟趾」「褭蹏」作為金幣的名稱,專門用於賞賜各諸侯王 。

這裡「麟趾」意指麒麟的足趾。「褭」(讀音為niao)字在《呂氏春秋·離俗篇》中指「古之駿馬也」。《漢書·武帝紀》注引應劭的話說「古有駿馬名要褭,赤喙黑身,一日行萬五千里也」。由此可知,「褭」是指古代的一種良馬,「蹏」即是「蹄」字。因此,「褭蹏」意指馬的足蹄。後來顏師古在注釋《漢書·武帝紀》時,就直接將「褭蹏」寫作「馬蹄」,即「武帝欲表祥瑞,故普改為麟足、馬蹄之形,以易舊法耳」。從此,漢代就有了以「麟趾」「馬蹄」為名的金幣,俗稱馬蹄金、麟趾金。

馬蹄金、麟趾金、金餅

如果從前面所引述的文獻記載來看,漢武帝將黃金由原來的圓餅、方餅式樣,改鑄為麟趾、褭蹏的形狀,僅僅只是為了「以協瑞焉」。但是,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實際上,漢武帝鑄造馬蹄金、麟趾金的目的遠不止這些,另外還有更深層的政治用意和考量。這與漢武帝通過強硬的手段打擊地方諸侯王的勢力、加強中央集權之後,採取的安撫劉氏統治集團內部的政治目的有關。

這要從劉邦實行的分封制談起。


書籍介紹

在中國三千多年的歷史中,出現過的錢幣浩如煙海,但是,總有一些錢幣,會是那個時代最好的見證者,比如秦代的半兩、漢代的五銖、唐朝的開元通寶、宋代的交子、清代的道光通寶……這一枚玫錢幣,看起來雖然很小,但它所承載、記錄、見證和包含的內容卻非常豐富多彩。這50種錢幣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折射了一個時代,串聯了三千多年的歷史,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了解歷史的新視角。


作者簡介

王永生,1966年9月出生,副研究員,現任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直屬事業單位中國錢幣博物館研究信息部主任、中國錢幣學會副秘書長、中國博物館協會錢幣與銀行博物館委員會秘書長。

在中國貨幣史、中外貨幣文化交流、白銀的貨幣化、絲綢之路東西文化交流史、中亞歷史及民族史領域有一定研究,在國內外公開刊物上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4篇獲「中國錢幣學會優秀學術成果金泉獎」。出版學術專著6部,策劃指導1部大型紀錄片、1次絲路科考活動。

目錄

第一章 貨幣的起源及統一

1 抱布貿絲:貨幣的起源 003

2 布刀圜貝:先秦四大貨幣體系 017

3 半兩錢:承擔了統一使命的貨幣 030

第二章 漢五銖標準的確立及影響

4 五銖錢:使用時間最長的貨幣 045

5 白鹿皮幣、白金三品:漢武帝的斂財手段 058

6 馬蹄金、麟趾金:特殊形制的金幣 068

7 一刀平五千:斬斷了王莽改革事業的金錯刀 079

8 漢佉二體錢:東西方貨幣文化的最初接觸及相互影響 091

9 錢幣三國:錢幣版三國演義 102

第三章 唐通寶錢制的創立及影響

10 開元通寶:開啟了中國貨幣的新時代 117

11 得壹元寶、順天元寶:見證了「安史之亂」的錢幣 128

12 乾元重寶:為平定安史之亂鑄造的貨幣 138

13 大曆元寶、建中通寶:唐軍堅守西域的實物見證 149

14 會昌開元:記錄了佛教最大一場劫難的錢幣 161

15 高昌吉利:文化融合的產物 173

16 粟特青銅錢:絲綢之路上的圓形方孔錢 184

第四章 兩宋複雜且繁盛的錢幣文化

17 淳化元寶:最早的御書錢 199

18 祥符元寶(通寶):記錄了最後一場封禪鬧劇的錢幣 209

19 熙寧元寶、元豐通寶:見證了王安石變法的貨幣 220

20 崇寧通寶、大觀通寶:藝術水準最高的錢幣 232

21 純熙元寶:記錄了南宋孝宗諸多無奈的錢幣 243

22 嘉定鐵錢:錢文最為繁雜的貨幣 254

23 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265

第五章 遼夏金元的鑄幣

24 遼錢:籠罩在迷霧中的錢幣 279

25 西夏錢幣:見證了一個被塵封近千年的王朝 290

26 承安寶貨:最早的銀幣 301

27 供養錢:元代特有的一種錢幣 312

28 元鈔:深刻影響了世界歷史發展的紙幣 325

29 元末起義軍錢幣:不幸被應驗的咒語 336

第六章 明代落後的幣制

30 洪武通寶:重農輕商的「洪武型體制」的見證者 351

31 大明通行寶鈔:一種落後的紙幣制度 362

32 隆慶通寶:見證了中西方貿易的錢幣 372

33 永曆通寶:記錄了鄭成功「反清復明」大業的錢幣 382

34 跑馬崇禎:預言了明朝滅亡的錢幣 393

第七章 清代變革中的幣制

35 準噶爾普爾錢:形制異樣、命運多舛的錢幣 405

36 新疆紅錢:體現了乾隆皇帝治疆策略的錢幣 416

37 乾隆寶藏:見證了一場貨幣戰爭的錢幣 431

38 道光通寶·八年十:唯一成功鑄造的大錢 441

39 咸豐朝的錢鈔制: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幣制 452

40 元寶(銀錠):中國特有的「銀幣」 464

41 壽星銀餅、漳州軍餉:中國最初的仿鑄銀幣 477

42 光緒元寶:最早的機制銀幣 489

43 足銀壹錢:左宗棠為新疆設計的銀幣 501

44 「餉金」金幣:我國唯一的金幣 512

45 中國通商銀行兌換券:我國最早的銀行兌換券 523

46 狀元及第:記錄了古代科舉制度的民俗錢 537

第八章 現代幣制的逐步建立及完善

47 袁大頭:最初的國幣 551

48 色章果木:十三世達賴鑄造的金幣 562

49 法幣改革:現代紙幣制度的初步建立 573

50 人民幣:人民的貨幣及其國際化 585


文章整理 孟源禕

圖文編輯 羅夢宇

審校 蔣旭

責編 胡曉濤 金天


為了增進與粉絲們的互動,IMI財經觀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歡迎大家參與。

歡迎讀者朋友多多留言與我們交流互動,留言可換獎品:每月累積留言點贊數最多的讀者將得到我們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關於我們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成立於2009年12月20日,是專註於貨幣金融理論、政策與戰略研究的非營利性學術研究機構和新型專業智庫。研究所聘請了來自國內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門或金融機構的90餘位著名專家學者擔任顧問委員、學術委員和國際委員,80餘位中青年專家擔任研究員。

研究所長期聚焦國際金融、貨幣銀行、宏觀經濟、金融監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領域,定期舉辦國際貨幣論壇、貨幣金融圓桌會議、大金融思想沙龍、麥金農大講壇、陶湘國際金融講堂等高層次系列論壇或講座,形成了《人民幣國際化報告》《天府金融指數報告》《金融機構國際化報告》《中國財富管理報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論和政策影響力的學術成果。2018年研究所榮獲中國人民大學優秀院屬研究機構獎,在182家參評機構中排名第一。

國際貨幣網:www.imi.ruc.edu.cn


理事單位申請、

學術研究和會議合作

聯繫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價值的財經視點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馬蹄金 的精彩文章:

海昏侯墓馬蹄金、十三陵石燭台…七百餘件失而復得珍寶在國博展出
「馬蹄金」是怎麼來的?它的價值在何處?